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5年度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评审结果揭晓,“‘一带一路’文化共享机制和演示系统研究”等14个项目获立项。
在财政部大力支持下,文化部组织实施的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于2010年正式启动,现已进入第6个年头。该计划的主要任务是面向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求,发挥科技进步在文化建设中的支撑、提升和引领作用。在其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文化科技工作者及社会力量得以凝聚,众多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和引领性的重大文化科技问题取得创新性突破。
项目涉及公共服务、文化遗产、舞台技术等诸多文化领域,对于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集聚和吸引社会各方相关科技资源、围绕文化行业发展对科学技术的需求进行创新、促进先进技术向文化领域转移应用、推动文化行业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的导向性作用。
项目名称:“一带一路”文化共享机制和演示系统研究
项目承担单位: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福建省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内容简介:
该项目依托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利用计算机网络、空间数据库、三维地理信息技术,构建基础工作平台与展示演示系统,研究“一带一路”文化共享机制,为“一带一路”数字文化长廊建设探索应用的标准与模式。
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1)研究“一带一路”多媒体样本数据的多途径收集方式,并具体分析实践。
(2)选取“一带一路”文化样本资源,利用GIS、GPS和RS技术,实现直观、生动展示。
(3)“一带一路”实验系统架构于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之上,实现开放式资源采集,以及文化电子移动互联网和时空GIS的文化样本资源展示。
(4)依据“一带一路”数字化标准规范,开展开放式资源采集系统的制度设计研究与功能实现,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资源库建设,同时,制作多媒体数据和RS与GIS底层数据等,并将数据加载到“一带一路”GPS实验系统。
(5)选取典型样本,模拟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资源展示与文化产品交易相融合的文化服务空间。
(6)针对特色数字资源制定相应的规范标准,形成本项目的标准规范。
(7)在福建与陕西两省文化共享机制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一带一路”文化共享机制及可持续发展机制。
项目名称:公共文化服务类大数据分析试验系统与应用示范——图书馆大数据分析试验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项目承担单位:重庆图书馆、深圳市文华数图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成都十相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内容简介:
该项目以图书馆相关信息系统为基础,结合大数据技术、理念,建立一套基于数据的收集、分析挖掘、展示应用、分析服务的公共图书馆大数据分析处理系统,为图书馆相关的文献业务处理、管理决策参考、文化深度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参考。
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1)项目的关键技术问题:本研究系统运用图书馆系统业务相关的静态数据批量分析处理、动态流式数据交互处理、图形数据综合处理等手段,实现当前大数据环境下的图书馆资源优化配置、服务职能升级、业务项目拓展。
(2)系统预期达到的最终目标:本系统最终将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类大数据分析试验系统——图书馆大数据分析试验系统,包含图书馆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系统、图书馆大数据可视化系统研发、图书馆文化服务创新项目系统三大子系统。利用该系统聚合重庆市公共图书馆大数据,构建覆盖重庆市各级图书馆(室)的知识资源库,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并总结基于重庆市实践的应用与服务示范性经验,在图书馆行业广泛推广。
项目名称:智慧图书馆研究与应用示范
项目承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图书馆、武汉市图书馆、武汉普天合创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内容简介:
该项目以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面临的科技发展与应用难题为突破点,在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的基础上,通过顶层设计,实现图书馆智慧化转型,引导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的全面变革。
