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6787-160
音响网(Audio160.com) > 行业资讯 > 音响信息(音频制作) > 交流借鉴对影视声音制作发展的促进作用
交流借鉴对影视声音制作发展的促进作用
更新时间:2017-7-6 9:10:26 编辑:温情 文章来源:演艺科技传媒 调整文字大小:【

笔者在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声音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声专委)举办的2017年“影视录音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暨2016年度‘声音制作优秀作品奖’颁奖典礼”上,针对“影视融合创新引领”的主题,强调了影视声音工作者应该在几个方面注重交流和借鉴,同时,为顺应行业发展应在专业化、职业化方面要有所作为,这样才能保证中国影视声音事业整体、快速、优质地发展,逐步拉近中国与国际影视声音制作上的距离。

1 从“声音制作优秀作品奖”看影视声音制作发展

自1987年开始第一届“声音制作优秀作品奖”评选,参评内容以故事片、电视剧、专题片、译制片等为主要形式,陆续又有电影动画片类、电视综艺、体育及少数民族语类型加入,能感受到声音制作行业在重视自身专业的同时也受到各方面关注,制作水平逐年提高。笔者见证了这一发展历程。从最早的单声道节目,到现在的立体声、环绕声、全景声,可以说在形式上已经走到了国际的前端。由于技术的限制,当年制作水平不高。从当时评选打分结果来看,扣分多为基本技术缺陷,如失真、噪声、剪接点等。而现在的评选打分,基本没有太多的硬伤扣分,更多的是对整体声音体现、声音艺术处理、响度平衡方面的评判,可以看到业内制作水准在不断提升。

在发展过程中,同仁们也对录音行业产生过失望。当时,国外电视节目的整体制作水平要好于国内获奖的声音作品,这使得大家对评奖的意义产生了困惑。虽然评奖有鼓励作用,鼓励基层及幕后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但评奖本质应该是在好的里面评选更好的,而不是在差的里面选不太差的。还有,对电视立体声的制作和播出,业内长时间没有跟上,即使国内在启动制作环绕声的初期,大部分节目处在单声道制作。这些都是令人失望的原因。

从2016年的影视参评情况看,影视声音制作有着较大的转变。从电影声音完成水平来看,大部分都在优秀线以上,作品之间已经难分伯仲。更可喜的是,民族语言的电影声音制作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从电视方面来看,参评的环绕声节目占据了总参评数量的近50%,获奖分布面也在扩大,这进一步显示出录音行业的希望。

2 交流与借鉴

一般把同一个技术特征的工作称为一个行业。录音行业的特点是通过声音记录和声音制作达到符合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声音要求,行业中有电影、广播电视、音乐录音等不同的职业工种,有各自的工作特点,有些专业并不是自己所熟悉的,也可能永远不会去做这些工作;有些技术还未掌握,这些恰恰需要彼此相互交流和借鉴。

2.1电影和电视声音制作的相互交流

以电影、电视两大形式为例,说到差别,因从不同层面表达,众说纷纭,在此不去讨论。仅就声音表现形式方面,可以从两个主要方面加以区别:创作上针对的受众;技术上针对的监听。

电影的受众是去电影院的观众,他们除了要在一个时间段内享受大画面和共同观影感受外,声音上也是期待着获得更多的心理和生理的满足,所以,在声音创作上要充分利用电影的动态特点,以达到丰富的细节体现。而电视中的节目类型种类较多,观众可能在不同的环境下来欣赏内容,所以电视声音更关注的是主要声音元素的体现。从监听方面,制作人员都比较清楚。电影有固定的监听标准,使混录和放映尽可能达到一致。而电视观众的收看环境各异,不能达到跟制作时同样的监听条件,所以混录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兼容,即兼容不同音量的回放以及多种声道格式的兼容,以保证不丢失主要声音元素。

