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晚,观众永远有话说。为了呈现一台精彩纷呈的晚会,各家电视台各展绝活,使出了浑身解数,至于观众在互联网和自媒体上的“吐槽”似乎已经成为春晚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1983年央视举办第一台春节晚会到今天,34年来,春晚年年有,观众年年看。随着社会的变化、时代的变迁,春晚已经不是一台普通的晚会,而是除夕夜的一种新民俗,观众对春晚的期待也不只是看相声小品、听明星唱歌,抢红包、网友“吐槽”成功抢夺观众注意力。可以说,春晚年年办,也在年年变。
一场创意的比拼
曾几何时,各大卫视开始加入举办春晚的“大军”,让春晚不再一枝独秀,而是百花齐放。猴年的春晚延续了这些年的热闹,据不完全统计,包括除夕夜央视猴年春晚在内,今年的电视荧屏累计播出了19台春晚,其中,比较吸引观众眼球的有湖南卫视的全球华侨华人春晚、江苏卫视的“我们更幸福”猴年春晚以及北京卫视的春晚。
观察猴年春晚可以发现,在节目形式上晚会主要还是由老三样构成:歌舞、相声、小品,但是各家晚会的创作团队都深知,电视观众的口味越来越刁,简单的拼盘和明星表演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想要在春晚“争锋”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有创意。
因此,在激烈的竞争下,涌现了不少别具一格的创意类节目。比如,湖南卫视对不同艺术门类进行“有机融合”,由李云迪、欧阳娜娜和电音制作人Tolein表演创意音乐秀《幻》;北京卫视让笑星那威与知名芭蕾舞演员共跳《天鹅湖》;江苏卫视则邀来25年前《戏说乾隆》剧组重聚首,一代男神郑少秋和女神赵雅芝的荧屏合体,催泪效果十足。猴年春晚中大家颇为期待的六小龄童也有了不一样的登场方式。在辽宁卫视的春晚中,六小龄童在3D全息影像技术的配合下“腾云驾雾”,出现在观众的视线当中,通过3D影像技术,花果山、天宫等壮丽美景得以再现舞台,画面极具视觉冲击力,整场节目堪称经典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获得观众一致点赞。
尽管节目演出形式没有太大改变,但通过引进高科技、艺术门类的“有机融合”、表演明星的重新组合,还是让猴年的春晚亮点纷呈。在明星阵容容易“撞车”、播出时间高度重合的情况下,是否有创意是一台晚会能否从十几台电视春晚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拼创意、赶潮流是猴年电视春晚激烈竞争的直接结果。
收视率与注意力经济
猴年春晚在观众褒贬不一的议论中热闹结束,收视率历来都颇受大家关注。据央视官方发布的数据,经过初步统计,除夕夜春晚直播期间的受众总规模达10.33亿。数据涵盖海内外电视、社交媒体等多终端多渠道收视与互动的观众,国内有6.9亿观众通过电视收看了春晚直播,有1.38亿人在网上收看了春晚直播。2016年央视春晚多屏直播收视率达30.98%。164个国家和地区的409家电视机构转播或部分使用了6个国际频道的直播节目信号,其中394家全部转播,15家部分转播。
央视官方发布的历史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有7.5亿电视观众收看春晚,2014年电视观众规模达7.04亿人,对比2015年6.9亿的观众数量,可以看出,通过电视收看央视春晚的观众正在变少,而实际上,春晚的受关注度并没有因此降低,反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春晚的参与度不降反升,产生了诸多引发热议的话题。
其实,近几年来,春晚节目是否好看、有哪些明星参演对于观众来说已经没有前些年那么重要了,到了开播的时刻,大家还是会打开电视,即使不一定专心收看也要有春晚的背景声。“互联网+”时代,人们很容易找到“私人定制”的专属节目,对大杂烩般的春晚少了些期盼,但是春晚依然有自己的魔力,能成功抓获多数人的注意力。正如一位业界人士所说:“春晚已固化为春节的一部分,老一辈人需要它来烘托年味,年轻人需要用它来吐槽,久未谋面的亲戚们甚至更需要春晚,因为它可以给大家带来公共话题,缓解尴尬。”
有了观众的注意力自然就产生了注意力经济,这是春晚尤其是央视春晚多年来形成的。从早期的费翔、张明敏,到后来的潘长江、巩汉林,再到小沈阳、刘谦等人都是借助央视春晚这一平台红遍全国。央视春晚对演艺明星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对各大商家来说同样是必争之地。业内专家表示,从早期单纯地插播广告,到今年支付宝花费2.68亿元成为央视春晚独家互动平台,看中的都是春晚带来的“注意力经济”,其终极目的都是瓜分市场蛋糕。
吐槽、抢红包成必备环节
自2015年羊年央视春晚中加入“摇红包”环节,抢红包迅速点燃观众的热情,抢到抢不到、抢多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感。猴年春晚,大家对抢红包的热情更加高涨。支付宝咻一咻、微信摇一摇、QQ下拉红包,各类红包遍地开花,大家忙得不亦乐乎。“无暇看春晚,只想抢红包”,成为不少年轻人的除夕写照。“摇一摇摇到手酸只有一块五,咻一咻咻到没电还差敬业福。”一位网友的调侃道出了猴年春晚的一幅新图景。
在抢红包之余,大家也不忘了在网上吐个槽,相互交流刚刚看到的新段子,给春节增添了几分欢乐。沿袭往年传统,今年除夕夜,百度贴吧的吧友们也自发举办了“2016年猴年春晚吐槽晚会”。据统计,仅除夕当天访问“春节晚会吧”的网友就超过1800万人次,参与春晚吐槽弹幕活动的用户超过650万,主题帖突破380万。从节目本身到舞美、灯光、服化造型,观众都不放过。但吐槽不是因为节目质量不高,也不是因为演员水平低,只是因为它是春晚,承载了太多的意义和期待。
不管观众如何吐槽,春晚还将继续办下去。观众对于春晚的吐槽并非出于恶意,更像是自娱自乐,集体在网络上的语言狂欢。甚至有人说:“对春晚的吐槽比春晚本身更好看。”
不管是抢红包还是吐槽春晚,都是在互联网深入影响人们生活工作的背景下,春晚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与科技有关。但不管如何评价,春晚都不可取代。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言:“除夕与春晚,这两个相互绑定的节日与盛典,作为中国现代文化中重要的存在,在如今的国人心中依然有着无可匹敌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