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录音环境与残响的关系

  从录音环境来划分,商业软体的录音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室内乐的录音(包括各种古典音乐,现场爵士乐等),另一种是合成录音(包括人声,器乐等在一个残响系数非常低的录音室中录制好之后,外加电子合成音乐进行混音制作),第三种是模拟双耳录音(人头录音)。
  第一种录音环境有着适当的残响系数,录制出来的音乐自然丰富而有空间感。然而如果不经过后期处理(特别是对高频的提升),正因为在扬声器系统重播的室内也有着一定程度的残响,导致残响过度。因此大多数的古典音乐,爵士现场录音等室内录音在录制后对高频有着一定的提升处理,才制作成商业音乐软体发行,目的在于控制扬声器系统重播的残响程度。第二种录音由于在一个模拟旷野的环境,所以乐音(特别是人声,在录音室直接对着麦克风)的残响程度很低,后期制作时对高频的提升处理就比较少。人头录音不在讨论范围内。
  如果用一条简单的公式表达,可以大致理解成:在旷野外乐器所发出的声音假设为一个单位的低频B + 一个单位的中频M + 一个单位的高频T。B+M+T是乐器最真实的声音,因为不存在任何残响。而在室内乐器发出的声音,在低频和中频的残响导致人们所听到的不是B+M+T了,而是B + M + T + xB + yM。x, y分别为大于零的系数。于是室内人们所听到的音乐,为(1+x)B + (1+y)M + T。从上式可见,室内明显中频和低频的响度大于高频。当然混响技术相当复杂,在不同位置,防止不同尺寸,不同角度,不同材料的阻尼物,会对不同频段的声音有着不同程度的吸收,而不是这里简单的把人耳频段划分成三部分来计算。但希望这条简单的公式能让大家明白,室内的声音由于残响导致高频在听觉上的衰减,真实情况是低频和中频的提升。
  扬声器系统声音在旷野中是干净的,室内残响效应通过扬声器系统的听音环境来实现,好的入耳型耳机却并非如此。由于耳机震动源直接贴近耳膜,排除了室内环境的残响,所以用来播放音乐的理想入耳型耳机对高频段一定程度的衰减能模拟出室内的频率响应分布。

发布0
相关资讯

版本权所有©1999-2019 音响网™®
 咨询:400-6787-160 0755-26751199(十二线)

触屏版电脑版

  • 音响网
  • 视听号
  • 刷新
  • 分享
  • 我在现场
  •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