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901s
我知道,此话一出,必然有HIFIMAN的铁杆粉丝对我产生质疑,所以还是稍作解释罢。这个品牌成立还不到十年。一个如此年轻的品牌能做到十全十美吗?我认为是不可能的。有些时候,资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举个形象的例子,一块和田一级白玉籽料,如果是一位七十多岁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师亲自雕刻,相信大多数圈里人在 得知作者后,都会爱不释手,直夸其用料精致,刀法细腻,宛若浑然天成。上好的玉料加之大师成年累月的资深功力,价值势必成倍增长。将玉料交给这位大师处理,仿佛是我和玉料的无尚荣耀,是对玉料的品质和我个人人格魅力的认可。
可若是一位出师不久的年轻艺术家,我甚至不会放心的把料子交给他,因为我不相信他,生怕他会把一块上好的璞玉糟蹋掉!即便我称赞和认同过他的其它作品,见识过他的水准,我依然不敢相信他。就算是最终,这位年轻的艺术家近乎完美的完成了这件作品,我也依旧会用放大镜努力的从中挑出一两处牛毛般大小的问题,以此评价其刀法不够老辣,不似某位大师处理得那般流畅精彩,借以显示我的专业和眼光毒辣。
我认为,一切艺术与技艺都是互通的,在工艺美术领域的经验,应用在音响领域亦不为过。所以说,对于音响设备我依旧有着这些看法。当然,我清楚的知道这是一种偏见,但我依然更倾向于一些老厂牌,潜意识的认为他们会更加专业一些——无论从哪一方面。
再来说HIFIMAN。
可以看出,这个品牌是颇具创新精神的。品牌自成立之初就开始不间断的创新,又是开发便携式的高保真播放器,又是复兴平板耳机,搞得好不热闹。年轻也是一种资本,可以用大把的时间和精力来折腾,一来二去,彻底走上了原创路线,并不拘泥于古旧的题材。一台便携播放器,接上底座也能当做台式机来用,虽然不至于被形容成怪物一般的设计,但当说是另辟蹊径,不走寻常路。
然而,接受新鲜事物并不容易,至少在听过901s连接底座的效果之前,我仅对他家的大耳机有一些兴趣。比如说HE560,很温和,听任何音乐都是舒服的,即便是大动态的交响乐。
像我们这类人,喜欢玉,喜欢茶,喜欢三五好友聚在一起谈谈书画,喜欢不那么现代的事物,有些怀旧,对于这种声音还是颇为认可。那些比我更年长一些、对黑胶味道情有独钟的音响发烧友们,恐怕更是如此。
老、旧,并不是落伍,反而意味着有味道和年代感,有当年与朋友顶着烈日淘货之后,一起喝山海关汽水的回忆。
SA8005以及PM8005
我自己用的是SA8005和PM8005。前文说过,我比较认老牌子,马兰士算得上是历史比较悠久的HiFi老厂,产品也有着一贯的调音风格。SA8005搭配PM8005整体是一种柔和的调子,略微有些温暖,并不是那么的平铺直叙,而是有一些柔媚的味道。虽然不似自家老机器那般温暖醇厚,密度惊人,但也不失为一种偏向于现代的调音方式,或许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接受。常用的耳机是D7000,记得有人这样评价,天龙这款耳机的频响曲线并不直,但调音是相当抓耳朵的,硬要总结,就是“有血有肉”,我对此也有同感。
D7000
这样搭配起来,人声着实软糯,像是旧上海的歌女,莺莺燕燕,吴侬软语酥至入骨。然而,缺点也不是没有。高频部分并不通透,加上D7000偏重的低频,在听大编制交响乐时,声音明显有一丝发闷的迹象,空气感还是欠佳,也稍显拥挤。简而言之,柔媚有余而大气不足。
我平时听的歌以邓丽君和蔡琴等人的为主,偶尔也会听王菲和白鸟英美子。所以,用此套设备听得也是怡然自得,短期之内并没有升级换代的打算。
前两日,一位老友来电话说儿子给他送了一台901s,让我也来试试。虽说我对便携设备没有一丝兴趣,但还是带着D7000前去观摩。
在老友的书房里,我看到了HM901s,还有底座。老友笑称,孩子孝顺,刚上市的播放器就给他买,说是音质非常好,叫他也该好好享受一下,只是自己听力渐衰,委屈这个好东西了。这句话听得我唏嘘不已。这位老友比我大上十余岁,并不缺钱,只是曾经很忙碌,难得回家。现在清闲下来,但当年的好耳力却不在了。