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1)基础研究:将正在发展着的智慧图书馆的丰富实践概括并表述为图书馆发展的新理念,界定其内涵与外延,明确构成要素与作用机理,构建智慧图书馆理论体系。
(2)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包括智能感知技术、数据聚合技术、泛在服务技术在内的关键技术,并解决各类技术的有效兼容,绘制中国智慧图书馆技术发展全图。
(3)系统构建研究:搭建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解决平台的系统设计、结构设计、功能设计以及扩展服务等问题。
(4)应用示范:结合湖北省图书馆和武汉市图书馆的自身特点和前期基础,因地制宜地实现图书馆的智慧化转型,为课题成果在更大范围的应用探索有益的经验。
(5)保障机制研究:从组织实施、技术标准、成本效益和法律制度等方面对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进行保障,通过研究制度设计,实现各方的利益平衡以及各个建设环节的标准与规范。
项目名称:数字文化(美术)作品的收集保存系统研发与展示应用
项目承担单位:文化部信息中心、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东软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内容简介:
该项目立足于国内众多的文化作品受传播手段限制,影响力贫弱,严重制约我国软实力发展的现实情况,探索利用互联网手段对文化作品进行收集保存以及传播的方法方式。项目全面调查、甄别与整理我国的美术作品,研究其载体及可能运行的环境特征,提出美术的分类标准,并且根据美术作品的特征,提炼信息化元数据规范,探讨美术作品的收集整理机制,以及合适的应用与展示方法。
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1)分类甄别及元数据标准:我国艺术门类丰富,国际上现有的分类及元数据标准根本无法通用,而国内在这方面几乎处于空白;信息领域的专家对文化领域不够了解,而文化艺术领域的专家通常不是很熟悉信息化,不擅长数字化方面的整理。
(2)保存、展示方案与可行性研究:建设数字化美术作品库的工作量大、复杂程度极高,必须进行严格、科学的论证和规划,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
(3)硬件及技术条件:建立多媒体的文化资源作品库对存储空间和技术都是巨大的挑战,其海量的增量存储和管理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能否利用虚拟化技术和非结构化数据库技术,在保证当前应用不中断的基础上,让系统可以平滑扩容以适应不断增长的海量数据存储和管理,是需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
项目名称:中文字符数转模技术研究
项目承担单位:国家图书馆、北京市照相机总厂、天津图书馆
内容简介:
该项目以数转模技术为突破点,深入探讨中文字符数转模标准规范及实现手段,研发数转模样机,为设备的国产化搭建技术环境,为我国可传承文献数字资源的缩微化保存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1)探讨制定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明确中文字符线对表现技术的质量标准,重点分析中文字符典型特征、典型字符的选择及中文字符质量检测和质量控制办法。
(2)通过深入研究数字屏幕步进技术、数字图像曝光技术、模拟影像色彩校准等数转模核心技术,进行数转模设备的软硬件设计和论证,力争解决数字屏幕分辨率较低、曝光次数与时间配比、影像边缘变形问题和模拟影像色彩校准问题。
(3)通过深入分析数转模技术中关键参数的对应关系,分析屏幕亮度与密度曲线的关系,探索模拟影像色彩管理办法并制订中文字符数转模加工标准规范。
(4)解决硬件设备的设计、选型、加工、组装、测试等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完成专用设备的机械结构、外观,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建设及设备硬件、缩微专用镜头的设计与制造,研制设计出基于国产的数转模设备,搭建数转模国产化技术环境,制作完成数转模样机,确保设备的准确度和工作效率可达生产应用。
项目名称:古村落历史文化的数字化仿真实现
项目承担单位:黄山学院
内容简介:
该项目以古村落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场景再现的难题为突破点,利用科学技术实现古村落文化形态的数字化与仿真化,更全面、逼真地重现村落文化。研究通过便捷WSN技术建立村落物理空间数据体,解决村落数据采集难、数据的可信程度低的难题,并形成可仿真的古村落完整技术应用体系,以及以终端服务为主要目标的3D绘图与村落历史场景演示,构建古村落文化数字化的物理数据、功能数据、语境数据与文化拟合数据的多层数据体理论,达到多角度保护、挖掘、描绘、展示古村落文化的目的。
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1)引用ADSN(古民居传感器网络)、AVSN(古村落传感器网络)技术,组成古村落物理空间数据描述体系,构造村落的便捷数据采集,建立数据村落的真实性数据基础。
(2)形成村落级文献数据体系,在社会学、村落现行体制等描述体系中,探索村落文献的构造与管理体系,形成可查询的村落语境数据体。
(3)在数据的基础上引入数据3D绘图与仿真分析技术,绘制村落的历史与未来发展的场景,对村落实现远程与网络虚拟、监控;重现数值到动画的历史场景、古建筑灾损、村落自然损耗等的历史节点与预测显示,重现历史村落的语音交流与方言演变过程。
项目名称:民俗类非遗项目数字化展示、传播应用示范
项目承担单位:长春建筑学院、吉林省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有限公司
内容简介:
