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苹果推出了首款采用图形界面操作系统的个人电脑,同时面世的还有首款鼠标———LisaMouse,至此用户不需要输入命令行来操作电脑。尽管鼠标的专利属于施乐公司,但苹果鼠标的出现大大加速了PC进入家庭的进程,IEEE协会把鼠标的发明列为计算机诞生50年来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在未来的几十年里,鼠标和键盘组成了人与计算机交互的基本形态。
手机的出现延续了计算机的交互形态,实体键盘在功能机时代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妥,即便是智能机时代,Android在2006年时的原始设计也仅限定于有实体键盘的设备。不过在2007年,乔布斯用双指在屏幕上缩小放大,让我们彻底意识到,触屏滑动才是用户与移动终端最佳的交互方式。至此,手机开启了大屏时代,直到十年后的全面屏也沿用了这种人机交互基础。
以智慧家庭为代表的IoT如今崭露头角,时间回到两年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所有的智能家居产品都应该围绕手机为中心搭建。厂商也在不遗余力的赋予手机更多场景,用手机代替传统形态的遥控器,用手机开窗帘、开关灯、开关空调,甚至成为汽车的备用钥匙。
毫无疑问未来智能家居就应该是这样子,直到亚马逊智能音响Echo的诞生。
这款产品最大的亮点是将智能语音交互技术植入到传统音箱中,从而赋予了音箱人工智能的属性。Echo的诞生正值Siri的低潮期,没有人想过Siri独立于手机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但当Echo从播放你喜欢的音乐到帮助你打车时,场景一下子被打开。
语音才是智能家居最好的打开方式,而人工智能的方兴未艾更是给了智能音箱有力的一把助攻。场景轮转带来了的另一个改变就是交互方式的改变,智能客厅在脱离了可视需求之后,隔空非注视操作成为一种必要,在脑力控制实现之前,语音作为交互语言最合适不过。
从计算机到手机再到智能家居,每一次场景的轮换我们都在尝试套经验,将键盘放到手机上、将手机强行塞入智能家居的场景中,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优秀的人机交互才是智能革命加速的催化剂。
我们不禁要问,人机交互的演进路线有迹可循吗?回看人机交互的三次跳跃,背后无不遵循“成本”与“效率”两条亘古不变的法则。同时也离不开内核驱动、交互实现的基本原则。
图形界面和鼠标降低了准入门槛,除了让原有技术人员提升效率之外,也让大量普通用户进行计算机领域;触摸屏技术和手势操作引爆了智能手机形态的加速,同时也挖掘出大量用户群体;人工智能和智能音箱更是天作之合,智能家居生态剔除了手机形态之后,更是解放双手,如今这个领域远未能充分挖掘,亚马逊、Google、苹果、阿里巴巴、百度的入局则让其前景无可限量。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历史却也总是那么相似,虽然我们没有办法预测智能家居之后将会迎来哪个风口,但人机交互坚持“效率”与“成本”的场景化演进仍将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记住这些我们的进化或许能少走些弯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