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获得上佳的音质效果,仅有优秀的音箱是不够的,音箱摆位是整套器材布局的核心与关键,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听音效果。
空间、音箱摆位与聆听位置的选择是三者互动的,如果能够找到三者互动的最佳平衡点,就能够让音响发出好声。
恰当的音箱摆位对获得好声音至关重要,下面将从几种主要的Hi-Fi立体声音箱摆位法和其它一些影响摆位的因素来着手,谈谈Hi-Fi立体声中的音箱摆位问题。
一、影响音箱摆位的因素
任何一种音箱摆位法都是概括性的,只能提供给你一个大概的摆放位置,还需进行细致的微细调整,以改变声音在室内的反射角和行进路线,最终取得最为满意的效果。
摆位影响音质的因素有6个方面:
(1)音箱与聆听者的距离。
(2)音箱之间的距离。
(3)音箱至后墙的距离。
(4)音箱向内倾的角度。
(5)音箱单元的高度。
下面我们就针对其中的几个方面谈一下,以更好地改善音箱摆位:
1、两个音箱之间的距离
两只音箱与聆听者之间应构成一个三角形,才能得到好的声场和定位。当两只音箱间的距离比聆听者到音箱间的距离略为小些时,通常可得到好的定位。两只音箱间的距离与声场的宽度有关,距离越大,声场越宽,但并非越大越好,距离过大,中间声像将减弱变远,甚至消失空缺。从左到右的声场应是连续的,要以中间声像最好而声场又宽为准,调整音箱间距离时,应同时将聆听位置稍做前后移动,一般都能找到一个最佳位置。
合适的距离可以得到最宽的声场,加上声场的深度,使得声场的宽深比例接近音乐厅舞台的比例。整个管弦乐团的乐器位置都被拉开,从左至右形成了五部弦乐序列: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前后深度形成木管、铜管、打击乐序列。另外,音箱靠近外侧,使音箱在视觉中所占的位置降到最低,等于是用眼角余光来看音箱,甚至达到“让音箱消失”;以这样的摆法来看AV,它的环绕效果也将会更好。
2、音箱与后墙、侧墙的距离
音箱与后墙的距离对低频有影响。音箱与侧墙的距离对反射声的大小产生影响。所以房间墙壁对音箱整体频率响应的平衡度影响很大,音箱与墙壁之间的距离不当,还会使声音频率范围中间出现峰谷,造成重放声不圆润、低音浑浊、中音单薄。通常音箱距后墙约需0.5m,距侧墙约需0.3m。不少音箱对后墙及侧墙的距离有最小距离要求,这在摆位时应事先了解,最好参照厂房建议位置开始摆位。
音箱与后墙的距离还与声场有关,一般音箱特别是大型落地音箱不能距后墙过近,应有适当的自由空间,否则低频量感虽增加,却绝不可能营造出深宽的声场,还会影响低频的清晰度,很可能会产生低频“隆隆”声。
3、音箱的转位
音箱是否要内倾(Toe-in)一个角度,需视具体情况而定。音箱内倾着摆放,可对重放声的中高音、声像、空间感等产生影响。当内倾一个小角度,通常为10°~30°时,能增加高音的量感。当房间墙壁的反射声过强时,也可考虑将音箱内倾着摆放。音箱内倾到正对聆听者时,声音会显得太亮和高音过度。
4、音箱的高度
音箱的高度以高音单元与聆听者耳朵齐平为准,也有人主张耳朵可以稍高于高音单元约10厘米,这样听起来会感到声音更柔和丰润一些。
二、Hi-Fi立体声音箱摆位法
1、刘汉盛先生提出的“三一七比例法”
此法在国外和港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是我们介绍的重点。
A、“三一”
“三一七比例法”中的“三一”有三种解释。
第一种摆法是将音箱摆在房间长度的三分之一处。
将音箱摆在三分之一处可以粗略地得到中低频驻波较小的好处。因为驻波在靠墙处最强,在二分之一长度处驻波也可能很厉害。将音箱摆在长度的三分之一处就避开了强的驻波,使放音清晰。
第二种摆法是将音箱摆在房间长对角线的三分之一处。
此摆法适用于较大的房间(比如24m2以上)与较大的音箱(低音单元在250mm以上的落地音箱)。
第三种摆法是将音箱摆在从聆听位置起到音箱后墙的三分之一处。
