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起,《广州市公园条例》自颁布之日起,其治理广场舞噪声等的规定便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考验,条例规定难以彻底执行。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国外对于治理噪声问题有哪些高招。
美国:“皮毛法律”治噪声
在美国的社区,要求每一个业主避免在自己的土地或房产上进行“不合理”的侵扰附近土地使用或享受的活动,如不能让邻居家的生活受到烟味、嘈杂声的打扰。小麻烦也有相应的法律管辖,美国人称此类为“皮毛法律”。美国大多数城市或州都有噪音控制法规或反噪音法规,禁止制造噪音扰民。
美国大多数地方法规中都有关于“安静时间”的规定。一般来说,大多数法规规定的安静时间是从晚上的十点到第二天早晨七点,周末或节假日的时间会往后延迟一个小时。这就意味着在这段时间内,任何大到足以使正常人被吵醒的声音,都是不允许的。
英国:居民区宠物不能大叫
1971年,英国就对生活噪音做出了明确规定。此后,具体条例越来越多。2004年,伦敦市关于噪音的法令甚至规定:居民在使用收音机或电视机时,声音不得传出8米,家养的宠物也不得发出过大的叫声,在居民区任何人不能摁喇叭、吹哨和鸣笛。
德国:22点后不准大声说话
德国规定22点后不准大声说话、放音乐、聚会,周末要举行聚会也得事先征得邻居同意。
韩国:警察居委会都来调解
统计数据显示,韩国民众对楼层间噪音的申诉事件近年来持续增加。为缓解邻里之间的住宅噪音纠纷,韩国政府近日出台了关于噪音标准的新法规,法规规定若楼上或周边住户发出的声音日间超过43分贝、夜间超过38分贝且持续1分钟以上即为超标,若每周有3次噪音超过上述基准,则属于违法范畴。但有专家担心,随着该法规的实施,住户之间、住户与建筑开发商之间的诉讼可能大幅增加。有人指出,解决噪音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在于韩国对楼层间噪音问题缺乏合适的调停机制及相关法律规定。韩国警方相关人士就曾表示,在现行法律中,很难找到和楼层噪音问题直接相关的法律规定,因此警方接到报警后出警只能进行调解。
日本:消除噪声靠“自律”
日本人比较强调自律,许多大城市的市中心都热闹非凡,但在日本的许多社区,有时让人感到静得出奇。
日本的《环境基本法》对噪音有明文限制:疗养部门和社会福利设施集中的地方,白天噪音在50分贝以下,夜里不能超过40分贝;市民居住区白天55分贝,夜里45分贝以下;住宅和商业、工业混合区域白天60分贝,夜里50分贝以下。达不到标准,有关部门会加以治理。
瑞典:严重的会被监禁
在瑞典,公共区域的噪音管理较为严格,如果在公共区域制造噪音影响公众生活,需要承担罚款甚至监禁等法律后果。通常情况下,如果私人要使用公共区域进行音乐活动,如在公共道路、街道、广场等地举办活动,应向当地警察局提交申请公共场地使用许可。而且因为涉及噪音问题,在一些地区,主办者还要向环境与健康保护办公室申请额外的许可。具体的规定因地区差异略有差别。
新加坡:居民之间互相体谅
新加坡虽然没有在控制社会噪音方面做到十全十美,不过居民之间互相体谅的观念对解决问题非常有帮助。新加坡对噪音污染的管理有很多详细的规定,比如对建筑工地有几个特殊时段的音量限制,公寓里如果哪家噪音过大,可以投诉,政府会有人过来管理。新加坡人有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概念,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如果你在地铁上拿手机大声放音乐,很多人会对你怒目而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