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材测评】:卡达时系列线材
2018-08-20

 

    记得刚进U-Audio当编辑时,总编曾提点我,要我花点时间上几家原厂网站上读一读原厂的技术报告,他说,那几个原厂都很有料,设计都有道理,多读几份报告,就能建立起音响的基础知识。我辈作编辑的,多半是文科生,老早就不碰物理化学了,做音响媒体工作,即便靠的多半是文科本事,但基本知识还是要有,这样才能讲出个所以然来。我听进了这话,也确实去读了几个网站,Cardas Audio便是其中之一。
    讲求线材避震,以黄金比例线径克服共振问题
    Cardas的创办人George Cardas是电信工程师出身,其间还转跑道去赛车界转了一回,再回到电信业。之后他创办了Cardas Audio专营高级音响线材。因为是电信背景,所以他对缆线研究着力甚多,对于讯号传导方面的专业知识丰富。他发现,影响讯号传导的一个关键因素,还不是阻抗、容抗、感抗、传导率等一些电学因素,他发现振动的影响甚于一切。他在转往赛车界发展期间,致力于研究振动控制,当他将所知应用到引擎的改良上时,获致出人意表的正向结果。他在振动控制方面取得了好几项专利,创立Cardas Audio后,George继续将振动控制应用在线材研制上,便造就了Cardas Audio的线材传奇。
    George认为,音响系统离不开交流电,而交流电的周期效应(cyclic effect)会在线材上产生震荡。这道理有点像是拨弹吉他的弦所产生的震荡一样。不幸的是,这样的振动或谐振会扭曲讯号,进而导致全频段的声音失真。此外,线材导体和器材机箱的材质,各自都有不同的共振频率,再以吉他为例,吉他琴弦的材质不同、张力不同、硬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音色。甚至,线材内部的导体还会跟相同线径尺寸的导体共振,这就好像在一个正方体的空间里听音响一样,会发生恼人的驻波;线材的振动问题也是这样。更者,音响线材还加上容抗、感抗与阻抗的特性,自然就出现线材声音的差异。

    一般厂商解决线材振动问题,就是增加披覆,加入填充物,但Cardas不同。George Cardas从古希腊时代流传下来的「黄金比例」(golden ratio)获得灵感。黄金比例指的是,若有一条线段,我们将之切为较长的a段和较短的b段,这时,a和b的长度比值,若等同于完整的a+b线段长度与切割后较长的a线段的比值,那么,这个比值就称为黄金比例。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常数,也是一个自然界里的无理数;根据数学推导可得出这个常数是1.6180339887498948482...,因为是无理数,所以无穷尽,一般多概略以1.618称之。
    这黄金比例可见于自然界以及人类艺术创作里,例如鹦鹉螺的的螺旋剖面,又如帕德嫩神庙的比例等,甚至有的音乐家在作品的分段里,会利用黄金比例来分配何时该移转主题或转调。George Cardas眼中,黄金比例不仅呈现了一种纯粹的美感,而且可以达到完美的避震。他早在从事赛车研发时,就将黄金比例应用在引擎活塞的开关频率、排气管孔径、全车配重和赛道宽度上面。后来他自创Cardas Audio公司,也就把这个应用到线材设计上。
    George Cardas怎么利用黄金比例呢?前面提到,他发现,线材导体若是线径尺寸一样,就会跟同尺寸的导体发生共振,因此,他设计的线材,由里到外,线径比例不同,内细外粗,每一级的线径改变,就是以黄金比例逐步加粗,这样一来,线径不同,就能消除共振问题。原厂称之为恒定Q值(constant Q)的结构几何。若参看原厂提供的线材剖面图,即可看到,线芯由内到外的变化一圈一圈地渐地变粗。这个设计早在1983年他就提出来了。
    交错结构搭配李兹设计
    不过,单有这个黄金比例的线径变化还不够,导体会有集肤效应(skin effect),Cardas的作法就是以李兹线处理。因此,他们将每一根线芯表面都施加了特殊的绝缘涂层,这样一来,解决了集肤效应的问题,也让线芯不至于氧化。此外,为了抗外界电磁波干扰,串入噪声,Cardas采取一种称为交错结构(cross-field)的方式,若从内往外看,每一圈线材,与外圈线材都以相反方向的角度绞绕。从横向剖面看来似乎无差,若将线一圈一圈拨开来看,就会看见每一圈李兹线芯的缠绕角度各自相异,透过这种交错绞绕的方式,隔离外界EMI/RFI的干扰。