还有就是节目类型的不同,除了电影和电视剧相对接近,其他类型的电视节目,如体育、综艺等一般不会用电影的方式来制作。这些差异只有通过交流才能达到相互了解,而了解的目的并不是要去做对方的工作,而是作为从业者应该掌握的常识。

除了这些区别,影视之间还有很多共性,在数字化制作的今天,录音行业使用着相同的技术手段、相同硬件设备,这就更具备了交流借鉴的基础,用他人的经验使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更好。

在2010年,当时声专委主任郭忱建议用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的声音素材,让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分别制作同一个片段,并相互交流。两院制作的内容都非常优秀,同时也体现了电影、电视声音制作的差异,如国旗飘扬的声音在影、视两种形式下各有取舍。这个差异在两种制作理念下都是正确的。

由于工业化和商业化的运作特点,电影声音是公认的高品质,对此电视节目也有所借鉴。电视体育转播增加了一些细节声音的夸张来提高节目的观赏性,如篮球比赛的篮框声、冰雪项目的滑道声等;一些纪录片、专题片也为丢失的细节做一些后期的弥补,如特殊音效、动效等。

在当今影视融合的新媒体时代,电影和电视在制作层面有很多交互,比如电视已经是电影播放的一个平台,电影内容通过电视在传播;电影的声音制作团队也参与了电视剧制作和电视真人秀的制作,电视直播的体育实况和部分综艺节目也曾在影院实时放映推广,2016年体育转播也实现了全景声传输,以前只有在电影院才可以欣赏到的全景声,目前也可以在家中欣赏,等等。因此,这些都需要影视录音师多多交流。

2.2声音制作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交流

一个好的节目,最终体现出来的录音制作水平,是后面无数技术人员的支持和保障,以及技术部门对技术指标的把控和行业技术标准的执行。在制作的交流中,技术人员应该充分了解制作过程,根据节目类型解读制作播出标准,人性化地为制作服务。

在电视声音评选中,参评作品一般要参照两个标准,一个是电平标准,一个是响度标准。这两个标准是总则,根据不同的节目和具体执行标准的单位,技术部门应该对此有一个合理的说明。而且这个标准必须是在专业层面要求才有效,所谓的专业层面首先是录音师要用耳朵做声音而不仅仅是看仪表做声音,一个符合电平标准的节目并不一定有好的声音。

通过交流要让录音人员知道,电平和响度的控制是靠监听标准的设置来保证的,有了合适的监听标准才能基本控制好技术指标范围。技术人员要知道,仪器仪表并不能代替人耳工作,应该是起到检测和量化的功能。

2.3社会化制作的交流

以往中国的影视行业中,电视台和电影制片厂是事业单位,资金及进口设备等一切资源来自政府拨款。所以,当时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制作力量都集中于这一范围。随着改革开放,资本运作已促使影视制作社会化、资源社会化,不再具有垄断格局,使影视事业得以平衡发展,而非孤家寡人、一方独大。电影出品方现在不仅仅依靠国企单位的力量来完成声音制作,民企制作公司也已经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电视栏目也经常外请制作公司或制作人作为外援负责声音制作,使声音制作过程更加专一化,不受事务性工作的干扰。

在2016年“声音制作优秀作品奖”的评奖中,有一部分参评节目是由民企制作公司送评的,也获得了较好的成绩。这说明在影视声音行业中,原有国企影视制作单位必须重视与民企专业人员之间的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把个性化变成品牌化,才能促进中国影视声音行业整体的健康成长和快速发展。

不同领域、不同体制下的录音从业者拥有各自不同的客户群,服务于不同的制作消费等级。因此,交流研讨的每一个话题,都有可能在变幻莫测的制作市场转型中获得收益。

2.4相关行业之间的交流

声音工作者还需要跟节目制作中的内容创作部门、画面制作部门交流。为了做好节目,部门之间有很密切的协作关系,需要了解各相关部门的制作工艺,了解工艺流程中的各个节点。

例如,电视节目中的扩声团队,除了为现场扩声、调动现场气氛服务外,也是主要声音元素拾取的关键环节;同时,现场声压级也会直接影响制作电视节目的播出效果。而后期的画面制作团队,同时也是体现编导创作时对声音部分要求的一个提示环节,编辑人员不仅在做画面内容,同时也在对声音做剪接编辑,使节目在内容编辑时更加完整。

