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风光无限的KTV正在落幕。前段时间,另一家知名KTV品牌“钱柜”在全国多地也传出关门的消息,很多人都在问:曾经的全民娱乐行业要就此消失了吗?你还去KTV吗?
记者来到南京江宁竹山路上的一家大歌星KTV,附近的商家告知说上月就结束营业了。珠江路上的一家曾经以价格亲民著名的“A GOGO”量贩KTV也销声匿迹,说起KTV,很多80后、90后比较熟悉,2005年左右,量贩是KTV进入南京市场后便迅速流行开来。去KTV唱歌,就像跟朋友聚会一样平常。但如今,这批人的兴趣趋向越来越弱。
市民:现在一年大概也就去2、3次,去的比较少。
市民:毕业之后就不去了,没什么玩的。
除了大家越来越享受休闲娱乐项目带来的独特体验外,手机唱K软件的流行也对传统线下KTV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唱吧、K歌达人等软件可以直接在手机上唱K,并且有评分功能,互动性强,同时规范的版权费也让KTV的歌曲更新偏慢,遭到不少年轻人嫌弃。
据了解,类似像钻石钱柜KTV这样的全国连锁大店每年的版权费需缴纳2千万元,控制三公消费后,占大头的洋酒消费明显受限,本身营业能力单一的KTV,成本越来越高,河海大学商学院教授陈刚说,这也是一轮必然的洗牌现象。
据业内人士估计,去年一年,南京关门的KTV就有50家。大歌星在南京市场也不会一下子结束,接下来很可能会对市区内的几家店进行升级改造。陈刚也表示公众的娱乐需求其实很旺盛,KTV唱歌作为公众娱乐的一种重要方式,关键是怎么去做特色,朝个性化方向发展。这么多年一尘不变显然是自身转型太慢。
2005年左右,量贩式KTV进入南京市场后便迅速流行开来,80后、90后去KTV唱歌就像跟朋友聚会一样平常。但随着“大歌星”、“钱柜”等知名KTV门店的退出,引发了人们对KTV行业是否将引来关门潮的思考。
那么纵观海外,卡拉OK,或者KTV这样的事物在市场中又是怎样的存在?如今分别有着怎样的经营环境与社会文化?
卡拉OK源于日本。此后广泛流行开来,形成包括中日韩在内的亚洲国家风靡良久的社会文化。现在就读于早稻田大学的中国研究生杨长明告诉我们,目前为止,日本人依然很喜欢下班后卡拉OK一下,而且在东京,卡拉OK的场所有中国式和日本式不同类型,也体现了中日K歌文化的些许差异:
杨长明:卡拉OK这种模式发源于日本,卡拉OK里边跟国内有点区别的是什么?可能也是日本的这个国土面积比较有限,所以他们的卡拉OK里营业面积都不是很大,包房里头内部设施也没有国内那么豪华,就是很简单,以唱歌为主,然后加上简单的一些酒水服务,还有一些中国在东京比较繁华的地区也经营卡拉OK的门店,所以我们可能一般和朋友的话会去两种,一种是中国人开的卡拉OK,一种是日本人开的,中国人开的卡拉OK相对来说比较符合中国人在国内去KTV的感觉,中国的歌曲翻新很快。日本人普通的卡拉OK重点内容都集中在音响的播放上,然后里面会有中文歌曲、韩国歌曲及英文歌曲,因此这边外国人很多,所以这样的情况,歌曲最后可能可以制作成CD,自己录制。
相比于中日韩等亚洲人对此的热衷,在欧美系相当一部分国家里,KTV这样的场所原本很难寻见,或许其中有版权费实在太高,要是开KTV很快就会破产的成本考量;但是更重要的因素还是取决于大众娱乐的消费习惯,这一点在移民国家澳大利亚表现得颇为明显。全球华语广播网特约澳大利亚观察员胡方告诉我们,近年来,澳大利亚KTV场所从无到有的变化。
胡方:虽然绝大多数人都知道卡拉OK这种娱乐方式,但是真正参与过的和平只有1-2次,甚至从来没有过,澳大利亚大多数的卡拉OK都是聚集在唐人街或者是日本移民、韩国移民聚集的城镇。由于很多澳大利亚的亚洲移民并没有办法很快融入到澳大利亚本土的娱乐方式当中。比如像泡澳大利亚本土的酒吧,或者是去看澳大利亚的澳式橄榄球,所以一些具有亚洲特色的娱乐方式在亚洲移民情侣当中成为他们很少可供选择的娱乐项目。所以这些开在唐人街、韩国镇、日本镇边上的卡拉OK厅往往生意火爆,同样的情况也在像是羽毛球馆、乒乓球馆、三国杀游戏室等具有亚洲特色的场所当中出现。
随着亚洲移民的涌入,眼下澳大利亚很多亚洲人聚集的社区正在出现“公寓型KTV”。
胡方:比如像我住的社区,之前只有游泳池、桑拿房和健身房,但是去年时候,物业就把一间空置的房屋变成了乒乓球室。而今年下半年小区物业业主的议程当中就包括是否要把另一件公共活动室变成卡拉OK练歌房。虽然决议最后还没有通过,但是现在小区物业已经提前把电视机给装了上去了,看来离我可以在小区里边一展歌喉的时间不远了。
最后,我们到喜欢歌唱的民族俄罗斯去看一看。全球华语广播网特约驻俄罗斯观察员张舜衡介绍,俄罗斯KTV,虽然对于商家来说,不存在版权的问题,但对于俄罗斯民众还是一种非常小众的娱乐休闲方式。
张舜衡:首先KTV,俄罗斯只被称之为卡拉OK,比如在圣彼得堡,装修稍微豪华一点的卡拉OK也只有三家。民众参与度很低,其次在仅有的几家KTV内部,几乎没有包房设计,而是一个大厅或几个小厅,完全开放式的场所。很像国内80年代的夜总会,客人要先向工作人员点歌,然后当着大厅里所有人的面一展歌喉,为自己的朋友送上祝福。假设只是圈内数位好友需要在小包房里唱歌,俄罗斯人更倾向于组织朋友去郊外的别墅尽兴,因为俄罗斯地广人稀,大部分本地家庭在郊外都有小别墅,天然的自家K歌场所,最后俄罗斯民族开放的性格也造成了这种现象,相比之下去夜店或者酒吧更方便认识新的朋友,通过跳舞去释放自己的压力,开怀畅饮、一醉方休,这才是战斗民族夜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