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藏族歌曲《卓玛》、《走天涯》、《向往神鹰》等红遍全国,在广播里和广场上经常能听到“你有一个花的笑容,美丽姑娘卓玛拉,你像一只自由的小鸟,歌唱在那草原上……”这样熟悉的旋律,而演唱这些歌曲的正是从甘孜州走出来的降央卓玛、尼玛泽仁·亚东。
甘孜州,康巴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一个处处都能听到音乐、看到舞蹈的地方。日前,随着“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报道巡礼”的深入进行,记者一行来到了甘孜州府康定,深切感受了一把这里的情歌文化。
文化资源丰富 演艺人才辈出
作为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核心区域之一,甘孜州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如格萨尔、巴塘弦子、德格藏戏等,目前,已经成功申报了21个国家级非遗项目,33个省级非遗项目,其中,歌舞项目几乎占了一半。这里的常住人口以藏民族为主,“能说话就能唱歌,能走路就能跳舞”,有人这样评价藏民族。成立于1958年的甘孜州民族歌舞团,承载着甘孜人民对歌舞的热爱,这支州里唯一的国有院团,如今已是甘孜州的骄傲。
“我们刚去韩国参加了‘透过舞蹈看亚洲’的交流活动,在5个城市演出,获得了最高荣誉奖。”甘孜州民族歌舞团团长刘力夫兴奋地告诉记者,“我们团有很多机会参加这样的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比如,10月我们还要代表四川省到美国和加拿大演出,展现藏族歌舞的传承与发展。”
作为一家州级国有院团,能有机会频频亮相国际舞台,足见其底蕴深厚。据刘力夫介绍,甘孜州歌舞团在编的有80人,面向社会招聘的有50人,是一支集音乐、舞蹈、民族器乐、民族戏剧为一体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我们非常注重创作,有一支长期从事藏民族歌舞研究、创作的团队,团里有一批在藏区知名的作词家、作曲家、舞蹈表演艺术家,有一些在全国都享有盛名,降央卓玛是从我们团里走出来的,歌曲《卓玛》的词作者真知是团里的副团长。”刘力夫说。成立50多年来,甘孜州民族歌舞团人才辈出,创排了近千个节目,其中《雪域骄子——岭·格萨尔王》、《梦幻康巴》、《康定情歌的故乡》、《叫我们怎能不歌唱》、《变迁之路》、《锅庄之魂》等舞蹈和歌曲最具代表性,享誉青藏高原。
在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地区,从来不缺表演者,也不缺观赏者。虽然州里只有一支国有院团,但民间艺人相当活跃。今年34岁的多吉扎西经营着一家红哈达藏家风情演艺公司,在甘孜的稻城亚丁风景区做驻场演出。“16岁就出来做演出,就是喜欢干这一行。”像多吉扎西这样的藏族歌手在甘孜有很多。刘力夫介绍,今年成立甘孜州民族歌舞团二团的时候,招收演员的消息传出去不久,就引来了一批专业水平极高,又有着丰富演出经验的歌舞演员。“康定的酒吧业很发达,催生了一大批的酒吧驻唱艺人。此外,还有一批本土的艺人到九寨沟驻场演出。”多吉扎西说。
市场化之路难走 贵在坚持
甘孜州虽然演艺资源丰富,但相比同省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这里的市场化程度较低,缺乏具有市场号召力的精品剧目。
“我们正在积极地探索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面向市场招聘演艺人员,成立州民族歌舞团二团,在甘孜州知名景区海螺沟进行驻场演出,主要是面向外地游客,每天坚持演出,目前来看反响还不错。但是海螺沟的旅游业受季节影响较大,所以演出淡旺季也很明显。”刘力夫告诉记者,为了摸清市场需求、了解观众喜好,团里还专门聘请了媒体、市场营销等各个领域的专家,让他们出谋划策,等模式成熟了,团里还将成立三团、四团,到稻城亚丁风景区去驻演。
已经开始在稻城亚丁风景区做驻场演出的多吉扎西深刻体会到了在市场化发育程度较低的地方做演出的困难。“已经做了3年了,目前很难达到收支平衡,整个团队是凭着对演艺事业的热爱在坚持。”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在联系多吉扎西做采访时,他正在川藏路上开车,后来,他告诉记者,他其实是在跑车,挣点钱给团里的人补贴点工资。“我知道目前在州里做演出很难,身边的人也都说我傻,可是我就是想做出一台能体现我们藏族风情的歌舞,让来甘孜的客人感受到我们文化的魅力。”多吉扎西说话时带着一丝无奈又不服输的口气,“难,也要坚持看看。”
政策扶持 促演艺产业发展
“一个省的面积,一个县的人口,一个乡的财政收入。”这是当地人对甘孜州自嘲式的描述,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是甘孜州最大的现实。尽管如此,州政府也在想尽办法促进演艺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甘孜州坚持“一园三区”(即以康定情歌文化园区建设为重点,积极培育康东多元文化、康北格萨尔文化、康南香格里拉文化三大产业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布局,加强同文化企业的沟通和衔接,组织开展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项目的申报工作,其中:“灌顶雪泉·康定之珠”“亚丁演艺中心”等13个项目列入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项目,并完成巴塘弦子、炉霍山歌、丹巴锅庄山歌、甘孜踢踏等共计1360余首歌舞数据的建库工作,成立了康巴文化研究院。
“州政府对演艺产业的重视,给演艺从业者带来了福音,让我们感到振奋。海螺沟演艺中心和亚丁演艺中心正在筹划,未来也将打造能够体现当地民族文化特色的经典剧目,甘孜州民族歌舞团希望能为此献上一分力量。”刘力夫说,演艺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方面下苦功夫,也需要各界给予支持。“我们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还有深厚的人才储备,甘孜州这朵演艺之花正在绽放。”
结语 至此,本报推出的“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巡礼”四川篇的系列报道告一段落。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涉及川、黔、滇、藏、陕、甘、青七省区,区域内自然生态独特、文化形态多样、文化资源富集,在我国区域发展和文化建设格局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即便是本次系列报道关注的四川地区,刊载出来的内容也不能反映该地区火热的文化产业发展现实的百分之一。所幸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建设和发展也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高度关注这一区域,继续为读者带来精彩的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