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风在录音室与现场扩音的音效不同:
许多用户看到电视节目中,使用领夹式麦克风(Lavalier Mic)发音的音效非常理想,于是也使用这种麦克风在现场扩音,结果都达不到想象中那么满意的音效。这不是领夹式麦克风本身质量的问题,而是因为麦克风的佩戴位置距离嘴巴太远,在现场扩音时麦克风会与扩音系统的喇叭产生回授声的物理现象,无法任意提升音量,于是扩音效果不佳。
拉近麦克风与嘴巴的距离,以改善麦克风的扩音音效:
由于领夹式麦克风佩戴在胸前,距离嘴巴较远,输出的音量会大大的降低,若是把扩音机的音量调大,就容易产生回授的哮叫声,这是一般麦克风用户常遇到的难题。如果要提升麦克风的音量,又不产生回授声,唯一的方法就是利用『麦克风的音量与音源的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原理,将麦克风与嘴巴的距离拉近,就可以将麦克风的声音大大的提升。
使用头戴式麦克风,改善现场扩音的音量:
可是问题就在于如何将麦克风固定在嘴巴的附近呢?市面上出现许多设计,『头戴式麦克风』的设计就是其中的解决方法之一。
头戴式麦克风主要目的是提供现场扩音之用,借着佩挂在头上,可以把麦克风音头调整到最靠近嘴巴的位置,让麦克风获得最高的灵敏度,输出最大的音量,改善产生回授声的困扰。
头戴式麦克风音效的难题:
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由于我们的嘴巴在讲话时,对有些发音如含有英文字母的『B、F、P…』或中文的『ㄆ、ㄈ、ㄊ、ㄏ…』等等字音,会由嘴巴发出强烈的『气爆』冲击到麦克风的振动膜,使麦克风产生过荷(Overload)失真,导致喇叭输出强烈的『气爆杂音』(Pop Noise),严重破坏了正常音质,这种现象尤其在麦克风对着嘴巴正面或下巴附近使用时最明显,而且麦克风距离嘴巴越近,气爆杂音也就越严重。
怎样佩戴头戴式麦克风才能展现最佳的音效?
调整佩戴麦克风的姿势,将音头调整在『靠近嘴巴左右两边』的位置,可以降低气爆杂音并获得预期的音量及正常的音质。
头戴式麦克风使用的音头有:全指向性及单指向性两种,前者,因为音头没有指向性,佩戴时只要『把音头调整在嘴巴左右两边,距离嘴角约一个指头的距离,并与嘴角接近垂直的方向』,就可以明显的避免气爆杂音,达到最清晰的音响效果。
后者的音头因具有指向性,在现场演唱时,比全指向性麦克风具有较丰富的低音及较高的动态范围,可展现较富有音乐性(Musical)的音效,但是音头的佩挂位置也相对的更加挑剔。除了灵敏度会因距离嘴巴的远近而改变之外,音头的近接效应(Proximity effect)与『气爆杂音』的反应也比较敏感。因此,采用指向性头戴式麦克风在佩戴时,理论上,音头位于嘴巴正前方的音质最好,但是这个位置与全指向性麦克风一样,是最容易受到气爆声的影响而破坏了正常的音质,所以佩戴时最重要的原则,同样是要避开『嘴巴的正面到下巴中间』的位置。经过实际测试,『把麦克风音头的正面与嘴角保持约一个指头的距离,并与嘴角保持45度左右的水平方向』是最理想的佩挂位置,可以避免气爆声的破坏,又能展现最佳的灵敏度与音质,如果音头的位置超过嘴角的前面,受到气爆声的影响会越大,虽然利用海绵之类的防风罩,可以稍微减少气爆杂音及风杂音的影响,但是多少也会破坏脸部的观瞻及衰减麦克风的高频响应。
如何正确的佩戴头戴式麦克风?
首先要依个人的脸形、头部及耳朵大小,从大、中、小三个耳挂框架选择最适合的尺寸,再选择适合搭配发射器插座的输出联机,将另一端结合到偏爱的音头模块后,装配到框架上的固定座上,戴在头上再调整音头模块的连杆固定位置及连杆的弯曲度,使音头位于嘴角边最适当的位置,因为连杆固定位置可以自由移动及任意弯曲调整,调整是否适当,对麦克风的使用效果影响非常大,所以初次使用头戴式麦克风者,对耳挂框架大小的选择及连杆的调整要特别用心。
调整音头的位置与方向:在音头模块固定座(A)调整音头连杆(B)的长度,使音头连杆尾端的音头(C)位置不要超过嘴角,再利用可适度任意弯曲的音头连杆,调整音头的水平高度及方向约在嘴角之下附近。调整音头位置时,最好一边调整,一边利用现场的扩音系统试音,请用中文发音:『丰富!丰富!…』,或英文发音:『PUSH! PULL! ...』,在嘴角边细心的微调音头的位置及方向,直到获得最满意的灵敏度及没有气爆声的最佳音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