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由网络文学衍生出的热门IP,在其改编成电影的过程中,如何防止过度迎合、娱乐无度的偏向,使电影能够平衡娱乐和文化的关系?围绕这些话题,由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主办、北京电影学院及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承办,以“网络文学与中国电影产业”为主题的国际电影产业发展研讨会,邀请到学者、编剧、导演等专业人士从“知识产权与产业潜力”“文学原著与影视剧作”“艺术标准与商业价值”等方面,就网络文学与中国电影产业的融合发展展开了讨论。
业内谈IP,到底有啥价值
日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提出,要大力发展网络文艺。而网络文学正是网络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网络文学在当下可谓是中国电影产业最活跃的因素。不少热门影视剧都由网络文学改编而来,比如热播电视剧《琅琊榜》、《花千骨》等,热门影片如《失恋33天》、《匆匆那年》等,皆是网络文学IP改编为影视作品的成功代表,并都取得了不俗的社会效应。
然而随着改编自网络文学的影视剧的火爆,IP这一名词也变得包罗万千,似乎无所不能。在很多影视公司看来,只要和所谓的IP挂上关系,似乎就能带来市场收益。到底是不是这样?
阅文集团总裁、原起点中文网创始人罗立在解释何为IP时,阐述了一个有趣的观点:优秀的作品加上优秀的、完整布局的运营,两者加在一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高价值的、有意义的IP概念。“就IP自身来说,它只是一个法律概念,包含了权益和利益归属。但从影视创作角度理解IP,就包含两层含义,一个是IP本身,一个是后续的IP运营,两者加起来,才能具体回答一个IP是否具有价值的问题。”
在罗立看来,大多数法律意义上的IP,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然而究竟什么样的IP,能够成为普通意义中有价值的IP呢?
“作为有价值的IP的第一步,应当是一个拥有大量读者的优秀文学作品,体现在网络上,最直观的就是拥有大量的点击量和订阅量,简言之就是大量的读者粉丝群,这样的作品才具有了被运营的价值。”罗立说。
在罗立看来,后续运营在其成为知名IP的过程中至关重要。正是因为运营,才让IP拥有广泛的知名度,并逐步成为各种各样的文化产品。罗立解释说,IP运营过程中,通过每做一次新的下游产业链的布局,这个IP的价值就会放大。可能会从小说改编成影视、游戏、动漫,或者舞台剧甚至主题公园等。“这些运营的结果总和,才最终将一个所谓的IP变得值钱,同时也被大家所知道。”
从IP到电影产品,距离很远
近来热播的《九层妖塔》、《滚蛋吧!肿瘤君》等电影无不彰显着IP的魅力。不过,在知名编剧、工夫影业总监张家鲁看来,并不是只要拥有IP,拍出来的电影就一定能叫好又叫座。
12月即将上映的电影《寻龙诀》,是由张家鲁改编自知名网络小说《鬼吹灯》。谈到此次剧本改编直至最后制作成电影,张家鲁坦言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个过程竟历时4年之久。在他看来,好的IP很多,但是和影视作品的距离其实很远。“事实上,公司成立之后就一直有人拿一些名头很大的IP来谈合作。我们对于这些IP的选择非常谨慎,甚至有过犹豫和挣扎,因为我们不知道在可能长达4年的改编和创作过程中,到底选择什么样的题材来操作会更好一些。”
电影《滚蛋吧!肿瘤君》的导演韩延十分赞同张家鲁的这一观点。在他看来,网络文学转换为电影作品,普遍存有天然的障碍。比如《滚蛋吧!肿瘤君》,原本只是一个画了一年多的网络漫画,但是电影开发过程却花了几倍于绘画的时间。“把网络文学改编成电影的过程,花的心思和时间成本要比单纯的网络创作多得多。”韩延表示,在根据网络漫画改编这部电影时,他抓住了这个故事在网络传播中的亮点,并把这一点放到电影当中去,对故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基本没有保留原作的内容,只选取了几个典型人物。”韩延认为,这种处理是因为网络文学的叙事逻辑和电影叙事并不相同,电影制作还是要回归传统——有扎实的人物和故事。
不过,韩延并不否定网络文学给电影创作带来的积极作用。“电影和网络文学之间,更多的是一个互补的过程。电影创作时就是要着重强化一个网络小说中能够打动人的某一点。”但是,有了所谓的IP也并非就是无所不能,“电影创作仍需要从人物抓起,通过戏剧逻辑去延展剧本。”
张家鲁提醒道,一部成功电影的关键要素就是角色,观众会跟随角色展开电影的旅程。而当下网络IP在内容和类型上的相似度太高,以致在人物塑造以及文学性上大打折扣。罗立也认为,网络小说虽然数量众多,但摆脱不了玄幻、穿越、仙侠等类型,这些内容即使大热,但事实上依然不是主流。“它只是很热,即使被买走的很多,但是真正改编成功的并不多。”
切勿抓住IP空壳子,原创更重要
对于业界掀起的IP热潮,北京电影学院校长张会军认为,即使是在网络平台上获得高点击率、拥有大量读者群的作品,也未必具有很好的影视改编价值。相对于那些所谓的热门IP,原创更为重要。“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创作者可以在网络小说里学到故事的结构、情节的设定以及细节的完成,但不能陷入一种只抓IP空壳概念,而忽略了真正的影视剧本创作的状态。”
在编剧、制片人白一骢看来,被投资人看好的所谓IP,更像是他们为了把一个影视作品的价值放大数倍,从而在资本市场上获益的宣传和炒作。作为影视剧的创作者,白一骢认为:“从事内容创作最好不要接受资本的裹挟。”
其实,将阅读量和订阅量作为判断一部网络文学作品是否具有IP价值的先决条件让韩延不无担心。“如果有人在数据上造假,又该怎么办?”
白一骢则提到了IP背后隐藏的另外一个问题——在网络IP中,大多数受众的审美趣味并不会趋向“高级”。白一骢直言,在打造IP产品的过程中,实际上,对粉丝的大数据分析很重要。多数网络文学的读者时间都相对碎片化,每次阅读三五千字,随时中断故事之后再次阅读还能回到剧情,这就要求故事本身要很简单。“网络文学长期以读者受众为导向的创作规律,也决定了它的格调偏低。由于现在大多数的创作者都面临生存的问题,只好去迁就观众的口味。从长远看,这样的创作方式并不利于影视作品改编。”
不过,张家鲁对网络文学以及未来的创作格调表示了乐观的看法。他认为,就粉丝喜好而创作的网络文学最终会被淘汰,聪明的创作者应该真正了解读者或者观众需要什么。“当下网络IP层出不穷,也在提醒我们,在影视创作中,要更谦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