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此次招标是沪上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市级公共文化配送采购,也是文艺演出、文化讲座、文艺指导员、艺术教育活动4类配送资源的首次同步招标。
今年1月组建并运行的上海市东方公共文化配送中心(筹)同时还推出了《上海公共文化配送手册》(以下简称《手册》),通过全市209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向市民全面介绍公共文化配送资源,公布工作流程,同时附有配送地图及市民需求调研表等。记者浏览《手册》后发现,从需求调研、招投标、点单、配送、承接,到配送过程中的监督、配送后的评估等,《手册》均有一整套清晰完善的流程。配送中心(筹)副主任朱静波告诉记者:“今年实行统一采购后,将从源头起步,以需求为导向,对公共文化产品类型、整个采购配送流程和标准进行再梳理,对各项配送机制进行再优化,让配送工作和服务更加规范、资源利用率更高。”
据了解,上海市级公共文化内容配送体系始建于2004年,最初配送主体由东方社区学校服务指导中心、东方宣传教育服务中心、东方讲坛等机构组成。为了提高资金利用率、提升公共文化配送服务效能,去年4月,市级公共文化内容配送机构进行了整合;今年1月建立上海市东方公共文化配送中心(筹)。几家配送主体按照同一标准,完整进入一个平台,在配送中心统筹下开展服务。
为了确保平台购买的公共文化产品与百姓需求精准对接,上海16个区县“文化上海云”上线后,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领票数、领票速度、上座率、“点赞、吐槽”等数据均可以被大面积获取并分析。除了延续定期开展的各类调研活动,借助于东方配送平台、“文化上海云”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各级配送单位能更清晰地了解、分析市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确保供需精准对接。同时,每个项目配送完成后,平台还将对其进行网络评级,只有评级达到三星级以上方能最终结账。
公共文化配送平台在注重供需精准化对接的同时,也注重吸引更多优质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文化配送。去年底,市、区两级配送平台纷纷通过各种渠道发布2016年公共文化配送主体招标书,公共文化配送社会主体的征集已由市及区县全面铺开,配送主体也逐步实现了由体制内向全社会的转变。如今优质社会主体已成为各级配送平台争相邀约的香饽饽。
多元主体的参与不断发酵,业外社会主体跨界参与公共文化配送也成为新的风向标。如东杰律师事务所的吴跃栋律师在招标评审会上以“中国式过马路”为主题讲故事、说相声,希望通过公共文化配送,把法律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传递给市民,获得招标评审会的认可,跨界参与到长宁区公共文化配送中。朱静波表示,在公共文化配送领域,政府部门已初步完成了从“独唱”到“合唱”再到“指挥”的角色转变。如今,上海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主体丰富了,内容内涵深化了,配送效能提升了,社会主体也激活了。公共文化配送平台未来有望成为一个更加完善的集丰富产品、供需对接、保障“交易”、提供展示、双向交流平台为一体的公共文化“淘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