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老汇音乐剧的风靡不仅仅是一种时尚,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时代的精神表现。上至老人下至几岁的孩童无不为音乐剧所痴迷。使得音乐剧成为全世界的摩登艺术的正是百老汇,百老汇用它独一无二的商业化运营方式,兼收并容了古老经典和时尚先锋,形成了多元化的音乐剧,值得我们在传承、发展音乐剧的领域上学习和借鉴。
在百老汇,音乐剧成为一种社会化产业。从他的策划,制作到推广,再到演出,这整个过程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链,广告公司、制作和演出公司发挥着它们各自的最大效益。而中国正要学习它们的艺术生产机制以及它们对艺术的创新和改革的信心,站在世界的角度去看去学习。
探索音乐剧在中国的道路
现今,音乐剧正以一种新的时尚潮流侵袭着我们的生活,我们身边无不充斥着音乐剧的典范,《歌剧魅影》、《猫》、《悲惨世界》、《西贡小姐》四大名剧的出现更是让我们惊叹,让我们震惊之余无不感叹造物主的神奇,它带给我们如此精彩,如此与众不同的,如此美丽的演出,使得我们在感叹之时也为之感动着。
虽然四大名剧都是英国人的作品,但是将作品推向世界的却是百老汇,也是百老汇运用商业化的运作将那些优秀的剧目长久不息的繁衍下去,使之经久不衰,成为传世精品。而我们正要学习他们的商业手段,发展属于中国的“音乐剧”。
百老汇的音乐剧
百老汇音乐剧令百老汇大道逐渐成为美国娱乐业的中心。在全盛期,该地区的剧院总数多达80家。早在1893年的时候,美国人每年在这一带“贡献”的娱乐费用,就已经高达600万美元了。
百老汇大街的开发初期,只是一条平凡的道路,住着一些开荒者,19世纪逐渐有剧院进驻这块区域。百老汇(Broadway),原意为“宽阔的街”,是指纽约市中以巴特里公园为起点,由南向北纵贯曼哈顿岛,全长25公里的一条长街。有学者认为,实际上存在着两个百老汇的概念,一个是作为“硬件”的百老汇,另一个是作为“软件”的百老汇。
更明确点说:
一个是作为街区的百老汇,有霓虹灯和装修豪华的剧场;
另一个则是一种无形的百老汇,则是指一种艺术表现的方式,也可以说是模式,也是一种商业运作的机制,就是那个圈子里的一些艺人,也是渗透在美国生活方方面面一种精神的风格。
百老汇的发展可谓是“跌宕起伏”,在它发展的过程中有两大问题的干扰:
第一是英国西区音乐剧发展对百老汇的冲击;
第二则是剧目的问题。
桑德海姆是在百老汇里唯一能和韦伯一争高下的人物,他推出的一些列概念剧,紧紧的围绕一些关切人们生活的现实问题,例如单身生活与婚宴、文化冲突、喜乐参半的阔别重逢等等。
斯蒂芬·乔舒亚·桑德海姆(Stephen Joshua Soudheim)
美国著名作曲作词家,号称概念音乐剧鼻祖。曾获得奥斯卡奖1次、托尼奖8次、格莱美奖多次、普利策奖1次。他的知名作品有《春光满古城》《拜访森林》《理发师陶德》等,曾在1973年到1981年期间担任美国剧作家协会主席。
桑德海姆指出:“现在百老汇有两种演出——老剧重推和象《狮子王》这样的大制作,后者观众可以不惜代价一年只看一次,但这种剧目不过是电影的舞台版。好像现在音乐剧已经无事可做了……你也提不起精神来做点什么,因为观众的心思一点也不在这儿。”
随着大制作音乐剧的颓势日益明显,音乐剧场也沉陷多元化的发展趋向,既有电影改编成的舞台剧如《金牌制作人》《毕业生》等,还有其他著名的新创音乐剧还有《阿依达》,《狮子王》等等,整个百老汇呈现一派多元的风貌。再者,后现代音乐剧的涌入。它既引人注目,但又扑朔迷离。可能我们还需要观察一段时间,才能知道它究竟可以走多远。
同时,百老汇面临的一个新型问题就是剧目的问题。美国百老汇音乐剧自1866年以后,就开始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
综艺秀模式的音乐剧和轻歌剧和叙事音乐剧。
然而综艺秀模式音乐剧及轻歌剧在20世纪30年代年代开始衰落,而叙事音乐剧在一个世纪里获得长足发展,成为当代百老汇音乐剧的创作主流,也就是“整合音乐剧”。
除去音乐剧本身不说,百老汇对音乐剧的运营也是完善而成熟的。百老汇的音乐剧是高成本,大制作的,那么它必然要求瞄准全球市场,通过造成全球范围内的影响来回收投资。
巡回演出的门票收入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借助这种影响力来宣传其他的商品,当代音乐剧的四大音乐剧目:《猫》、《歌剧魅影》、《悲惨世界》和《西贡小姐》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之作。例如《猫》所到之处,印有两只猫眼的衣饰器物就立即畅销。它的成功和它所付出的是成正比的,百老汇演出市场的繁荣离不开它的成熟运营机制。
2008年下半年,对于美国对于全世界都是个不平静的一年,在美国的次贷危机,实体经济的严重冲击下,百老汇这条大街上呈现的以往没有的萧条景象。一些剧目仍然在孕育,可没有人保证它会不会胎死腹中。基于消费者消费信心下降的原因,金融危机可能会波及到以演艺产业为主的延伸产业,固然,历次的经济危机的经验告诉我们,经济危机对于娱乐产业来说,可能是一个机遇,但机遇是留给免费的或者廉价的娱乐产品。譬如电视,电影,而不是动辄几百元,上千元一张门票的音乐会。
百老汇面临的问题不再是剧目的问题,不再是舞台的问题,也不再是阵容的问题,而是消费者信心的问题。音乐剧本身就不能说是一个平民化的娱乐方式,它的起源就很雍容华贵,华丽的美声、高雅的舞步、激情的演奏,不是一个满身污垢,为了面包而苦恼的人所能够接受的。
美国的情况是可想而知的糟糕,换言之,除去受众的因素,资本成为金融危机下最重要且最为关键的因素。新浪合并分众户外数字传媒,橙天收购嘉禾,金融危机造成大并购事情发生,之前澳洲电讯收购PCPOP和IT168也是由于这个原因。没有了资本的强大支撑,一场依赖舞台,依赖上座率,依赖强大的阵容和震撼的效果的音乐剧,如何生存!
当然,这样的艺术盛宴是绝对不会成为泡沫的,时间的累积和丰富的经验,对于百老汇这样一个老牌的品牌只是一段小小的插曲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