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2011年的HE6,还是2014年的HE1000,作为业内一个普遍的共识,这两款头戴式耳机都有着值得一书的代表地位和听感参考价值。“堪比动圈耳机的低频响应能力,但声场却比动圈耳机更为真实自然,全频段极透的通透,极似静电耳机”,如此的评价,对于HIFIMAN的这两款成功的作品而言,称得上实至名归。之前我们对HE6的复刻版HE6se作了深入体验,感受颇深,由衷折服HIFIMAN对于“传承”的理解和升华。
而今日,更重量级的HE1000之全面进化版HE1000se,则进一步地诠释了什么叫“最难的不是肆意创造,而是不忘初心”。从HE1000se的体验中我们发现,技术的进步可以弥补很多之前的局限,但复刻再造的本意在于精神层面的愉悦延续。可贵的是,HIFIMAN没有固步自得,而是用全新的理念和视角来塑就这台HE1000se,谓之“全面进化”也并不为过。
细微处的进化更显可贵
一言以蔽之,HIFIMAN HE1000在四年前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可和赞赏,其纳米振膜技术和百叶窗式的后格栅设计,是非常关键的因素。这样的设计能有效抑制不良的反射声,让声音的还原度更佳。包括两年前的改进版本HE1000 V2,也继续采用纳米振膜技术,改善了腔体的厚度,耳罩,并对内部结构进行了一些小改动,搭配重新研发的耳机线。
当时我刊在对HE1000 V2的体验手记中就提到,它在声音的细节方面较HE1000有所提升,高音的穿透性更佳,声场纵深感也更明显,整体的音场控制力更有分寸。好的东西,自然是要延续发扬的,所以我们看到,新作HE1000se在外形上与HE1000区别不是特别明显,依旧是一部标准意义上的漂亮的耳机,工业设计里结构即美观的理念,在它身上得到了充分的表达。震膜极板外面的“百叶窗”是意料之中的(百叶窗和肾型外廓,是最显眼的特征),从外部可以看到整个单元结构。不过在做工方面,则更精细化了。
首先,HE1000se调整了耳杯及头带部分的颜色,更显内敛,质感也更加高档,做工愈加精致;其次,耳机金属框架采用CNC精密加工技术,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和现代工业设计理念,在保留金属质感之余,又没有让金属表面与边缘显得过于锋利和耀眼,更使得“低调即美”得以实现。
从佩戴的感受来看,高强度与低重量的平衡,HE1000se做得不错。整体的重量对于这个尺寸的平板耳机来说已经算是轻量级的了,头围两侧的压迫感被均匀地分散到了大尺寸耳廓的边缘(这是一种先天优势),头梁顶部的软性衬托区域,则能有效地适应不同人的头部线条。我们几位编辑,无论高矮胖瘦,均对HE1000se的佩戴感持有相当正面的评价,即便是脸小的女编也坦言“稳却没有压迫感”。
而对于之前测评过HE1000的编辑而言,HE1000se的佩戴感有着能够从主观上可感知的舒适进步。这完全得益于材料方面的考究,也得益于张紧度的人体工学计算,后者恰恰是HIFIMAN这些年对于音质之外的另一种研发侧重点。毕竟,“舒服”这个词是用户真切在乎的,而舒服也不局限于听感,反而在大多数时候在着力于佩戴感。如果累,没人会在意声音本身,毕竟人的愉悦感是全方位的。
另外一处细节见真章的地方在于,HE1000se采用了新的3.5mm适配腔体端插头的可换式单晶铜线材,与HE1000 V2比较,线材与耳机连接改为了3.5mm插头后,端子与母座的接触面积更大,可靠性,稳定性均有提升。这一招很高明,因为HE1000se的易推性决定了它“应用范围更广泛”的目标能够得以实现,线材的多样性则为这个目标提供了“可操作的基础”。
其实在体验中我们发现,无论是手机(有独立解码的部分旗舰机型更好)还是PC端,都能够有效地让HE1000se发挥作用。当然,光是“线材宽容”还不够。从内部效能来看,HE1000se在HE1000包括HE1000 V2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灵敏度,使用场景更宽泛,对前端设备及耳机放大器更友好,一些并非大电流输出的放大器也可以完成任务,甚至在随身音频设备直接驱动时,都有相当不俗的声音表现。
