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6787-160
音响网(Audio160.com) > 行业资讯 > 音响信息(其它) > 实景演出无法代表一座城的文化
实景演出无法代表一座城的文化
更新时间:2018-3-5 13:56:55 编辑:蓝天 文章来源:楚北网 调整文字大小:【
[导读] 2月16日大年初一,斥资7600万元打造的大型木兰文化实景演艺——《花木兰•云中战歌》在武汉木兰草原风景区正式首演。

  2月16日大年初一,斥资7600万元打造的大型木兰文化实景演艺——《花木兰•云中战歌》在武汉木兰草原风景区正式首演。
  《花木兰·云中战歌》是武汉木兰草原风景,与实景演出公司山水盛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联袂打造的木兰文化主题大型实景演艺,实景战场占地面积2万平米,可同时容纳2000位观众。

实景演出《花木兰•云中战歌》

  与此同时,山水盛典与越南公司联手合作的大型实景演出项目《越南往事》年初也将在世界文化遗产地——越南会安的山水夜幕下上演。除此之外,山水盛典与越南公司还签署了越南岘港、下龙湾、河内、富国岛等几个城市的实景演出合作协议。
  实景演出是以真山真水为演出舞台,以当地文化、民俗为演出内容,融合演艺界、商业界大师为创作团队的独特的文化模式,是典型的“中国式”产物。从张艺谋总导演的《印象•刘三姐》2003年在桂林阳朔演出以来,陈凯歌、冯小刚等名导都曾试水过。
  实景演出何以大受青睐?或许这些名导们觉得演电影、电视剧已经不过瘾,想玩点气势磅礴、更具震撼力的实景演出。同时,实景演出带有浓厚的商业气息,具有巨大的市场推介效应,能给景区带来人气与财源。
  或许正是在这双重背景下,具有中国特色的实景演出应运而生,市场越来越广阔,近年来甚至借助“一带一路”之名成为文化输出的典型。
  实景演出已经蔓延、渗透到中国各地的自然山水之中,它们虽然满足了人们的感官追寻,但也为生态环境、文化产业发展等注入了很多负面的能量。
  对城市生态的伤害
  实景演出是以自然山水为背景,以高科技、布景、道具等打造的巨型演出舞台,演出者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上千人,观众更是以千计,演出旷日持久,如此大规模、长时间折腾,对景区环境的破坏在所难免。
  比如《印象·刘三姐》、《印象·西湖》、《印象·丽江》、《希夷之大理》等。这些规模宏大的“实景秀”几乎都受到过环保专家及公众的诟病,张艺谋导演的《印象·刘三姐》被批评给环湖生态系统带来负面效应,陈凯歌执导的《希夷之大理》因影响民生遭到当地人抗议,冯小刚打造《夜王城》时还专门出来辟谣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印象·西湖》因其工程违反《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受到谴责。
  可能正是因为实景演出或多或少都会给景区生态留下硬伤,所以张艺谋等大导演们对此并不太热衷。唯独一人不遗余力地将实景演出做大、自成门派,这个人就是打造《花木兰•云中战歌》、《越南往事》的山水盛典创始人梅帅元。
  据山水盛典公司网站主页显示,山水盛典近年来已实施的部分项目包括:《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河南嵩山)、《大宋•东京梦华》(河南开封)、《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湖南张家界)、《中华泰山•封禅大典》(山东泰山)、《井冈山》(江西井冈山)、《鼎盛王朝•康熙大典》(河北承德)等遍及中国的20多台大型剧目,每年接待观众逾600万人次。
  作为《印象•刘三姐》的策划人,梅帅元并非不清楚实景演出对景区生态的影响。但是,他始终宣传“天人合一”的理念,认为“此山、此景、此人,真正原生态的演出,共同构成一个演出的整体,却又不着痕迹,好像是从山水中自然长出来的。”
  用梅帅元自己的话说,此想法近乎“中国式山水狂想”。以山水盛典的作品《鼎盛王朝•康熙大典》为例,元宝山9000平方米的山地实景剧场里,梅帅元搭建了2000平方米的实景艺术舞台,安装了世界上体量最大的舞台机械设备和升降转台及上百个超大型灯光景片,中心舞台两侧各放置了一块长50米、高5.7米,可移动的巨型LED显示屏,以及3000个特效灯光设备布满了整个山体,同时还有200匹进口战马、近1000名演职人员参与演出,再加上几千名观众。对当地景观的影响不言而喻,所谓的“天人合一”,只是给自己找一个虚无的理由罢了。
  梅帅元经常自豪于他的作品获得众多外国名人和艺术家的赞赏,既然西方人如此推崇,他们为什么不在自己的国家搞实景演出呢?关键是许多国家珍贵的历史古迹和重要的原始生态是不允许商业演出或用于影视拍摄的。