          PFA铁弗龙和空气软管作电介材料
    除了上述的几个主要技术要点外,Cardas也注意到电介质的问题。电介质就是导体的披覆层,每一种披覆材料都有其电介系数,最理想的电介质就是没有电介质,也就是空气绝缘,但是这是个理想,在还是需要有电介质的前提下,找到正确而合适的电介材料,可以降低线材的容抗,就不容易因传导速率差异而形成失真。为此,他们开发出一个称为Matched Propagation美国专利技术,透过采用薄薄的PFA铁弗龙和空气软管,作为主要的电介材料。
 

    特殊冶金工序,造就高纯度的Cardas铜
    并且他们也重视导体。很多音响厂商会强调导体的纯度和金属类别,有的强调用银,有得强调用银金合金,有的强调是单结晶导体。Cardas不讲这些,他们只用一种导体,就是铜,但是他们有自己的拉伸和退火的程序。George Cardas认为单以传导速度来讲,银或许比铜快一点点,但是那个差异微乎其微,根本可以忽略。重要的是导体的纯度,以及拉伸的速度。纯度高的铜质地很软,倘若拉伸速度快,表面就容易出现电蚀刻线(Electrically etched ),而且会因为退火速度快,而出现氧化,这会影响铜导体的纯度。他们开发出一种在无氧的氢气环境下伸线的工序,结果拉出非常漂亮完美的线芯。Cardas自家使用的所有线芯,无论粗细都是这样制作的,并且他们也为其他线材厂代工生产线芯。
    讲完这些,您是不是也觉得Cardas这家公司确实有料?线材不是玄学,也不是神话,既然是传导电子流,理当有其科学理据,只是看厂商开发线材时,到底多重视科学,他们能讲出多少道理来。

    U-Audio好多年没写Cardas线材的评论了,偶而会刊出产品报导,但那仅能算是中文简介,在编辑部的归类,这些报导仅是新产品介绍而已。写新产品只要读原厂数据即可,基本上就跟报社的编译组一样。但是,真要实际试用试听,写出一篇完整的试听报告,那才有说服力,这得花时间去听,去配,去尝试,还要思考个中原理,讲出个所以然来。这种文章,应该算的上是报纸或杂志的深度报导、专题报导。写这种文章,就有挑战性了,也让编辑觉得对业界和市场,并对读者以及整个音响文献更有贡献。
    Clear Reflection系列—Cardas三当家
    所以,不能让Cardas在U-Audio版面缺席太久,我找代理商借了Clear Reflection系列的讯号线及音箱线。在整个Clear系列里,Clear Reflection尤其特别。怎么着?在上的Clear Beyond和Clear,以及在下的Clear Light(现已被Cygnus系列取代)和Clear Sky,全部都是天蓝色的外皮,唯独Clear Reflection是黑色外皮。碧波之中一点黑,这是玩哪招呢?