这种摆法的先决条件是聆听位置不能靠墙,因为靠墙处中低频驻波最强,除非你的扬声器低频严重不足而你想补偿,否则最好离开墙半米以上。决定聆听位置后,再将音箱后墙到聆听位置长度的三分之一处。
B、“七”
“三一七”中的“七”是0.7的意思,即两个音箱的距离等于聆听者到两音箱连线的0.7倍。0.7这个数不是计算出来的,是根据多年聆听经验确定的,这样的距离可以产生很宽的音场,而且音场中间不会空虚。
2、刘汉盛先生提到的其它摆位法
A、正三角形法
摆法:第一个条件是音箱要离开后墙(至少要有1公尺以上)与侧墙(至少要有0.5公尺以上)。第二个条件是将二个音箱与聆听位置画成一个正三角形。第三个条件是二音箱的向内投射角度也要45度或更多。第四个条件是这个正三角形可大可小。房间小、后级功率不大时正方形小些;房间大、后级功率大时正三角形就可扩大些。
效果:这就是俗称的近音场听法。它的好处是可以减少四面墙反射音对音箱直接音的过度干扰,因此而得到很好的定位感以及宽深的音场。这是能够听到最多、最直接、最清楚细节的摆法。许多评论员在评音响时喜用此法。
B、长后墙摆法
摆法:在一个长方形的房间里,一般玩音响的经验,都会以短边为音箱的后墙。但这个“长后墙摆法”却反其道而行,把长边为音箱后墙。音箱要离开后墙起码要1米以上,而音箱与侧墙的距离起码要半米以上。两个音箱之间的距离与聆听者的位置画等成一个正三角形,两个音箱的向内拗投射角度也要起码45度以上。聆听位置不可贴墙,至少要留一米的距离。
效果:如果你觉得你的音响系统中、低频的量感不够,那么你可以试一下现在介绍的这个“音箱长边后墙摆法”。但要注意的是这种摆法对声音有得有失,虽然中、低频的量感增强了,但声音的音场已经深度都会变差了一点,所以要在这之间得到一个平衡的话,就要靠你慢慢运动距离来玩啦。
C、贴墙摆法
摆法:这是最古老的摆法。将音箱贴近后墙摆,不论是距离后墙50公分或30公分、20公分都没关系,自己去调配即可。通常音箱不需要向内投射角度。
效果:高频尖锐,中频、低频薄弱时使用,可以让中频与低频饱满起来,整个高、中、低频可以得到平衡。不过,它也会让音场的深度变浅、宽度变窄。但是,若与刺耳难听的声音两相权衡,牺牲音场的表现而求取好听的声音是正确的作法。
D、菱形摆法
摆法:此法只限正方形空间使用。将正方形空间视为菱形,音箱摆在菱形二边靠墙处。音箱后面的菱形尖角与聆听位置后面的菱形尖角要做圆弧或圆柱声波扩散处理,二音箱不宜靠侧墙太近。
效果:此法专治正方形空间低音轰隆、驻波太强的问题。如果正方形空间不想这么摆,那就要塞入很多家具以”平息”驻波。
△以上四种摆位方式适合小空间环境需求。
E、轴线内侧法
摆法:首先将音箱摆在房间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长度之间,然后分别将音箱尽量靠侧墙,如果房间太宽的话则不一定要紧靠侧墙。音箱的向内角度要大于45度以上,聆听位置要在两个音箱的投射角交叉线交点之后约0.5-1公尺之间。
效果:如果你的听音环境复杂,什么吸音不对称、房间太细长,而你的音箱的声音高音尖锐、中音瘦、低音又不够的话,以上这个“轴线内侧法”相信会帮到你啦。
F、三三一比例法
摆法:将房间长度均分为三等分(三),宽度也均分为三等分(三),音箱摆在长度与宽度的第一等分交点上(一)。音箱可以有略微的向内投射角度,甚至不需要向内投射亦可,聆听位置不可贴靠后墙。
效果:此法亦用于尺寸较大、比例均匀的空间。它与“三一七比例法”的精神是一致的,唯一与“三一七比例法”不同的是二音箱之间的间隔较窄。此法亦可得到平衡的声音与宽深的音场。
3、彼得•沃克(Peter Walker)
他提出的将房间的对角线三等分,其中一等分的长度就是音箱距后墙的距离,这种摆位法有利于立体声声像宽阔和响度感,但对声像定位和防止声染色不利。
4、乔治·卡戴斯(George Cardas)
他以音响工程学会(AES)的“黄金比例法”算出的距离,即天花板高度乘以0.618就是音箱距后墙的距离。
结语:要想取得好的声音,房间里音箱的摆位是非常重要的。音箱摆位会影响重放声的音色平衡度、低频质量、中频清晰度、声场深宽和定位等。音箱摆位适当,它的整体表现会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