DOCK1
EF100
老友现在拥有HM901s,底座,以及一台EF100耳放,耳机是HD600。老友说,这是儿子给他搭配的,让他临时先用,等过一段时间再升级功放,买对书架音响。
HD600过于均衡的调音并不符合我偏向厚实中频的口味,但用来测试设备不错。粗略的换了几首歌,可以感觉901s加底座在素质上表现很优异,拿出我常用的D7000。
首先,从老友的曲库里找了一首《恰似你的温柔》,CD音质。
这是蔡琴在点将唱片时期的老歌,相对于早期的版本更多了一份沧桑和成熟的风韵。我自认为现有的设备对蔡琴的曲子演绎得尚算不错,然而,这次我却发现了明显的不足。在老友的设备上,我的D7000明显比之前多了一种真实的感觉。
SA8005和PM8005组合搭配D7000,带来的是旧上海歌女那种充满魅惑气息的柔软,妩媚甜美。然而,身处烟花柳巷的女子,你怎知她情在何处?相比之下,901s加EF100再搭配上D7000,则更像是一位知书达理的知识女性,没有矫揉造作,却又那么懂得该如何修饰自己,一言一行透着直接与真诚,甚至带着一些孩子气,但让你怎么看都看不够。蔡琴这首《恰似你的温柔》,中频部分依旧是柔和温润的,足够厚实但并不肥腻,和马兰士老CD的声音走向颇为相似。在EF100的作用下,蔡琴的声线染上了一丝胆机所固有的温暖味道,带着细腻的颗粒质感,略带沧桑的声音特质被很好的呈现了出来,却没有丝毫的甜腻和做作,“沉”而不“重”。这让我莫名其妙的的想到了和田籽玉,一样是温润,拿在手中沉甸甸的,可以看到表面那层细细的“毛孔”,用手抚摸却察觉不出来。
大编制古典交响乐对于设备解析力的要求似乎更高,这不只是对于耳机,而是对于全套设备素质的考验。
我的朋友中,有很多买过HIFIMAN的随身设备,从早年的801到后来的603,大多数评价是这样的:相对于古典交响,在人声方面更胜一筹。
而901s,我认为不是这样。
之前就提到过,SA8005搭配PM8005推D7000并不太适合听古典,即便播放的是SACD碟片。声场略微有些窄小,中低频足够,但高频部分明显是有一定欠缺的,泛音不太充足。这样的结果就是声音发闷,不够干净。这一点我可以接受,因为古典音乐的表现对我而言并不重要。
在试用之前,我误以为901s的声音是醇厚而缺乏解析力的,配上低频量大的D7000自然不适合交响乐。但实际不然,901s和D7000并没有糊作一团,相反,似乎很合拍。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经常被用来测试设备对于动态和瞬态的表现,也是为数不多的,我常听的古典曲目。
拷贝了一首DSD64,卡拉扬63版,和我常听的版本一样。
现在的D7000比之前搭配SA8005和PM8005时要通透得多,高频部分明显亮堂了一些。声场有些改善,更大,也更加规整。D7000的表现已经没有之前那么“肉”了,瞬态响应很快,残余在空气中的泛音依旧充分。最为明显的改观是器乐的定位和分离度,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器乐的分布,细节相当丰富。这就像是玉石雕刻中,艺术家必须胸有成竹,下刀干净利落,一气呵成,细节之处,更需要慢慢琢磨,稍不留神便前功尽弃。一首完美重放的交响乐,必然要像一件精雕细琢的玉器,不能够多一分,也不能够少一毫,材质与刀工并重才能成就优秀的艺术作品。
不由得感叹,艺术世界果然相通,真正优秀的音频器材所发出的声音,应该是温润如美玉的,柔和、细腻、不粗糙,又能兼容大自然的造化和雕刻者的匠心。换句话说,好设备既能够很好的重放录音,又能够拥有专属自己的风格。
这的确很难,不过老友的901s表现得很不错。在这样的搭配下,D7000的实力算是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对于年轻的品牌,我们应该更相信它一些,不是么?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好的器材,也理应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