         采用自家开发端子
    Clear Reflection的讯号线和音箱线都很柔软,尤其是线径不粗的讯号线,柔软易屈的线身,使用起来非常得心应手。即便是音箱线,线身较粗也较沉重,但是还是很柔软,这算得上是Cardas线材的特点。端子不是向外采购的,而是自家开发的。如果浏览Cardas官网就会发现,他们不但有线材,还供应多款端子。我近日试听的Aesthetix后级Atlas,他的音箱端子座就是Cardas的制品。讯号线的XLR端子是整颗铜车削出来,在握持处加以镀金以为防止氧化,在接点则予以镀银,还有部分镀铑。整个XLR端子插接器材的手感很好,利用球珠当卡榫而省却了手压。音箱端子为两叶分岔的结构,带有弹性,可与扩大机的端子座贴合。至于端子和线材导体的接合,当然采用Cardas著名的无焊锡两阶段高压锻造(solder-less, two-stage compression die forging process)技术,藉由精密模具的辅助,以两阶段压合,经如此压合后,端子与导体几乎融合为一,就连多线芯的导体也彼此接合一起,好像经过铸造一样。
    在内部线芯上,Clear Reflection讯号线使用两股25.5AWG,即便以讯号线来讲,这样的线芯径并不算大,但是,Cardas非常厉害地,能够以这样线径的线芯创造出庞大音场和饱满音质,这点,后文再予细述。音箱线的线径则有12股11.5AWG的线芯,相对来讲饱满许多,难怪乎线身粗壮又沉重。
    温暖饱满,形体浮凸,软中带Q
    多年前,我也用过Cardas的线。那是一条Cardas Golden Reference电源线,它的声音温润饱满,丰厚感十足,听起爵士和蓝调,格外有味道,令人酣畅。才一接上系统,Cardas Clear Reflection的讯号线和音箱线就唤起了我对那条GR电源线的回忆。这Clear Reflection声音听来温暖饱满,形体浮凸,发声体的分离度很好,音场明显被打开了,舞台的三维空间拉了开来,低频丰润且有细节,厉害的是,它(们)能够不着痕迹地修饰掉音乐的锐利感和刺激感,让一些尖锐凸出的部位被打磨钝化。

    听Dire Straits的「Brothers in Arms」专辑时,利落扎实的鼓点,配上偶一点缀的脚踩大鼓,把节奏的层次清晰的铺陈出来,主奏和伴奏的吉他,加上贝斯的顿点,Mark Knopfler的歌声偕同合音,录音当然是混制的,还加入了人工残响,透过Clear Reflection听起来,空间感更好,而且发声体的独立性很高。节奏稳定的「So Far Away」,或是速度及音乐动态变化幅度大的「Money for Nothing」,都在明确的掌控之下。那个鼓声在结实之余,还带着一点柔韧感,质感十分好,那个软中带Q,Q中带韧的弹性质地,是Cardas的拿手好菜。电吉他的琴音厚度甚好,还有一点暖意,听得舒服,我音量越开越大,岂止一个过瘾了得!

    暖厚声底中还见得解析

      听John Harmon Trio的爵士夜专辑。这份Klavier「老K」的爵士录音,是我向来喜欢的。根植于老派的摇摆曲风,但是编曲之外的即兴还带着几许当代气息。第一曲的「Night and Day」就够杀了。以鼓组开头,一听鼓声就知道曲子不会平淡。贝斯以相应的速度发出深沈吟鸣,在一声响钹之后,钢琴带入,把旋律导入,那个存在于Cole Porter年代的摇摆乐曲竟被这仨玩成这样。速度,这曲子要的是敏快的速度,速度出来,这热闹的气氛和兴奋感就出来了。Clear Reflection虽然音色温暖,质地醇厚,但是表现这样的快速度的音乐,却不迟疑怠慢。钢琴如何飞驰,鼓组如何骚动又不时震撼一击,John Harmon三人如何想要露一手本事,那种急切的心态我都听得到。
    第10轨「My Foolish Heart」是知名的慢歌,历来演奏尤以Bill Evens三重奏最有名。John Hartmon Trio的演奏听起来又不同了,带着几分都会情怀,语调更为深沈和缓。因为曲子慢了,聆听时比较放松,更能注意到其他的细节。我似乎觉得现在的Clear Reflection比当初Golden Reference时期的线材,在细节和解析的表现上,青出于蓝而更胜于蓝。或许以讯号线及音箱线对比于电源线并不公允,但Clear Reflection线材的细节与解析力确实相当有水平。无论是钢琴的晶莹剔透感,或是鼓组以刷钹时的细碎声音时,其表现都相当具有与任何高阶线材一较长短的实力。然则,Clear Reflection仅是Cardas的三当家而已。看来,正确处理振动问题,确实是在关心电抗因素外,能够有效提升声音表现的法门。

