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沉浸声主题线上论坛在北京举办
2021-07-15


7月13日,由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音响专业委员会主办,天韵星光沉浸声工作室协办的首次沉浸声主题线上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旨在介绍沉浸声的基础概念,技术应用、制作经验及讨论未来剧场建设需要等相关议题。

出席本次会议的嘉宾有

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音响专业委员会主任 马昕

原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保利(北京)剧院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一级舞美设计师 武晟

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教授 魏增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一级录音师 刘一兵

星海音乐厅 副主任、首席录音师 杨震

录音师、混响师、音响工程师 杨杰

中广电设计院高级工程师 张馨予

易科高级副总裁 张涛,市场营销中心高级总监、听觉艺术博士 冀翔

天韵星光音响总监 许勇,沉浸声工作室音响设计 马文钊

妙音科技TTA追踪系统产品经理 陈运勇,HOLOPHONIX技术经理 邓新杰

华汇市场总监 胡楠,华汇技术总监 周凤歆

d&b大中华业务发展经理 李琪,王鹏豪

传新科技技术总监 王宇菲,技术销售总监 门齐
 

会议由刘一兵主持。

关于沉浸声概念的讨论

会议首先就沉浸声概念进行探讨。魏增来、冀翔、杨杰、马文钊等相继探讨发言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魏增来表示,人类对于通过电声重放信号的听觉感知需求其实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过程,即如何使之与人类长期形成的听觉感知更为接近。为此,业界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探索,例如扬声器重放时,先是基于平面展开、后面又扩展到3D空间并采用增加重放通道方式的立体声、5.1、7.1、7.1.4模式等,这些其实都是我们尽可能虚拟实际听感的不断尝试,他们也都提供了一定的听感提升,但也出现了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人们又开始在其他思路上展开探索,例如采用特定算法来表征声源空间信息,然后可以在不同重放空间内迁移转换的基于声音“对象”的处理制作方式,利用头相关传递函数HRTF基本原理结合相关算法的耳机重放模式等,这些技术之间既有差异,也有包含,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希望更为逼真地还原真实的声音情景,从而使听众“沉浸”进去。因为只有“沉浸”了,才能有更好的代入感,也才能更好的产生“共情”,即身临其境,所以之前种种,都是对沉浸声的不断探索,或者说是沉浸声的从最初级开始的不同阶段。

冀翔在讨论中谈到,魏老师刚才说的那几点,我特别赞同。刚才马老师列了声音信息维度上变化的提纲。从这个题纲中可以看出,我们接受的维度越高越多,那我们感知到的信息也就越丰富,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听觉结果也越接近人处在真实情况下的一个听感。所以从历史发展来讲,从单声道、立体声、LCR系统、4.0系统到了电影制式的5.1、7.1、现在比较熟知基于声道的NHK22.2。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将我们感知的维度不断的丰富,最后不断提升人的最终体验。

关于各种制式的适用性问题,杨杰谈到,当场地扩大后,所有条件都很麻烦。立体声是一个家庭欣赏或者很少人欣赏会有很好体验的一个制式,但在一个大场地,还不如单声道。5.1系统是当时杜比和电影行业达成妥协的标准,电影院必须这样建才可以让小众欣赏移动到大空间里的效果,它的时间差、强度差更夸张。后面的很多技术也是在解决这个问题,包括对象、声场等。

冀翔还简单介绍了沉浸声技术的几种算法。关于这一内容,马文钊表示,算法可以说是沉浸声技术中含金量最高的一个版块,也是沉浸声学习成本最高的内容。

国内外经典沉浸声案例分享

接下来,深圳易科声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妙音菲扬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华汇音响顾问有限公司、d&b大中华、北京众合传新科技有限公司相继结合国内外经典沉浸声案例介绍自身品牌的核心技术、性能特点。

沉浸声演出应用经验及使用感受分享

在谈及沉浸声演出应用经验及使用感受中,与会嘉宾结合国内部分案例,分享在使用中碰到的具体问题和解决思路,并对最终艺术呈现效果展开讨论。

马文钊结合音乐剧《新华报童》沉浸声的制作,总结了自己的应用心得,沉浸声系统运用,可以带来很好的空间隔离度,音画的一致性,即所见即所听,以及降低听觉疲劳。

杨震结合音乐厅多年的实践经验,对于是还原现场还是创作听感,从创作的角度考虑,不管是录音还是扩声殊途同归,也不管什么时代,无需刻意追求还原现场,用设备去还原现场只能是无限接近,还是要以创作出激动人心的作品为目的。最后他表示沉浸声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沉浸声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在剧院固定安装应用中的展望

最后,谈及沉浸声未来发展及在剧院固定安装应用展望中,出席会议的各位专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武晟提出了几点沉浸声在应用注意的问题。

其一,目前沉浸声是个热点,炒作得很热闹,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不利于其发展,其实,剧院对于环绕声、效果声一直就有使用,但现在的技术手段更多、更灵活,效果更好,所以还是应该给出一个定义。他认为叫沉浸式更恰当。

其二,沉浸声系统的应用涉及投资方及建筑装饰的问题,中国剧院的特点大多要求暗装,关于系统的设计和安装需要协调各方。

最后他表示,我们有很多综合性的剧院,声源的跨度很大,沉浸声系统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和前景,但要注意应用中的实际问题。

张馨予从设计、标准制定的角度谈了推进沉浸声系统发展的举措。她谈到,现在不仅是沉浸声系统在发展,视频也在发展沉浸式,关于吊挂的问题,需要推动建筑设计、视频等其他相关专业协同发展,在设计时就要做好预留;在推广沉浸声时,需要注意如何与创收挂钩,这有利于沉浸声产品的应用。最后她表示,现在国家政策也在大力推广,除建筑配合外,设计方、厂家、剧院等产业链各环节都要打通。
 

会议最后,马昕感谢参会的各位专家、企业代表的精彩分享并表示,今后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音响专业委员会还会继续开展推广活动,组织一些线下的巡回演示,让大家切身感受沉浸声的呈现效果。

发布0
加载推荐品牌资讯
相关资讯

版本权所有©1999-2021 音响网™®
 咨询:400-6787-160 0755-26751199(十二线)

触屏版电脑版

  • 音响网
  • 视听号
  • 刷新
  • 分享
  • 我在现场
  •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