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音箱,会是一个好主意吗?
2017-03-09

  近来,在音响领域,似乎开始流行“模块化”。市面上依然能够看到众多跃跃欲试的产品。比如最近,一款名为 Decibel 的模块化音箱登上了很多科技媒体的版面。

  以「模块化音箱」为关键字在搜索引擎上检索,能够找到很多新鲜的产品。相比之下,Decibel 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的所有零部件都是模块化的,从电路板、扬声器到外壳都可以自行更换,而且拆装起来非常方便。

  模块化音箱的「特修斯之船」

  Decibel 的宣传口号是:「这是你购买的最后一只音箱。」

  很显然,厂商希望通过局部的升级、替换来延长音箱的整体使用寿命。这让我想到了「特修斯之船」的概念——在哲学家的想象中,通过更换腐烂的木板,特修斯之船可以在海上不断航行几百年。

  虽然 Decibel 看起来非常精致,这款产品目前在众筹平台 Indiegogo也获得了相当高的支持率,但其背后的公司 The Module Project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初创公司,我们有理由怀疑它能为一款众筹产品推出多少可更换的配件。

  在当下,各种模块化设备尊循着自己的「升级标准」,并不能与市面上常见的零部件兼容。而很多模块化设备的来源其实是初创公司,一旦它们经营不善,产品后续的模块升级也将化为泡影。

  说的现实点,我们在购买了「模块化音箱」后还能得到多少后续的服务呢?
  与此同时,与手机、PC 这些设备相比,音箱还有着较强的「装饰属性」,而模块化和一致性本来就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模块化音箱带来的「拼装感」外观可能会吸引到一小撮科技爱好者,但面向普罗大众时还能吸引到大家吗?

  更为重要的是,Decibel 的售价在 200 美元左右,这个价位已经能够买到一款相当不错的蓝牙音箱了。其实这也是当下所有模块化产品都会面临的问题,前期的购买成本和后期投入都没有价格优势。

  坦率地讲,Decibel 确实是一款很有新意的产品,但「模块化音箱」的概念在目前还是噱头大于实际意义,属于它的特修斯之船还在寻找航向的阶段。

  模块化应该怎么玩?

  在我看来,模块化对于音箱来说并不是一无是处,只要能够合理地使用,依然能够真正带来一些有价值的体验。

  我理想中的模块化音箱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声道拓展」上。传统的音箱(特指蓝牙音箱)因为体积和腔体大小的限制,在声场上很提供「大气磅礴」的效果。如果模块化音箱通过「可分离」的特点去实现 2.0 乃至 2.1 声道效果的音箱,那一定会起到「以小博大」的效果。

  实际上,曾经有一款名为 Kien 的众筹产品能够实现类似的立体声效果,但它的体积俨然超出了「音箱」的范畴……

  当然市面上已经有些蓝牙音箱(例如索尼 SRS-HG1)通过配对可以组成立体声系统,但是如果能在单个设备内实现同样的效果,省去了额外购买另一只的价钱和配对的麻烦,显然要更吸引人一些。

  另外,模块化音箱在教育领域或许能够派上用场。音箱类的产品因为反馈明显(有无声音、声音质量好坏),一直是课堂上热门的 DIY 设备之一,相信很多理工科的同学都有过制作收音机、录音机的经历。

  此前 Bose 曾推出过一款面向教育市场的 DIY 蓝牙音箱 Speaker Cube,它可以指导儿童像拼乐高积木一样组装自己的第一个蓝牙音箱,提升动手能力的同时,能够了解到音箱中各个组件的功能。

  特修斯之船引发的思考在于,如果这艘船的每一块木板都更换过,它还是原来的那艘船吗?对于模块化音箱来说,我们没必要讨论这样的哲学问题,但它存在的价值确实值得商榷。最后,警惕那些打着「环保」的旗号去兜售模块化产品的厂商,如果一款产品连售后都无法保障,那它本身不就在制造「电子垃圾」吗?

发布0
相关资讯

版本权所有©1999-2019 音响网™®
 咨询:400-6787-160 0755-26751199(十二线)

触屏版电脑版

  • 音响网
  • 视听号
  • 刷新
  • 分享
  • 我在现场
  •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