  在山水之间架设演出舞台,无论你依靠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多么“了不起的艺术性”、多么“高科技的手段”,舞台本身就是一个“破绽”,因为人的想象力比起天地自然、无限的造化狭隘多了,而所谓的高科技免不了成为一种人为的包装伎俩。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顺其自然,保持原始状态,而实景演出却是用自以为美的手段在自然山水间“跳梁”,这种风潮很可能会把人们的人文意识与审美观从一个高远的境界拉到粗浅的层次。
  投资大回报周期长
  实景演出打破了传统的舞台限制,将自然山水与文艺演出结合起来,融入当地文化,再经过商业包装,其最终目的就是给投资人带来经济回报,为当地政府树立文化品牌。
  从2004年《印象·刘三姐》开始,旅游演艺市场至今已经进入第14年,不仅包括山水盛典、宋城演艺等在内的多家公司不断布局,市场上也已形成了以《印象·刘三姐》为代表的“印象系列”、以《宋城千古情》为代表的“千古情系列”、以《又见平遥》为代表的“又见系列”等知名旅游演出品牌。
  然而,实景演出的场地大、人员多等因素决定了其投资不低。据悉,目前实景演出的投资普遍超过一亿元人民币
  多年前,《印象•刘三姐》项目需要投资7000万元,这在当时可是个“天文数字”,为此,梅帅元耗时3年多,通过引入著名导演张艺谋的加盟和不断细化“刘三姐”品牌的双重努力,才找到一家企业来投资,“他们被我们‘连哄带骗’地投了几千万元,没想到一投竟投出个中国实景演出行业。”梅帅元说。
  如今,胆子越来越大、名气越来越响的梅帅元根本就不担心合作者和投资者。“第一,它的投资门槛小,一般七八千万到一个亿就能投一个项目。第二,它是个民生工程。第三,地方政府有社交平台的需要。第四,它有房地产和其它联动项目。”
  也许如梅帅元所说的几个原因,各地实景演出项目热潮不减,投资者完全不具风险。山水盛典作品《鼎盛王朝•康熙大典》、《中华泰山•封禅大典》等,投资额都超过了3亿元。而武当山太极湖旅游区打造的国内最豪华山水实景剧《太极传奇》投资近22亿元。
  但是,实景演出并非放之四海皆赚钱,大型实景演出动辄需要几千万上亿元的投资,一旦不能保证观众数量,无法保证演出场次,就意味着巨大的投资风险。据道略演艺报告显示,目前全国的实景演出项目超过300个,但真正实现盈利的却只约占9%,另外11%的项目能收支平衡,其余80%则处于亏损状态。
  部分实景演出,仅演几场就难以为继,还有一些实景演出长时间不温不火,能够在蛰伏多年后走出困境的寥寥无几。有的景区不顾游客规模不够、气候条件不适合长期户外演出的条件限制,甚至冒着破坏生态环境的风险,硬是斥巨资打造实景演出,结果必然事与愿违。
  2010年,湖南省临湘市当地领导就曾实名发帖炮轰张艺谋,指出“高成本不一定有高回报”,反对一窝蜂不惜成本地复制“印象”。由于上座率不佳,《印象•海南岛》1.8亿元的投资难以收回,组织演出的公司后来以2750万元的低价,将55%的股权转让给了深圳一家房地产公司。梅帅元旗下的《天骄·成吉思汗》也难以收回成本,呼伦贝尔短暂的夏季总是雨水不断,导致每年能上演的天数少之又少;《大宋·东京梦华》由于经营业绩欠佳,开封政府将持有的49%股份卖出,项目成为纯民营,多次改进后总算收支平衡;《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于2006年4月上演,至当年11月,每天都在赔钱卖吆喝,试演一年赔了四、五百万;打着冯小刚的名号宣传的《梦幻北部湾》更因投资问题中途夭折。
  一名与山水盛典公司合作过的演出商透露,实景演出的前期投入很高昂,其中,场地搭建、人力服务以及灯光音响的架设需要耗费大量成本,这些都是山水盛典公司指定的,高出市场价很多,而且后期设备更换也必须经过他们。如果上座率不高,就会陷入“不演亏前期投资,演更亏运营成本”的进退两难困境。
  另一名演出投资商算了一笔账:通常一场大型户外音乐节单日的客流在万人以上,门票的平均价格在300元上下,也就是说仅靠票务收入单日在300万元左右,以音乐节举办7天计算,票务收入约2100万元,这还不算与票务平台的分成,因此一场实景演出单靠票务是难以回本的,广告赞助与资源置换都是获取收入的方式,但相较于流动性较强的音乐节,演唱会、戏剧类实景演出对票务收入的依赖则比较大,若是整体演出上座率达不到六成以上,也很难覆盖掉单场演出的运营成本。
  “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此高昂的投资,要想收回成本,买单的都是游客。目前,国内的实景剧票价动辄上百元,几百元,价格不菲,对游客来说,这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由此可见,在倡导文化中国、发展文化产业的今天,实景剧因兼具文化与旅游的双重因子备受推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投资如此巨大何尝不是一种浪费?好好的青山秀水不看,非得靠灯光和人群来制造一种人为的风景吗?如果没有利益的驱使,文化公司和开发商为何乐此不彼呢?
