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0日,是摇滚音乐人汪峰的FIIL耳机成立一周年的日子。那天,汪峰和FIIL团队在杭州带来了运动耳机 FIIL Carat。创业一年后,汪峰说,状态比以前从容了许多。
明星吹热国产耳机潮
汪峰说,“其实回头看,我发现这一切的自信来源于我们创造了一个成功的品牌。”据悉,截止8月份,FIIL的销量达到7.5万台。
其实,汪峰很早就想做耳机,直到2014年,他的老朋友、天使投资人吴世春向他提议后,由吴世春和青山资本创始人张野投了1000万美元,汪峰自己投入数百万美元,并以个人影响力作价,占近40%的股权,创立FIIL并成为最大股东。这为国产耳机行业带来一股“汪风”。
最近,在国产耳机战场上,汪峰迎来了他在中国新歌声里的“老战友”周杰伦。9月29日,小米生态链上的耳机企业1More(万魔)收购周杰伦创立的耳机品牌TinnLab,周杰伦以股东身份加盟1More耳机,并担任“1More创意官”。1More创始人兼CEO谢冠宏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周杰伦拥有强大号召力,尽管1More强在产品,但知名度稍逊,两家联手恰好优势互补。
据《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报道,1More目前耳机出货量近3000万副。其中其设计制造的小米活塞耳机作为大陆单款耳机销量之王贡献巨大,在2015年7月时,已达1300万条销量。
在FIIL联合创始人、CEO彭锦洲看来,“周杰伦加入1More,对国产耳机市场来说,能增加关注度,让大家看到中国耳机的市场和产品。”
“除了那些‘铁粉’,大多消费者关注的还是产品品质,”一位耳机行业从业者对本报记者分析道,消费者一般还是比较理性的。
“大家希望品牌上贴一个明星标签就怎么着。实际上,汪峰在FIIL第一次发布会上就提到,希望FIIL耳机有天能从一个明星的IP转化为产品或品牌的IP,”彭锦洲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说,大家买这个耳机不是因为它是汪峰的耳机。
仅两个国产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前十
然而残酷的是,国内耳机市场受关注度前十名中,中国自主品牌寥寥无几。
据《2015—2016年中国耳机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度中国的耳机市场上,森海塞尔以13.93%的关注率位居榜首,铁三角和AKG紧随其后,分别排名第二位和第三位,第四位到第十位的品牌分别是索尼、漫步者、飞利浦、捷波朗、硕美科、魔声和Beats。可见,前十热门品牌几乎都被欧美以及日本品牌所包揽,国产品牌只有漫步者、硕美科上榜。
“我们希望做高品质的产品,老实说,在国产耳机里,我们的价格算是贵的。”彭锦洲坦陈,“没有用过FIIL耳机的消费者可能会觉得,为什么我要花1000多块钱买个国产的?”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5年版中国手机耳机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前景趋势分析报告》认为,中国占据全球耳机产量90%以上的份额,但是几乎都是中低端耳机,这意味着中国缺乏具有市场号召力的自主品牌。
“由于长期积累的印象,消费者认为国外品牌就是高端的。”彭锦洲指出,不仅耳机品牌,在其他领域,消费者也没有接受国产品牌。
“这不是耳机行业的事情,手机等很多行业也一样。”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对本报记者分析道,尽管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排名前十的品牌中,中国品牌有五六家,但是高端市场还是被三星、苹果这些国外品牌占据。
目前,耳机市场正高速增长。2016年1月,市场调研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发布的智能耳机行业报告预言,未来7年智能耳机市场将高速增长,并在2022年行业收入达到74.8亿美元,其中无线耳机在2014年已占到智能耳机总利润的75%,未来将以超过20%的复合年增长率继续成长。
