更新时间:2011-11-29 9:06:48
(
编辑:孟子默
) 【
大
中 小】
手机访问
|
|
【音响网资讯】11月26日、27日,哈尔滨的观众在王菲的歌声里度过了两个充满画面感的音乐之夜,这犹如梦境的120分钟,最大的卖点不是音响,不是舞美,不是互动,只是王菲。作为中国乃至亚洲乐坛的传奇人物,王菲的意义已经远超过她演唱过的歌曲、出演过的影视作品。3000元的内场票价和从未有过的两场联唱,也是王菲此行给哈尔滨的演出市场带来的最有力冲击与影响。
无与伦比的号召力
自北京首场演唱会开始,王菲开始了包括中港台以及新马泰等地区的巡唱,变化的是曲目、舞美、妆容和服装,不变的是王菲对音乐的准确把握和完美诠释,以及只言片语的“谢谢”。
当哈尔滨正式成为巡唱站点之一后,歌迷为这个即将到来的约会而雀跃,并同时对票价开始观望。随着长沙、成都演唱会票价的出炉,人们的心开始悬起。最终,内场票价达到哈埠演出市场前所未有的3000元。除此之外,王菲还打破了明星在哈尔滨举行演唱会的另一个纪录:连续演唱两场。
王菲的演唱会没有火辣的热舞,也没有举向观众的话筒,有的只是一流的灯光音响、舞美设计、服装化妆和歌曲编排。王菲只是自顾自的演唱,24首曲目仿若一幕幕流动的电影,让现场的所有听众一起梳理在王菲的歌声中度过的年华。除了《红豆》、《我愿意》、《天空》和《人间》等经典曲目外,王菲还在哈尔滨站翻唱了爱尔兰女歌手SinéadO"Connor的《aperfectindian》和李健的《传奇》。值得一提的是,王菲还演唱了自己创作的多首曲目,其中包括歌剧唱腔的《脸》、摇滚大气的《将爱》和禅意十足的《彼岸花》等……这些作品无不具有菲氏独有的磅礴气场。两场演唱会的唯一区别是曲目,首场演唱了《堕落》,次场则演唱了《当时的月亮》。从某种意义上讲,王菲的演唱会也许更接近纯音乐。
尽管票价不菲,但两场演唱会的上座率均达到九成以上,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只有王菲,才敢、才能这样。放眼华语乐坛,“天后”名头不少,但女神只有一个,她就是王菲。
业余粉丝 高级观众
尽管在票房上让人们见识到了王菲的“神般号召力”,但仍有不和谐音符出现:演唱会中,部分观众“淡定到底”,不鼓掌、不叫好;部分观众吃东西、打电话、大声喧哗、出出进进;演唱会后,提前退场、遍地垃圾……可以说,哈尔滨人可能是高级的观众,但作为粉丝,却并不专业。
据业内人士分析,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门票是“要来的”而不是“买来的”。在这部分人看来,一方面,拿着要来的票看演出才是倍有面子的事情;另一方面,演出票也成为了披着文化外衣,更显亲切自然的送礼上品。而仅这“要票”一项,就足以摧毁哈尔滨的整个演出市场。首先,要票不仅可以让一场演出无利可图,同时还使一些准备在哈尔滨办演出的演出公司望而却步,不得不放弃演出计划。其次,要来的票虽然珍贵,但得到票的人却未必珍惜。于是我们看到平价票座位满满,高价票座位却空空荡荡。有人则觉得浪费可惜,将价格不菲的门票以低价卖给倒票的“黄牛”,形成对门票正常发售的巨大冲击。
此外,在众多大型演出中,哈尔滨观众的冷基本可以被概括为“不投入”。在万人体育场举行的张惠妹演唱会,她特别对《太阳岛上》进行重新编曲和演唱,熟悉的旋律并没有打动场上的观众,大家集体闭嘴静坐,这也就难怪阿妹会忍不住在《康熙来了》说哈尔滨的歌迷有点“过于冷静”了。冷漠的观众可能会让演员有不被尊重的感觉,更可能导致演出效果大打折扣。而演出后的狼藉场面,更让哈尔滨的城市形象大打折扣。
经过近年来的培育和发展,我国部分大城市的演出市场已经相对成熟,观众观看演出更趋理性。一座文化名城,高品质的演出也需要高素质的观众,只有这样,才能促成成熟的演出市场,并实现多层次、多样化、精细化的运作方式。
如何迎接下一个巨星?
和北京及其他城市的演唱会一样,王菲2011巡唱哈尔滨站在舞美上为冰城的观众带来了诸多惊喜:“冬”时段的漫天飘雪与施华洛世奇话筒架,“春”时段的蝴蝶花幕和逐渐绽放的巨大玫瑰,“秋”时段的繁星天空与凤凰飞椅,“重生”时段的3D影片和折叠镜舞台……但之前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艳惊四座的“LED旋转拼图”由于场地原因没能成行。
我们不妨将目光投向并不算遥远的2004年,那一年,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并迎来了首个天王刘德华。随着进入我市的大型演出的增多,大型演出场馆的作用日益凸显。7年过后,可以举办大型演唱会和文艺演出的场馆仍是会展体育中心和体育馆、环球剧场、北方剧场等“老场馆”,可供演出团体选择的场馆并不多。而我市目前最好的演出场馆,它们的舞台面积、场馆功能、配套设施、灯光舞美、观众容量,与现代化的大剧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哈尔滨的演出市场专业性不够强,主要的原因就是适合大型演出的硬件设施跟不上。
正由于没有现代化的大型演出场馆,蜚声世界的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全新打造的大型藏族原生态歌舞乐《藏谜》等一批高水准演出与哈尔滨失之交臂。2010年哈夏期间,大型芭蕾舞《奥涅金》在环球剧场演出时,碍于舞台面积过窄导致很多舞蹈动作都没能施展;北方剧场容积所限,导致大型歌舞剧《在那遥远的地方》最为精彩的集声光电技术于一体的多影像技术没能呈现。硬件的原因,让很多高水平的演出效果大打折扣。
正在建设中的哈尔滨大剧院将有望改变这一局面。这座包括1600座的大剧院和400座的小剧场的哈尔滨地标性建筑将于2013年7月底建成并交付使用,市民届时将不仅能欣赏到正宗、纯正的歌剧演出,也能在不同功能厅体验交响乐、芭蕾、话剧等带来的完美感受。可以说,只有一流的场馆才能引进一流的演出,全面提升硬件设施,增加建设专业场馆,才能使哈尔滨“文化名城”的称呼名副其实。
更多相关:
音响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哈尔滨日报,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音响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