该项目以关东地区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其数字化传承、展示和传播的示范性进行重点研究。通过新媒体的传播平台,使民俗文化走入大众生活,减少文化传承的断层危机;将民俗文化的展示与传播产业化,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1)对关东地区不同类型的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采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数字化采集。
(2)针对关东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样化形态,研究不同的展示手段和传播方式。
(3)建立数字化展示平台,提供资源的权利描述、目录服务、网络发布、检索、下载资费等服务。
(4)综合运用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计算机动画、复杂场景构建渲染等技术,结合所采集内容进行数字内容产品生产和制作。
(5)建立数字化产品的传输途径系统,通过网络、无线通信等传播手段进行数字传播。
(6)开发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传播适配体系,扩展成果展示宣传。
(7)开发多媒体展示、人机互动等多种展示体验系统,引导通过数字剧场、数字旅游等进行数字消费,并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
(8)建成关东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体验馆,建立实体仿真场景并配合沉浸式虚拟体验空间及全息影像展示空间,增强受众人群视觉冲击力及体验感。
项目名称:展览展陈灯光智能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项目承担单位:广州市河东电子有限公司、广州大学、广东科学中心、华南理工大学
内容简介:
随着我国文化领域的展览展陈事业的蓬勃发展,有必要对展览展陈灯光系统的绿色照明与智能控制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与开发。本项目将围绕保护展品、光效优良、智能化控制、管理简便、节能环保等功能进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在广东科学中心进行示范应用,期望推动我国展览展陈灯光系统的绿色照明与智能控制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1)研发展览展陈专用LED灯具的散热技术、光学技术、驱动技术、封装技术等。
(2)研制基于网络化的展览展陈灯光智能控制系统,实现集控、群控以及无线远程监控等智能化功能。
(3)以广东科学中心内一个展览展陈场馆为例,进行示范应用:在满足展览展陈灯光的安全性、显色性、舒适性要求的基础上,在确保展品无损、光效优良、节能环保等功能的前提下,研究展览展陈灯光智能控制关键技术,研制基于网络化的展览展陈灯光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对展览展陈灯光的综合智能控制。
项目名称:演出团体运营管理平台系统研发与应用
项目承担单位:国家京剧院、中国传媒大学
内容简介:
该项目围绕演出团体运营管理科技提升的迫切需求,通过对演出团体运营管理模式与服务机制的深入分析,研发演出团体运营管理平台的各种关键技术和流程优化,提升国内演出团体运营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和管理服务水平,增强管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为演出团体更快更好地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1)艺术院团业务应用的灵活性和艺术规律的不确定性,提高了该领域运营管理的难度。本项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对现有的工作流程、管理模式、服务模式进行信息化再造,提炼共性特征,提出创新的经营模式与服务模式,并固化在运营管理平台中。
(2)研究演出团体运营管理平台的体系结构、交互协议、数据定义、安全信任等关键技术和内容,形成演出团体运营管理服务平台的技术框架,给出平台系统整体技术解决方案,保证整个运营管理服务平台的有效应用,并实现全平台的数据、业务、流程共通共享。
(3)遴选国内有影响力的专业演艺团体进行基于新型运营管理平台的领域化服务应用示范。通过本项目在运营管理基础性技术平台上实现创新性的服务模式、资源配置方式、运营管理模式,对国内各类文艺演出院团提供成功经验和借鉴参考,并为新型业务应用模式的应用推广提供可操作的建设方案和服务方案。
项目名称:文献用纸保存寿命评估体系研究
项目承担单位:国家图书馆
内容简介:
该项目以古籍保护科技研究与发展的难点为突破口,立足古籍保护科技研究基础,以研究古籍文献用纸保存寿命评估体系为目标,采用加速热老化的方式,深入研究文献用纸保存寿命的评估问题。研究在热老化过程中,纸张的白度、抗张强度、pH值、粘度等理化指标与纸张预期保存寿命的关系,力图解决古籍保存保护各种措施和环境的选择、评估和研究中的效果评价问题。研究文献用纸理化性能与保存寿命相关性,构建古籍文献保存寿命及耐久性评估系统。为今后的文献保存技术的研究建立可参照的坐标系。
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1)热老化是一种最主要的纸张加速老化方法,采用热老化的方法对纸张进行加速老化,模拟出具有不同保存寿命的文献用纸。
(2)采用白度、撕裂度、抗张强度、耐折度、pH值、碱储量、高锰酸钾值和粘度等理化指标表征纸张性能,研究这些指标在文献用纸老化过程中的变化。
(3)推算纸张的保存寿命终点,研究纸张各性能指标与保存寿命相关性,构建文献用纸寿命评估体系。
项目名称:音视频修复与评测数字化技术研究
项目承担单位: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深圳市智骏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内容简介:
本项目将通过对历史音像磁带的老化机理和人工干预修复机理研究,以及对历史音视频磁带记录内容高保真采集和数字降噪技术的研究,提出相关的行业或国家建议标准,为规范国家文化艺术资源的抢救与保护、历史音像资料数字化采集存储、音像内容资源的深加工利用、构建音像内容资源数字化信息平台提供基础支撑。
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1)通过独立研究和吸收国际上的研究成果,创立磁层记录信号掩蔽量化参数分析模型,并通过筛选磁带基体清洗材料、清洗方法和适用的超薄膜涂层涂覆材料及涂覆工艺,研究、设计适用的老化音像磁带修复处理流程和修复处理设备,完成老化磁带修复设备结构设计和样机制造,建立历史音视频磁带修复通用技术标准。
(2)针对非磁带老化原因导致的信号劣化特征,研究音像磁带不同录制时间节点的技术标准,获取、分析样本音频、视频参数化特征,创建历史音视频模拟转换数字高保真评价体系,完成历史音视频记录磁带内容采集质量评测标准参数及高保真降噪质量评测实验,建立历史音视频标准样本数据库,最终建立历史音视频磁带记录内容高保真采集、自动降噪自动评测系列通用技术标准。
项目名称:互联网演艺设备大数据采集、抽取和检索技术研究
项目承担单位: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
内容简介:
本项目针对目前演艺装备系统存在的基础性研究问题,展开全行业装备数据的抽取、存储和分析工作,以大数据为驱动展开演出装备行业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以支撑未来全行业的性能对比与分析、强制安全标准建设、性能评测检测、集成技术攻关等技术性工作。
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1)包含演艺设备信息的互联网数据的高效智能采集方法:主要研究多源异构网络大数据感知和获取算法,突破已有的针对小规模和静态的互联网设计的网络爬虫架构和算法,建立智能收集网站数据的感知和获取框架。
(2)从复杂多样的网页中抽取出结构化的演艺设备信息的方法:重点研究兼顾精度和性能的网络大数据信息抽取算法,分析信息抽取算法的精度、稳定性与数据规模的关系,实现对非结构化异构网络数据的高效结构化方法,解决传统复杂抽取模型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的低性能瓶颈。
(3)演艺设备大数据的存储和检索方案:设计能够兼容多种设备的存储方案并满足大规模存储的需求,并提供稳定可靠的检索方案。
(4)演艺装备发展趋势和对策分析:根据线上和线下所采集到的数据结论,进行基于数据的实证分析,分析产业发展与现有技术参数之间的逻辑关系,得到演艺装备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数据结论,给出推动演艺行业装备发展的政策建议和对策。
项目名称:智能化脱酸技术在整本书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项目承担单位:南京博物院、南京工业大学、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南京瑞升激光技术有限公司
内容简介:
该项目以整本图书为研究对象,以具有脱酸、加固、固色功能的纳米级碱性物质为脱酸剂,采用自动翻页和雾化喷涂相结合的技术,实现对整本图书的智能化脱酸。
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1)随着时间因素的变化,多功能纳米脱酸液中的碱性脱酸介质会发生沉降,导致浓度的不稳定,通过喷雾装置形成的雾化脱酸液的脱酸能力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如何解决悬浮脱酸介质在水雾中的均匀分布是本课题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
(2)近现代纸质文献纸张的理化性能较正常纸张要弱很多,因此,研究一种能适合近现代纸质文献纸性特点的自动翻页设备,并辅以自动喷涂技术,以实现对整本图书均匀性脱酸。
(3)研究如何实现整本图书脱酸均匀性问题;研究在保证脱酸效果的前提下,使雾化脱酸后的纸张不变形;研究自动翻页技术和自动喷涂技术协调应用的问题;研究简化整本文献脱酸的工艺流程,使之易于推广应用。
项目名称:全媒体剧场(影院)交互直播平台技术集成与创作应用
项目承担单位:上海戏剧学院、上海风格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内容简介:
该项目研究全媒体剧场(影院)交互直播平台技术集成与创作应用,建设舞台剧目影院高清互动直播系统(无线局域网互动直播),支持多类型舞台剧目演出内容的实时信号采集、传输、处理与影院交互直播与录播,并可通过DTMB(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信号和移动网络进行移动智能终端的实时在线互动、观看,形成戏剧教学网络直播系统,促进文化演出受众面的扩大与消费体验。
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1)研发支持多类型舞台剧目演出内容的实时高清信号采集、传输、处理和交互技术,实现异地多剧院或电影院线实时互动直播。
(2)采用智能网络节点进行DTMB信号数据实时接收转码,实现HLS视频流服务,通过WiFi信号实现多路并行转发,将MPEG1、MPEG2、AVS等视频格式实时转码为H.264格式,采用移动智能终端无网络流量在线观看直播舞台剧目,并采用移动互联网实现实时互动交流。
(3)采用DTMB信号单向广播大范围数据传输,终端按照标识号分组接收,通过3G/4G移动通信信号进行数据传输结果管理,实现本地网络节点内容的动态分组实时更新。
(4)采用分布式局域网络节点提供终端的实时接入,采用流媒体的方式进行舞台剧的播出,支持多用户互动观看直播和点播多路舞台剧目,形成舞台剧的网络化多媒体教学平台。
(5)进一步研究和创新集成舞台剧在不同影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的直播系统,整合艺术资源,创作4至5部以新全媒体剧场(影院)交互直播平台技术为基础的剧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