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继2004年和2013年上海巡演之后,韦伯英文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于9月22日在广州大剧院首演,正式开启了其在中国市场(北京、广州)共计104场的巡演之旅。
“魅”惑之夜让剧迷难眠
据了解,《剧院魅影》在上海的两次巡演上座率均达到98%。广州的观众展现了同样巨大的热情。22日首演当晚,广州大剧院座无虚席。大幕拉开,舞台上呈现的是1911年巴黎歌剧院的拍卖会场景:一件件拍卖品被拿出,小猴八音盒发出悦耳的音乐,歌剧院华丽的水晶吊灯勾起往昔的记忆……随着电路的接通,昏暗的拍卖现场突然变得灯火辉煌,50年前那段神秘的“魅影”传奇正式上演。“这一刻,我热泪盈眶了。”一位《剧院魅影》的忠实观众对记者说。
受到感染的当然不止她一位,无论老粉丝还是新观众,都深深沉浸在这部经典作品营造出的迷人氛围中。正如很多报道和评论中所说,《剧院魅影》是“充满魔力的”。《汉尼拔》、《唐璜的胜利》等“戏中戏”富有张力的表演;“Think of Me”“All I Ask of You”等名段的完美演唱和丝丝入扣的音乐,迷雾重重、烛光闪烁的地下湖,绮丽多彩、热闹非凡的化装舞会等奇幻的场景切换,都让人感到震撼。当最后一幕结束,大梦初醒般的观众纷纷起立,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息。
《剧院魅影》广州首演现场
让这部“魅”惑之作得以成功实现的,是来自8个国家的精英团队。巡演导演菲利普·哥达瓦拥有38年的从业经验,曾执导过《音乐之声》、《绿野仙踪》以及2010年世界杯闭幕式。女主角艾米莉·林恩年轻美丽,很好地诠释了克丽斯汀的天真善良,一段花腔女高音演唱可圈可点。出演“魅影”的布莱德·里特尔是名副其实的“千场之王”,演出该剧2500多次。他用收放自如、动人心扉的歌声和表演,把一个才华横溢却心灵扭曲者的孤独自卑和炙热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当“魅影”面对心爱的八音盒,独自吟唱起象征告别和新生的咏叹调时,不少观众已是低声啜泣。
以全球化的高标准呈现经典
《剧院魅影》强调的是“守住标准”。菲利普·哥达瓦说,无论是演出布景、内容还是质量,在广州看到的和在伦敦西区、纽约百老汇看到的都没有任何区别。
全球化、标准化演出产品的背后,是要求几近苛刻的制作,以及整个团队的不懈努力与配合。因为复杂的舞美要求,该剧道具全部从国外运来,230多套服装、236件道具,共26个集装箱,重达200吨。剧中从高空坠落的水晶吊灯重达1吨,由6000颗水晶串成。同时,每场演出有22次场景转换,每次场景转换不到10秒。
据《剧院魅影》技术总监理查德·马丁介绍,该剧100多人的团队中,技术人员占到65名。“开演前,我们至少要用约20天时间装台、调试。每场演出前,都要先进行一遍技术彩排,确保舞台技术万无一失。对音乐剧来说,音乐是演出的核心,技术团队中至少5人识谱。每场演出会有3名舞台监督,根据音乐章节的变换,统筹音乐、灯光、舞美、道具等各环节。”为保证效果,巡演团队还带来了一整套音响系统。据主办方透露,本次《剧院魅影》中国巡演,广州、北京两地运营投入规模将超过1亿元,创下中国演出行业纪录。
《剧院魅影》常演不衰的原因还有很多,如优美隽永的音乐、曲折动人的剧情、全情投入的演员等。菲利普·哥达瓦说,该剧在选角上非常严格,必须由总公司亲自挑选演员,确保歌唱水准的统一。而且,每位演员每场演出都必须百分百投入。几位主演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为保证最佳状态,他们在要像“苦行僧”般严格控制饮食和作息。
理顺中国音乐剧产业链条
《剧院魅影》由北京四海一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引进并运营推广。据该公司总经理田元介绍,此前未能引入《剧院魅影》,是因为国内很多剧场并非根据音乐剧需求而建,无法承演该剧。
如今,这一遗憾终于画上句点。《剧院魅影》在广州大剧院的演出将从9月22日持续至10月25日;在北京,则于11月20日至明年1月10日在天桥艺术中心上演。由四海一家与金融街集团联手打造的天桥艺术中心完全符合这部戏的技术条件。业内人士指出,《剧院魅影》将为整个天桥演出市场带来极高的关注度和人气,成为天桥艺术中心确立演出市场地位、打造以音乐剧演出为核心、涵盖多种演出形式的产业中心的良好机遇。
值得一提的是,《剧院魅影》、《猫》、《悲惨世界》等百老汇经典作品持续上演几十年,大大降低了剧院的运营成本,赢得了丰厚的利润。“内容为王”的成功法则,是四海一家始终坚持的原则。田元认为,国内音乐剧不缺市场,缺的是正确的发展模式和专业的团队,需要的是对市场培育的耐心以及优质内容的支撑。四海一家于2008年起开始全力进入中国音乐剧产业发展领域,2011年入资亚洲联创,先后制作推出了世界经典音乐剧《妈妈咪呀!》和《猫》中文版,以及本土原创音乐剧《寻找初恋》、《番茄不简单》和《公主的盛宴》,累计完成1156场演出,吸引购票观众85万人次,实现票房3亿多元。
田元说,此次倾力打造《剧院魅影》巡演,“一方面通过做巡演版,让国内的观众有机会欣赏到国外的经典作品,培养中国音乐剧观众。另一方面,通过世界经典音乐剧中文版的版权合作,在华语地区理顺音乐剧一整套的产业链条关系,形成一套可以标准化、大批量项目生产的模式和流程,最终打造富有市场价值的原创作品,实现现场娱乐产业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