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DSD,应该没有哪位比Andreas Koch更具发言权了,这位仁兄就是Playback Designs的创办人,早前在瑞士的Studer Revox工作,有不少成绩和影响世界的发明。而在1993年,SONY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分公司请他协助开发数字录音系统,2年后SONY公司和飞利浦公司联手推行SACD和DSD规格的制定,为了抢注专业录音市场,SONY请Andreas担任首席工程师,专注于DSD数字领域以及录音与编辑器的研发,为了令新格式在推广和应用上更不受限制,于是打造了这个Sonoma的工作站项目。
这一项目开发出了多轨SACD录音与剪辑工作站,时至今日仍是全球唯一真正1 bit DSD录音与剪辑设备。也正因为此,Andreas Koch被行业内尊称为“DSD格式之父”。在SACD和DSD辉煌一时之后,随着随身数字音乐的大行其道,实体唱片的需求锐减,Andreas Koch的团队也只能解散了。之后,Andreas Koch与原团队中的另一位模拟音频技术“大神”Bert Gerlach一起创立了emmLabs品牌,继续研究DSD的技术。但Andreas Koch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于2007年在美国加州创立了Playback Designs品牌,专心打造属于自己的产品。
而早前,我在力高音响见识和领略了一款同名为Sonoma系列的“三件套”:Merlot(DA数模转换器)、Syrah(音乐服务器)、Pinot(AD模数转换器),以精致的外观吸引着数字音乐玩家。
内部解码架构
当说到DSD这个问题时,最值得吸引我们显然是Native原生解码的问题。从参数上可以看到,Merlot最高支持DSD 11.2MHz(DSD256),而PCM方面则最高支持32bit/384kHz。Merlot严格采用1bit解码架构,相比市面高级解码器所使用传统的ESS和AKM芯片,Merlot反其道而行,采用了Xilinx Spartan FPGA架构。对于很多工程师来说,大部分芯片在处理DSD信号时都存在极高的杂讯和较低动态范围(这一点明显有别于PCM),但作为“DSD格式之父”而言,他更是游戏规则的创造者,对于如何更好地对原生DSD音乐进行解码播放显然尽在掌握中,而Xilinx Spartan FPGA架构的采用更是Merlot的核心优势以及筹码之处。
国内目前不少顶级的解码器都在追求Native解码设计,依然围绕ESS和AKM的指标和性能进行最大限度地开发和榨取,但却未能真正脱离芯片框架对DSD实现“真正”和“正统”的Native解码。针对此,Merlot则采用1Bit DSD的采样,中间不经过混音、等化、后期,把最原生的一面表现出来。为了达到这种最原生的解码,并与DSD音乐进行等口径接轨,Merlot严格按照1bit DSD架构进行解码,同时时钟系统采用了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微电子机械系统为基础,而非传统的晶体振荡器,此订制系统的时钟误差甚至比晶体振荡器更低,从而极大限度降低Jitter(时基误差)等问题。
Merlot除了解码功能外,前面板上还具备6.35mm耳机接口,没错!针对模拟部分则由另一位著名工程师Bert Gerlach担当,这位大神在研发巨无霸SPA-8展现了自己的才艺,即使如此细节的地方也依然又这位专才来担当,面板的音量旋钮就是专为耳放而设计。在耳放线路上,Merlot DAC同样走全模拟方式,每一个调节变化都极为细腻,另外采用N5532做运放,计算机绕过模拟输出,由DAC端直接驱动,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把这款机子定义为解码/耳放产品。
在机背面板上,数字接口应有尽有。与大部分解码器一致的设计,分为解码模拟输出部分(含RCA和XLR输出),数字输入部分包括同轴、AES/EBU、USB Type B(这个接口上写着Sever,也是对接Syrah音乐服务器)、专用光纤(PlayLink)。这个专用PlayLink不但可以连接Pinot模数转换器,同时也可以与OpBox组件连接使用(这是Playback Designs针对OPPO-103、103D、103DSE蓝光机使用,通过跳过播放器内的讯号处理工作,把讯号直接通过数字讯号以光纤方式传输到Merlot中解码),除了蓝光盘片外,更能直接读取SACD上的信息,把原生的DSD码流输出,为了更好把DSD码流传输到Merlot上,Playback Designs专门针对OPPO 103设计了插件,实现DSD原生码流进入Merlot中解码播放。
另外,Sonoma系列的产品在数模两大体系上,甚至是针对母带的模数转录,曾担任过SONY首席工程师的Andreas Koch十分清楚,只要在源头抓住数字和模拟母带的接入,发烧的源头基本完满,而事实上Sonoma系列的设计和应用正是如此,而Merlot显然是整个环节中的核心。可见,能称得上“DSD格式之父”的Andreas Koch绝对不是等闲之辈。
跟黑胶一样充满模拟味
现场搭配的系统前级是ATC CA2立体声前级(自带唱放功能),后级使用的是P2 PRO专业版双单声道后级放大器,另外也接入Oracle Audio CD 2000 CD MKIII转盘,但为了更好发挥DSD的解码能力,现场也用到Syrah音乐服务器进行接入,如果希望获得原生Native DSD解码,建议采用专用的Playlink进行连接。
在播放Sting《All This Time》专辑中的《Fields Of Gold》,尽管演绎方式和音乐风格跟Eva Cassidy有很大的不同,但通过Sonoma系统的演绎,音乐背景展现极为干净,动态的把持到位了得,宽松的音乐演奏带来了欢快惬意的一面,这一次跟我早前聆听的效果基本一致,不过这次搭配的下游系统,不论功率以及细节表现都更为完美。摇滚吉他的伴奏和节拍把“摇滚诗人”的演唱更显突出,脱箱之感轻松而得。
接着播放DSD64(2.8224MHz)音乐文件,《The Dave Brubeck Quartet》中的《Take Five》四重奏乐曲,Dave Brubeck弹奏的钢琴在Sonoma系统的还原下声音展现出硬朗的颗粒感,但模拟味已经十分出色,声音中性,剔透感极强。整段曲目下来毫无拖泥带水之感,演绎一气呵成,把现场录音的庞大舞台环境再度清晰还原。强烈变化的节奏,在Sonoma下捕捉得十分清楚,每件器材的定位都轻松再现,给人如再临现场之感。播放更高格式的 DSD 256(11.2896 MHz)《Blue Coast Collection》的《Looking For A Home》,蓝调风格的人声在Sonoma系统中展现出一种充满密度感和张力感的特质,动态的起伏十分自然,没有因为高分析力而产生爆音,整个曲目呈现出一种模拟的耐听感和线性感,把男声的嗓音烘托出了一种暖暖的感情,唱腔高昂而不刺耳,整个系统把男歌手塑造出一种血肉感和清晰的轮廓感,耐听带模拟味道,这就是DSD真正的魅力所在,让我对数字音乐产生全新的理解。
如果希望发挥解码Merlot的DSD威力,我觉得最好搭配上述使用的Syrah音乐服务器和OpBox,这样你就能通吃丰富的DSD音乐文档以及SACD唱片了,这样也最大限度榨取Merlot该有的价值。
技术参数:
解码:≥384kHz PCM & ≥11.2MHz DSD
输入接口:USB、AES、Coax、PLInk
耳机输出具备独立音量控制
模拟输出:具备RCA和XLR输出接口
分离式解码线路
软件韧体升级
支持电脑Recording软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