换句话说,HIFIMAN这次的聪明之处在于,让旗舰平板耳机有得到更多人认可的机会,包括一些对品质有要求但又不那么热衷玩系统套系的人群,这些人的消费能力毋庸置疑,但又算不上单纯的发烧友,“不折腾就能很舒服”是他们的核心要求。诚然,有4.4mm的台式平衡输出口的设备或者专业耳放才是HE1000se的最佳搭档,但在实际生活场景中,对于这样的人群,手机(或者“时尚但不专业”的部分伪砖机)的应对解码和输出机会更多,HIFIMAN这次为旗舰平板机作了这样的宽容性考虑,实在很有想法。
追求更宽容的体验
之前有人评价,HE1000凭借着纳米厚度振膜的快速脉冲响应,HE1000 V2有着接近Stax静电耳机的响应速度。这种速度使得音乐成为一个连续的整体,并且给予耳机精彩的微动态,而不会感觉到声音变得过于细腻,甚至不自然。那么,HE1000se对于HIFIMAN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知道,相比与传统动圈耳机,平板振膜耳机解决了高效率音频信号失真问题,与振膜分割震动问题,但往往效率低、重量大,HE1000se的纳米级复合材料振膜,却有效改善了电能利用效率,使得耳机单元更轻,音色更真实和优美。由于采用了和SUSVARA一样的隐形磁体结构,优化改善了磁铁缝隙间的空气湍流与反射,让磁铁在声波面前隐形,得到更纯粹更完整的声音。
这种使用高精度磨具烧结而成的特殊形状强磁铁,达成了高声音透过率与低失真的目标,按官方的说法,“无限接近HIFIMAN旗舰级静电耳机系统SHANGRI-LA”,这里面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两者价格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但听感上的确还是有可造之处。在我们的实际体验中也发现,相比传统平板耳机磁路,隐型磁铁的确可以在声波产生的前端降低大量对声音还原不利的效应,因为隐形磁体的特殊形状使声音出色的穿过磁体,不会像传统的磁体一样使音质产生明显的衰减甚至尾部收缩。
体验中,我们选择的前端分别是“上古神器”HM-901S和人气最旺的“太子”播放器,这两位HIFIMAN自家的大咖,在推动方面是没有什么短板的,也算是物尽其用。由此,从声音的空间感和高频延伸等方面,HE1000se明显比HE1000有所提升,而且这种提升的程度,要大于HE1000 V2于HE1000的提升,是可以感知的。在听感方面,则传承了HE1000系列出色的立体感,声场宽容度很大,声音细腻又纯净是必然的,背景的干净度和分层很明显,这算得上一种可以感知的进化。
我们选择的音源风格比较多,但综合看来,HE1000se在整个频谱中失真极低,在两个频率极限的极限扩展度很大,的确接近静电耳机的细节表现能力。而且,相对于HE1000染色明显的特质,HE1000se更强调某些频段的单独解构,如此可使得我们在听的时候完全不受干扰,甚至更容易去体会耳机本身的技术特点。在发烧人声碟的时候,每一个音符都能完整呈现,精美而精确,真实、坚固、饱满的中频是最明显的特点。同时,低音的延伸非常有力,但没有被刻意加重,这很有意境。
有编辑觉得,HE1000se的声音层次感不如SUSVARA,但本来这种东西就是比较主观的感受,氛围感和临场感如果要做到更好,层次感就见仁见智了。有些人喜欢热闹,有些人喜欢素雅,渲染的程度决定了主观的意识,这个我们不作结论,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HE1000se无论是混声场景还原,还是人声还原,都是可用的选择。毕竟,高素质和易驱动才是这次HE1000se的主要方向,“复刻”的灵魂还是在于好用。用文字来描述听感本来就很难,所以,我们无谓那些花哨的词藻,好用才是境界,恰如“手中无剑,剑在心”的本意诠释。
EF点评
记得当年HE1000上市的时候,3000美元的定价刷新了HIFIMAN平板耳机的记录,那个时候对于这样一个“年轻”的品牌而言,勇气实际上大于实力(当然,对实力本身的信心也是客观的)。时过境迁,22800元人民币的HE1000se虽然和“便宜”两个字依旧没有关系,但却让发烧友们心悦诚服,甚至有人吼出了“良心价”。
究其原因,不外乎它对于前作的承与传,并非建立在讨好市场消费观上,而是立足于真正的革新进化,立足于真正的“以新履旧”。在我们看来,如此的结果,其根本还是HE1000本身的底子和口碑够好,才有空间和信念去为HE1000se的“进化”提供基础。或者说,惟有经典才值得传承,是为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