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时常遇到客人说齿音在音乐中听起来不舒服。针对齿音,就让我们来解释一下为什么有的音乐中齿音明显程度的差异。
当大家在听流行乐的时候,可能不会特别去想这个问题:「为什么欧美的男女歌手唱歌时的齿音比亚洲的歌手来得少?」。但是多数的时候我们不会去多想。以至于在挑选耳机或是音响产品的过程中,会想要找能够齿音较少的产品。找齿音较少的产品这个出发点都是能够理解的,但是,这类的产品就是有得必有失。当齿音在特定产品中较为缓和或是量少的时候,就也代表该产品在特定的频率上有了凹陷或是做了处理;当享受到少了齿音的优点时,听其他音乐,像是纯演奏类型的音乐的时候,你也会察觉到好像少了些什么。
好,那为什么唱片都后制过了,齿音还是会存在呢?
大家要先知道,无论怎么处理,齿音就是会存在,是多寡问题,千万不要有那种「绝对会消失」的想象。
要了解齿音,大致上要了解几件事情:
语言因素
歌手唱歌习惯
录音时的硬件配置与后制处理方式
第一个语言因素。语言因素其实是最重要的。拿我们最熟悉的语言:英语跟中文,来作比较。与中文的ㄗ ㄘ ㄙ ㄒ 相比,英语中的S相关的发音,英语的齿音是比较微弱的,而中文的ㄗ ㄘ ㄙ 相对地锐利。因为发音的问题,导致听中文歌的时候,在有ㄗ ㄘ ㄙㄒ的字就是会相对地刺耳。
第二,正因为语言的关系,对于歌手来说,唱歌的习惯就要考虑进去。当然,我们听众不能去强迫歌手去换方式讲话、唱歌。有的歌手唱了好多年还是会有这样的问题,有的歌手在一些字的发音上会有英文sh开头的发音,有的歌手会透过歌唱技巧去尽量解决这个问题⋯⋯等。对于「唱歌习惯」不好的歌手,就要让录音师跟混音工程师去烦恼怎样去解决那些齿音的问题。(注:唱歌习惯不好跟唱歌好坏是两回事)
第三,消除齿音的技巧,在专业领域中叫做「de-essing」,从发音看,就是要消除英文与S发音相似的声音。处理的方式大致上就是透过动态与EQ处理,最常见且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用特定的de-essing处理器来作,复杂点就是透过side chain的方式来处理或是剪辑齿音片段后来针对那些片段处理。手法很多种,就看工程师的习惯或是当下歌手唱歌的音轨来作决定。或是透过麦克风、线材与麦克风前级的选择搭配来作源头的处理,接着再透过专业软硬件来作混音工程上的处理。
说了这些,希望大家对于齿音有一些概念。
然后再回到一开始说的一件事情,有的时候消费者会期望耳机或是音响产品得到没有那么多或是没有齿音的效果。无论怎么处理,齿音就是会存在,是多寡问题,千万不要有那种「绝对会消失」的想象。声音有得必有失,你今天得到了你认为没有齿音或是没什么齿音的耳机、音响,相对的一定会有什么会少。所以在挑选的时候,在整体音乐性跟个人的要求的权重上,要稍微做点衡量。尤其是耳机,耳机就单纯多了。两声道或是多声道的音响还有其他空间与声学的处理问题,就变得太复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