          充满感染力的人声

     听Cardas的线怎能不听人声?听John Coltrane和Johnny Hartman合作的专辑,两大「男神」在Clear Reflection的助力下更展魅力。Johnny Hartman的歌声浓郁深沈,醇厚富有磁性,着时迷人,转音、咬字、喉韵都甚清楚,甚至比我手边的其他线材听来似乎都更明显一些,人声也被放大了一点。John Coltrane的次中音萨克斯风听来饱满厚实,音调与Johnny Hartman的歌声一般,两相配来,Coltrane根本不是伴奏,那是合唱。当留意Johnny Hartman唱到弱音的收尾,或荡到低音时的声腔共鸣,那是有振动和摇曳感的。至于Coltrane的吹奏则是扎实稳重一派,虽无抖音可赏,却能体会到扎实吹奏下空气流动感以及丰满的萨克斯风音质。Clear Reflection真把这专辑的催情指数加成不少。
    音场宽大,结像和定位明确

    放起大编制的管弦乐,因为音场宽阔,分离度高,形体饱满,低音丰厚,听来格外过瘾。以Eiji Oue指挥明尼苏达管弦乐团的「Exotic Dance from Opera」专辑为例,这张专辑里收的曲目都是歌剧里有异国情调的舞曲桥段,是舞曲,所以节奏韵律鲜明,强调异国情调,也就带有民族和地方气质,往往深具旋律魅力。再配上这是Reference Recording的出品,空间感和两端延伸都不在话下。听第二轨「七纱舞」,乐曲开头以打击乐急促展开,又配合铜管和木管吹出悬疑的气氛,充满神秘气息。那滚滚而来的低频真是丰厚,双簧管和长笛悠悠轻鸣,那结像和定位明确,而且那是有距离感的。小提琴部反复奏出木管的主题,听得一片带有光泽的、纤细的弦乐声,嗯,Cardas不是只会搞中频和低音,高音也行的。
    乐曲渐入尾声,激烈情绪渐张,音乐的动态展开,Clear Reflection把音乐的张力给拉开,叫人听来震慑。至于第七轨是德弗札克的歌剧「露莎卡」中的波兰舞曲,乐曲开头以铜管,小号声温暖而有厚度,三角铁缤纷清扬,好一个富丽堂皇的节庆气氛。在一段乐团齐奏之后,是木管主导的旋律,中段插入一个齐奏的小高潮,之后则是弦乐和木管接续负责主导旋律,经过短暂酝酿后,准备带入乐曲终结前的高潮。我真是享受那种Clear Reflection带来的德弗札克式的齐奏,厚实饱满又开阔的乐声,特别雄壮阳刚。

          滑顺又流畅的音乐飨宴
    最后,我认为Cardas Clear Reflection的线材适合系统走向中性,或者是中频以下较薄较轻者使用。它(们)能保有系统原有的解析和清澈,但又赋予音调上的厚实和温暖质感,让音乐平顺而走,还可消去一点系统或录音上的毛躁感,使听来更为柔顺。它(们)没有运用贵金属的Siltech带来的那种华贵和细腻,却有一种其他Hi End器材难以逼近的滑顺和流畅。音乐可以这样轻松听,如果用上Cardas。别的我还不敢说,Clear Reflection绝对能胜任。

         【新品速递】黄金比例导体:卡达时Cardas Clear Sky讯号线
         【新品速递】为大电流扩大机设计:卡达时Cardas Clear Power电源线
         【新品速递】副标榜物超所值:卡达时Cardas Clear Sky喇叭线

发布0
相关资讯

版本权所有©1999-2019 音响网™®
 咨询:400-6787-160 0755-26751199(十二线)

触屏版电脑版

  • 音响网
  • 视听号
  • 刷新
  • 分享
  • 我在现场
  •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