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联网技术从各个层面渗入产业发展,催生各类新型商业模式。这些新技术、新模式又孕育出大量新业态,吸纳了大量就业人群,成为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的重要力量。然而,必须看到,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其作用绝不局限于目前电商模式带来的网络交易繁荣,互联网未来更大的价值挖掘,将是全方位切入包括生产、交易、流通、消费在内的全产业链条,从而带来整个社会经济活动效率的大幅提升。
只有从该意义上考察,才能更好地理解国家何以如此高度重视“互联网+”行动计划,并看到其目的绝非要把各相关产业生硬地“+”到互联网这个渠道上来,而是希望这些行业与互联网有机融合,发生乘数效应,甚至带来产业裂变。以此次会议提出的“协同制造”为例,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方式,这种新的模式将打破时间、空间的约束,使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和合作伙伴共享信息,从而第一时间响应客户需求、最大限度缩短生产周期、最有效地实现设计生产的柔性定制,从而显著提高客户满意度,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次制定的政策措施集中发力于放宽市场准入门槛、解除不合理政策束缚、加强公共产品服务、注重风险监管——这些都是政府应该做、必须做,而市场自身无法完成的事。至于创新商业模式、企业兼并联合、壮大新的业态等,则交给市场内的企业和创业者去完成。这也充分体现了深化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意识及其成果。
传媒业也要学会用大数据说话
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标志之一就是信息过载,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远远超过传统媒体时代。美国太平洋大学教授、传播系主任董庆文认为,大数据是从数据到信息、从信息到知识、从知识到智慧的过程,因此,大数据时代带来的不仅仅是海量的信息,更深层次的是从数据应用中获取知识,产生智慧。
大数据时代,不管是大众化的定制服务,还是分众化的精准推送服务,都为人们带来了诸多便捷。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新闻业态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大数据与新闻的结合,使得数据新闻应运而生。在大数据的应用上,一些媒体已经在不断开发新的工具,来满足数据新闻的需求。比如英国《卫报》、美国《纽约时报》不仅在扩展自己的数据库,而且在技术上也为此提供了许多可能性。数据新闻的可视化互动表现手法提升了新闻的表现力,拓展了新闻的深度。因此,对于新闻人而言,用数据说话,用图说话,将变得与新闻写作同样重要。
大数据在传媒行业应用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在网络舆情方面的应用。在大数据技术的帮助下,公众的意见、态度、情感等原来难以捉摸的内容也可以数据化,这使得网络舆论的研究可以更加精准。不仅如此,由于社会关系也已经在互联网上进行了充分展开,所以对公众舆论的研究也可以和社会关系等因素联系起来进行多维度的考察。这无疑对于提升舆情研究和服务具有重要价值。事实上,传媒业本身就是信息产业,并且处于信息业的前沿,在大数据时代拥有先天优势。未来的传媒业发展中对大数据的应用不能仅停留在对数据的挖掘层面,更应该以数据为基础嵌入更多的关系要素,在层次化、个性化、移动化、融合化、语义智能化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拓展。
当然,即使在大数据时代,人类的作用依然无法被替代。大数据为传媒业提供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寻找结果的线索。如何运用大数据思维来促进传媒业的转型和发展,才是今后传媒业需要更多关注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