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显示屏打破了传统屏的局限,在商业、演艺、舞台报告厅等场所应用优势凸显并快速广泛应用。LED显示屏种类与品牌繁多,显示效果参差不齐,差距跨度明显,其中不乏次品,不仅效果差还会对眼睛造成巨大的损伤。
伤眼隐形元凶之一:频闪
什么是频闪?
LED显示屏,是通过LED灯的点亮与熄灭来刷新画面,从而成像的。LED灯逐行点亮与熄灭,会造成屏幕的每一行灯珠都在发光状态与黑屏状态之间反复切换。在较低频率下,亮暗的切换能明显被肉眼察觉,从而感觉到屏体的异常闪烁,这种现象就是频闪。频闪虽然是LED显示屏工作原理伴生的现象,但不同频率的频闪会对人眼造成可大可小的伤害!
可见频闪
人眼是非常复杂的系统,个体差异大,绝大多数人可以察觉到80Hz以下的光闪烁,此时的人眼能够明显感知明暗变化,闪烁频率在80Hz以下的也被称为可见频闪。可见频闪是普通照明或显示都无法接受的状态。
▲人眼对频闪的敏感加权函数
频闪效应
对于80Hz以上的频闪,人眼是不易发觉的,但对人眼的空间感知却有着较大影响。例如将运动的物体看成是一系列静止的图像,即频闪效应。由于频闪效应,人们会产生错觉,而把一些快速运转的设备看成是缓慢运转着甚至是静止的,这种状态具有极高的危险性。
▲频闪效应示意
频闪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频闪对人的视觉系统有刺激作用,会产生不适感。研究表明,3-70Hz的低频闪烁光源可能引发部分人的光敏性癫痫;频率大于100Hz时,人眼感受不到闪烁现象,但仍会造成眼睛疲劳、头痛等症状。长期观看使用,容易产生眼睛视觉功效降低,视力模糊、下降,注意力分散、光敏性癫痫等问题。
▲频闪会造成视力下降
根据国内外权威检测机构的研究和相关标准证明,LED光源的频闪最低标准在1250Hz以上时,健康风险才处于较低范围;而想要达到对人体健康完全无害的效果,频闪频率需在3000Hz以上。
改善屏幕观看体验从高刷好屏开始
itc推出的各系列LED显示屏均严格控制频闪频率,并不断升级与优化自研技术,目前刷新率均达到3840Hz,远超人体无害的3000Hz标准水平。
▲手机拍照无频闪更还原
3840Hz高刷新率能够完美契合人眼可承载范围,还可大幅度提升换帧稳定性,增强画面的动态效果,实现播放无卡顿、不闪烁,有效防止眼部疲劳,呵护双眼。itc高清LED显示屏在播放高帧率视频时不易出现拖影现象,手机或摄像机拍摄时可以减少水波纹出现,画面质感清晰细腻,色彩逼真、还原度高。
关于广州市保伦电子有限公司 ITC公司成立于1993年,专注于音视频行业二十多年,产品包括公共广播、数字会议、无纸化会议、视频会议、录播系统、专业扩声、中控矩阵等系列的一千多个型号。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点支柱产业,中国智能公共广播系统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市场占有率领先的专业音视频产品制造商、系统集成商。产品广泛应用于政府机关、大型企业、跨国机构、公园广场、楼宇小区、教育、医疗、交通等行业和场所。参与2008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2010广州亚运会场馆、平安城市、2016年杭州G20峰会诸多重点项目,全球合作伙伴3万家,大型成功案例突破40万个。连续多年获得“优质产品”、“知名品牌”、“最具竞争力品牌”“公共广播行业十大品牌”等荣誉称号。
集团公司共有:四个生产工厂+营销物流中心+研发中心;共有1500多名员工。多年来公司一直致力于个性化、系统化、智能化、数字化的音视频系统的研发和生产;截止到2016年底,共拥有覆盖公共广播、数字会议、无纸化会议、视频会议、中控矩阵、录播系统、专业扩声等产品的一千多项核心技术及结构专利。
为了适应全球化战略的需要,我们已先后在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ITC”商标,并在国外牵手了56家优质战略合作伙伴!
【人才】
ITC公司拥有一支1500多人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专业人才队伍,65%的员工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初级、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中高层管理人员均具备大学本科、MBA(工商管理硕士)等高学历以及丰富的音视频行业经验。优秀的专业人才梯队,为企业发展和品牌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产品】
公共广播、数字会议、无纸化会议、视频会议、专业扩声、中控矩阵、录播系统等七大类一千多个品种的音视频产品,四个产品生产工厂、两个产品研发中心
【服务】
ITC拥有国内少有的大规模、多系统的音视频产品生产基地和销售服务机构。其中,在广州设置有多个大型生产基地,同时在广州、北京、杭州、南京等区域设立了8家销售分公司,并在全国48个省市自治区设立有八十多个驻点,200多位驻点专业技术工程师进行全方位的调试、培训等工作。为客户提供五星级、全方位的售前、售中和售后一对一技术服务。
凭借行业领先的产品、良好的品质和优质服务,ITC精耕国内市场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产品远销美国、英国、俄罗斯等60多个国家或地区,深受国内外客户好评和青睐。
免责声明:本图文素材来源于itc,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音响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涉及到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