此外,还有音乐录音、音乐编辑,他们都是整体声音创作的一部分,密切的合作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

3 顺应行业发展的作为

作为声音制作者需要有国际水平的声音制作,有不同岗位的领军人物、制作老炮儿、技术大腕。更重要的,还是要有广大的具有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声音团队,才能制作出国际水平的节目。所以,行业发展是建立在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的基础之上。

3.1节目形式的变化需要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关系并不是对立的,也不是并行的,应该说新媒体是由传统媒体转化而来的。声音制作新技术、新格式的出现,更多体现在形式的变化,如立体声、环绕声、全景声,能使节目的观赏更新颖、更生动。但是,也容易出现这些形式或格式有炫酷和浮夸的外在表现,基本制作中的瑕疵被掩盖,因此,需要从创作理念、技术掌握、制作技艺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

3.2专业化是技能,职业化是岗位

录音师的技能是由自身条件和专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他们有着两只专业的耳朵,和对声音的鉴赏能力,还有声音设计和创作的经验。录音师需要用听觉来感受声音,用手来操作设备,记录和制作符合要求的声音内容。即使现在的新设备有很多人性化的辅助功能,给录音师的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最终声音质量的把控,还是要由人耳来完成。这些设备和插件更不是做节目的万用工具,并不能帮助录音师把一个没做好的节目修整好,达到所谓的技术标准。一些产品在宣传方面有误导成分,例如,把某个产品说成可以将任何声音处理得更好听云云,使人误以为录音师对节目制作的好坏无所谓,用了这个设备也可以达到好声音的节目效果,实在是害人匪浅。

央视音频部在2016年专委会活动中提出的“工匠精神”,就是要倡导对声音制作的精益求精,在吸取最前沿技术的同时,加强行业自律,使制作团队更加专业化。从声音制作团队来说,要重视基础工作,管理人员也应该参与制作项目的具体工作,接触一线的具体问题,满足节目方或客户的需求,及时制作解决方案。同时,任何岗位都是重要的,都需要专业人员,不能自以为声音工作简单,就把自己的岗位拱手转让给别的部门来操作。这样既无法有效控制声音质量,同时也丢失了一个声音的就业岗位。

职业化的另一个体现就是与各部门合作,对节目服务的到位。比如,同行们首先要对节目形式有所了解,接受和尝试在新媒体融合时代的各种新颖的变化,尽量用简单通俗的表达来提出自己的建议,理解导演、摄影、剪接等工作的特点和难度。良好的合作是完成好节目的基础。

录音工作者的地位不是争来的,而是通过专业形象、工作态度、专业技能从而获得各界的认可。

 网友评论
 编辑推荐
  • 2019视听行业万里行之走进企业武汉
  • 2019视听行业万里行之武汉
  • 北京InfoComm China 2019展会
  • 独家策划:北京IFC2019不落幕展精彩抢先看
  • dBTechnologies品牌故事:核心竞争力来自原创和性能
  • 精益求精,缔造完美品质—George Krampera,一生追求完美声音
  • Crest Audio(高峰)-站在创新的高度 俯瞰市场之所需
  • KV2 Audio:音频行业的先行者
设为首页 | 商务信息 | 音响资讯 | 本站动态 | 付款方式 | 关于音响网 | 网站地图 | 网站RSS | 友情链接
本站网络实名:音响网 国际域名:www.Audio160.com 版权所有.1999-2019 深圳市中投传媒有限公司 .
邮箱:web@audio160.com  电话:0755-26751199(十二线) 传真:0755-86024577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听学院-商家论坛群: 视听学院-商家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