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希望何时何地都能收听音乐,数字时代正好让它变成可能.因而,数字音频使音乐产业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下,消费者可以接受音乐贸易,以满足这种即时效应.每一种音频格式,从模拟到数字,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音乐像在录音室录制时一般原汁原味地反复播放.从小样到压缩版本,人们总会发现每一种格式都与原音有所出入.当音频从八十年代初走上数字化道路后,它的确为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这种便利也伴随着某种牺牲.为了享受这种便利,音乐爱好者不知不觉地损失了音乐应有的质量.
我们为何总是为求方便而牺牲音乐质量?
声音处理是一门制作母带的艺术,音乐通过复制流向市场.当你知道几乎所有你听到的音乐都是复制出来的,很多时候甚至是复制再复制,你是不是会对原始的录音产生好奇?如果不是的话,你又怎么会跑去看你喜欢的乐队现场演出呢?这就是声音处理的魅力--带给你想要的体验.
音频数字化
从模拟到数字的转变,去除了模拟电路和设备造成的噪音和扭曲,也使音频更容易储存、传输,以及近年来兴起的,更容易在网络上串流传播.虽然数字格式更利于音乐储存,但它却不是信号处理的明智选择--它把实体的音乐转变成程序化的数字序列.随着高清晰度和更丰富的传输系统的到来,数字时代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选择.可是,消费者的需求使便利性成为音频发展的头等大事.这根本不是一场数量与质量的战役,而仅仅是可达性的.
在数字的世界里,我们有太多的设备和传输方式都在用残碎的声音折磨着我们的耳朵.你有没有留意过你的手机、家庭音响、网络或蓝牙传送播放出来的音乐有什么不同?又或者,当你把电台上听过的音乐下载下来后,听起来有什么不同?光是调整你的设备或音频设置可能于事无补.现在市面上各种各样的设备都有着不尽相同的缺陷和音频处理方式.
音乐真正需要的是:质量与便利性并重
这并不是一个新的问题.早在五十年代,母带工程师就开始降低音乐的质量来满足市场需求,让音频有着更大的播放音量.音乐厂牌和制作人认为越震耳欲聋的音乐就越好,或者说,它越可能被听众播放并享受其中.很不幸地,时至今日,这种观念和做法依然没怎么改变.
人们在乎他们喜欢的音乐,而且他们可以同时拥有质量和便利性.苹果公司似乎也这么认为,今年他们删除了Master for iTunes板块,以让音乐人和声音工程师能发布他们想要的音乐.
尽管音频格式在进步,声音处理依然依赖传输的准确性--音箱或者手机,还有收听的环境.音箱需要播放出更真实的声音,并为特定的环境研发不同的类型,比如户外或便携式设备.质量则取决于更多的因素,包括改善驱动程序和产品形式,以提升原始录音的复制效果.音乐产业中的专辑制作人是我们最重要的耳朵,他们的判断决定了我们听到音乐的质量.
数字时代带来的挑战中,最困扰我的便是这么多的音乐人都在为可达性而奋斗,但其实他们更需要重视的应该是质量.是的,音乐能让更多人听见关系到版权费的多少,但在声音质量上的牺牲又会影响到多少音乐人呢?这在数字音频上几乎还是一个不受重视的领域,如果音乐人和听众能把关注度转移到音乐体验上,他们将会收获更多.
当科技和产业都共同为此努力之时,他们将以逼真的声音重新定义音乐的完整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