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参与这次活动的14支艺术团队均来自当地民间,到今年底,这14支队伍将为石柱县214个行政村(社区)送去964场演出。
这只是重庆市实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演出服务是重庆市近年来立足群众需求、创新投入模式,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探索出的好办法。
重庆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全市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了全覆盖,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不断丰富。然而,作为“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年轻直辖市,重庆公共文化服务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群体之间的发展还不均衡;同时,由于没有充分调动起社会力量,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的提供主体主要是政府部门,常常产生文化服务产品与群众需求“不对路”的情况,导致财政投入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用。
为解决这些问题,2014年初,重庆市政府及文化部门借助该市统计局民调中心的力量,分别在巴南区、垫江县等地开展了社区、行政村基层群众文化需求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1.94%的社区居民最喜欢送演出进社区,68.89%的农村居民最喜欢送演出到农村。
依据这一结果,重庆市及时转变思路,改变了过去由政府大包大揽提供服务的模式,实行财政分级负担,向社会文艺团体购买演出。重庆市文化委员会与重庆市财政局共同制定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演出服务实施方案》,明确了政府购买服务的重心在基层,以文艺演出的形式为主,增加基层文化产品供给量。要求市级每年为区县(自治县)购买公共演出不低于10场;区县(自治县)每年为乡镇(街道)购买公共演出不低于4场;乡镇(街道)每年为村(社区)购买公共演出不低于4场。
在此形势下,九龙坡区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组织(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享的实施意见》、《社会组织(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采购实施方案》和政府采购指导性目录,由原来的政府给什么群众看什么,逐步转变为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特点进行订单化、个性化服务。该区整合企业资源,创新开展了“文化大篷车”“文化志愿者万家行”“幸福欢乐行·百姓之星”等文化惠民活动,并为农民工、农民工子女、老年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符合需求的文化服务项目。今年以来,九龙坡区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企业由原来的6家增加到了134家,政府与社会组织(企业)携手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由2项增至20项,直接服务人次由不足10万增至200余万人次,公共文化服务覆盖率从原来的30%提升到现在的70%,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资金年均保持在580万元左右。
重庆市西演文化产业集团是集影视、文化旅游、演艺、艺术教育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产业集团,其在重庆巴南区组建了全市首个专业街头文化表演艺术团体——巴滨游艺团,集合了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街头表演艺术家。今年巴南区向其购买了100场公共文化演出服务,目前他们已演出了63场。巴滨游艺团在每个周末和节假日以街头、社区为舞台,以一个主场演出和6个分点互动演出的形式,把魔术、杂技、舞蹈、乐器表演等多彩的文艺节目送到巴南区的大街小巷。每次主场演出结束后,6个分点分别以街头绘画、活体雕塑、卡通巡游等方式和观众们继续互动,其新颖的活动形式受到不同年龄段观众的欢迎。重庆市西演文化产业集团总项目师段蓉表示,每次演出结束后,观众久久不舍得离去,很多观众上前与演职人员合影留念,或是询问下次演出的时间和地点,“很多热心观众说非常喜欢我们的节目,希望我们多一些这样的演出,把欢乐带给大家。”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把“服务群众,送千场文艺进村”作为今年全县26件民生实事之一。全县民间文艺团队实行自愿申报,通过乡镇文化站初审推荐,再由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委等单位组织评审,最终广受市民认可的14支优秀民间文艺团队成为该县购买演出服务的主要对象。“这种政府买单、群众看戏,把文艺演出送到村寨和社区的新模式,深受城乡群众欢迎,达到了让老百姓满意、基层干部愿意、演出团体乐意的效果。”重庆市石柱县文化委员会主任黄怀琳说。
重庆市草木人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是由永川区川剧团转制而来的。在重庆开始实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演出服务后,今年该公司将为该区提供134场演出。“每次演出现场观众都笑声不断,大家说节目里说的都是他们身边的事儿,所以看起来易懂、开心,就是演出时间太短了!”该公司董事长杨军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