中国耳机市场前景自然也十分可观。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6年版中国手机耳机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前景趋势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手机耳机市场规模达85.06亿元,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达155.87亿元。
耳机市场这块蛋糕吸引了不少企业争抢。除了一些传统的耳机制造商推出自己的新品外,与耳机联系紧密的行业也开始发布耳机品牌。
在线音乐平台就嗅到了耳机市场的商机。2015年9月,酷我推出无线耳机K1;同年12月,酷狗推出无线耳机M1。2016年10月18日,网易云音乐投资的“音伏IN-VOICE”音乐耳机在杭州正式发布;同天,百度音乐宣布与1MORE万魔耳机联手推出了一款百度音乐·1MORE耳机。
与此同时,小米、魅族、一加、努比亚、华为等手机品牌也纷纷进入耳机市场。例如,一加推出售价99元的银耳耳机、售价399元的金耳耳机;小米推出售价99元的小米圈铁耳机,499元的小米头戴式耳机;魅族也推出了售价399元的头戴式耳机;华为推出售价129元的荣耀引擎2代耳机。
“对于手机企业来说,耳机只是一个小众配件。”一位来自上述某知名手机企业不愿具名的工作人员对本报记者表示,“做耳机是给手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体验点还在手机上。”
“做耳机对手机厂商没有太大意义。”作为曾经华为荣耀的“老兵”,彭锦洲对中国城市报记者分析道,华为能不能做耳机,肯定能做,在投入上,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但从投入产出来看,它确实犯不着做。“不管是华为、魅族还是小米的耳机,替代排在前十位的国外品牌也是好事儿。”
做品牌需时间和独特技术
在张野看来,在中国市场上,目前还没有一款 Beats,耳机还有机会。“未来5-10年中国会进行全面的品牌更新,在很多领域里都会诞生全新的品牌,这是创业和投资很大的机会。”
音频领域非常专业,耳机行业也有自己的特点。彭锦洲认为,耳机的音质、外观和价格存在一个“机会三角区”,即音质好的不好看,好看的价格无法接受,价格便宜的音质又太差,而FIIL一开始可以在这个三角区寻找机会。
“我们做产品时,确实看到中国有这样一次消费和品牌升级的机会。我们这个团队刚搭建时,找的是这个领域里耕耘过十多年的人才,”彭锦洲说,“耳机未来的趋势是无线化、智能化、场景化,怎么让消费者更快捷、便利的享受音乐,虽然不一定是FIIL,但我相信一定会有中国耳机企业做起来。”
“做一款高性价比的产品,很快也很容易就能做到。”但是,王艳辉认为,做品牌产品,企业要有自己的东西。
“三星手机一开始进入中国和欧美时,也很低端,但随着智能手机爆发后,依靠独特的显示屏技术,才占领高端市场。”王艳辉举例道,“单纯说耳机品质比较好是远远不够的,没有独到的技术,做品牌很难。”
“理论上,有更好的材料、技术和工艺,一定可以做得更好。”彭锦洲分析道,过去国产耳机企业做不了,可能没有品牌的追求,不敢去做高价位的耳机,做的都是低质、低价的产品。
“我们想让大家知道在国内是能做出好东西来的。”但彭锦洲直言不讳地指出,这需要时间和耐心,“不是一两年能做到的,五年、十年都说不准。”
国产耳机品牌的未来在哪里?彭锦洲认为,需要厂商和消费者共同努力。一方面,耳机企业要做出与品牌相符合的产品,让更多的消费者接触和使用;另一方面,慢慢扭转消费者对过去品牌的认知,告知和培育市场。
但是,耳机这条路没那么好走。8月9日,在FIIL Diva发布会现场,汪峰开玩笑式发牢骚坦言:“现在已经上了贼船,我没有退路了。”
中国是全球耳机最大的生产加工厂,由于代工利润率极低,代工厂一直处于耳机产业链的最底端。中国耳机市场每年将近100亿的销售规模,但中国自主品牌在中高端市场却无法占有一席之地。
在消费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为中国消费者生产一款自主品牌耳机显然十分必要。但是,任何支撑品牌溢价的企业,肯定拥有独到的技术和坚持不断创新。中国耳机企业要想成为中国品牌甚至世界品牌,还需要技术积累、时间沉淀。只要注重创新,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做好产品营销,中国耳机企业也会有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