  新模式变成“旧套路”
  媒体凡是讲到某地的实景演出时,都会冠以城市“名片”之称。当初《印象•刘三姐》创作历时5年零5个月,1.65平方公里水域、12座著名山峰、61位中外著名艺术家参与创作、109次修改演出方案、600多名演职人员参加演出,2004年公演时,其艺术性、震撼性、民族性、视觉性确实十分强大,影响力巨大。十多年来,《印象·刘三姐》不仅带动着当地文化旅游业发展,还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是当之无愧的城市“名片”、“金字招牌”。
  《印象•刘三姐》是山水实景演出的巅峰之作。反观后来大量出现实景演出,无论从艺术性,还是收益方面,再也没有超越《印象·刘三姐》。
  正因为《印象·刘三姐》的成功,使其成为实景演出的一种模式。《印象·刘三姐》之后,主创人员分道扬镳,张艺谋率领“印象铁三角”趁热打铁,推出了一系列“印象”作品。而作为《印象·刘三姐》的总策划人梅帅元则吸收了众多广西籍的编剧和作家,组建了自己的“梅家班”,先后制作了大量的实景演出项目。这些作品虽然都有自身的文化内涵,但或多或少还是有“印象”的影子,多年来也不免在“印象”中打转。
  另外,还有一些实景演出大规模抄袭和仿制,形式和内容均缺乏新意,对当地文化的演绎常常过度符号化和雷同化,缺乏深层挖掘,甚至存在误读现象。这些实景演出不乏声嘶力竭地宏大场面,可欠缺文化的挖掘和演绎,没有神韵和感动人心的力量,缺少给观众留下值得咀嚼回味的文化内涵。借用网络一句调侃:“猛一看你长得不咋样,仔细一看还不如猛一看!”
  演出行业业内人士认为,实景演出虽热,却尚未形成系统的产业链条,大部分都是以相关消费为支撑,而且盈利模式相对单一,衍生内容与文化合作较少,仅仅作为观赏性的实景演出,缺乏交互体验很难让观众融入其中,但是随着大量资本的进场,为实景演出提供改进基础的同时,必然会导致大批同质化演出的出现。因此,凭借内容差异化进行突围市场也是实景演出未来实现优胜劣汰的必然方式。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旅游文化也是如此。与《印象•刘三姐》五年磨一剑相比,现如今天的实景演出却是只接奔着经济利益而去。据山水盛典公司官网介绍,仅2017年公司上演的就有《法门往事》、《田野狂欢》、《桃花源记》、《银孩子》、《道典武当》等多个项目。
  这种近似流水线般的批量生产,折射出的是实景演出文化创新乏力,既显示创作者的浮躁,也显示了地方政府的浮躁。
  著名旅游策划、运营专家张小可曾表示,经过10年的发展,“山水实景演出”已从新模式变成了“旧套路”,面对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困惑,“创新”始终是解决之道。
  无论是新模式还是旧套路,实景演出最重要的依托是当地的天地所造之物,人为的艺术点缀,却像是“画蛇添足”,终将会被时间淘汰,更不能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符号。因此,实景演出项目还需慎行少上为好。

更多相关: 实景演出
 网友评论
 编辑推荐
  • 2019视听行业万里行之走进企业武汉
  • 2019视听行业万里行之武汉
  • 北京InfoComm China 2019展会
  • 独家策划:北京IFC2019不落幕展精彩抢先看
  • dBTechnologies品牌故事:核心竞争力来自原创和性能
  • 精益求精,缔造完美品质—George Krampera,一生追求完美声音
  • Crest Audio(高峰)-站在创新的高度 俯瞰市场之所需
  • KV2 Audio:音频行业的先行者
设为首页 | 商务信息 | 音响资讯 | 本站动态 | 付款方式 | 关于音响网 | 网站地图 | 网站RSS | 友情链接
本站网络实名:音响网 国际域名:www.Audio160.com 版权所有.1999-2019 深圳市中投传媒有限公司 .
邮箱:web@audio160.com  电话:0755-26751199(十二线) 传真:0755-86024577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听学院-商家论坛群: 视听学院-商家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