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755-26751199
音响网(Audio160.com) > 行业资讯 > (耳机) > TWS降噪耳机是如何实现降噪的?
TWS降噪耳机是如何实现降噪的?
更新时间:2024-12-25 7:55:48 编辑:温情 音响网 调整文字大小:【
降噪的原理
降噪耳机的原理:三个器件(拾音器、降噪芯片、扬声器)协同作用的结果。
降噪麦克风(拾音器):麦克风通常放置在耳罩的内侧或外侧,负责聆听和检测物理结构无法隔离的外部声音。
降噪处理器(NCP):采集到声波后,NCP就开始解析噪声的声学成分,然后将原来传入的声波产生180°反转,以抵消环境中的低频噪声(传入的声音是正向的,传出的声音是180°反转的)。
扬声器:用户听到的声音在最后从扬声器中播出时,用户听到的声音就已经是降噪中和的音乐。降噪器产生的反向声波会和正常的音乐一起传入耳机的扬声器中。虽然反向声波会以破坏性的方式去除噪音,但请放心,不会影响正常音乐的音乐声波。
主动降噪vs被动降噪之3大降噪耳机类别
(1)隔音耳机(物理降噪耳机)
英文叫Passive Noise Cancellation或Noise Isolatin g,通过物理设计、结构设计以及耳部的封闭程度,设计成紧贴耳朵,达到降噪效果的耳机,或称为 "被动降噪耳机""物理降噪耳机"。由于制造工艺比主动降噪耳机简单,基本上市面上销售的耳机99%都是隔音耳机,如:监听耳机、游戏耳机等,只要没有主动降噪的耳机都属于这一类。
(2)降噪耳机(防噪、消噪耳机)英文叫Noise Cancellation,而主动降噪耳机则是带有主动降噪功能的耳机。耳机顶部的降噪麦克风用来检测外界噪音,顺着外界噪音的正方向,降噪处理器产生反向声波。声波相互抵消,达到主动降噪的效果。主动降噪耳机除了自身的物理被动降噪效果外,再加上主动降噪效果,可以有效消除环境噪声,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3)自适应降噪英文叫Adaptive Noise Cancellation。严格来说,自适应降噪耳机也是主动降噪耳机的一种。用户可以通过按键或环境感知的方式来调节降噪程度。市面上一些具有 "智能降噪等级调节""环境音 "等切换功能的高端降噪耳机,成本通常比较高。即使是SONY的高级降噪耳机,也可以通过手势感应区在环境模式和降噪模式之间切换。在拥挤的环境中,可以快速切换到环境音模式与人交谈,或者感知周围环境的声音,降低降噪系数,提高安全性。
主动降噪的技术类型
(1)前馈降噪降噪麦克风位于耳罩外。麦克风比听众先接收到声音,降噪芯片开始处理噪音,并产生相反的输出声波,最终将处理后的信号送到耳机顶部的扬声器,再给听众听。优点:因为麦克风比听众更早地接收到噪音,它有更多的时间做出反应并产生反向声波。所以前馈式降噪更适合降低1-2Khz的高频噪音。缺点:前馈降噪的缺点是不能听到自己的反向声波,所以适应性、可调节性较差。这种降噪方式会自动假设听众不会听到任何噪音,而认为降噪结束。如果听者不小心把右耳或左耳放错了位置,或者戴耳的角度很奇怪,那么副作用就是会加强某些频率的某些噪音。此外,前馈降噪只能处理小范围的频率。特别是1kHz左右的噪声可以明显降低,但1kHz以下的噪声处理需要加强。主要原因是前馈降噪麦克风离外界较近,所以对风噪比较敏感。
(2)反馈式降噪
反馈式降噪降噪麦克风位于耳罩内,扬声器前方,因此反馈麦克风可以跟随听众进行最终的降噪处理。.优点:由于麦克风听到的声音与听众相同,反馈降噪麦克风能更快地适应变化并纠正信号。反馈降噪可以处理很宽的频率范围,即使听众佩戴的耳机不正确或没有完全覆盖耳朵也可以处理。反馈降噪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依然可以正常工作。缺点:对高频的处理能力较差,对1-2kHz频段的噪音处理能力相对于前馈降噪较弱。如果降噪设计得不好,当扬声器太近时,可能会产生令人不舒服的高颤音。所以反馈降噪耳机的设计师很重要! 设计师必须考虑到麦克风所接收到的 "噪音和音乐",否则再好的低频声音也可能被过滤掉。
(3)复合降噪,即Hybrid ANC "混合ANC"复合降噪麦克风会放在耳罩的内侧和外侧,两边各一个,所以两只耳朵就有四个。作为前馈或反馈的两倍降噪单元。优点:具备前馈和反馈降噪的优点,复合降噪可以处理大部分频率,并能快速调整和修正信号。对于听众佩戴耳机的各种方式,不会对降噪效果产生太大的影响。
缺点:因为它有内外两个麦克风,所以麦克风的数量是前馈或反馈的两倍,它需要更专业的结构设计师来设计降噪耳机。因为两倍的降噪麦克风会造成过多不必要的 "白噪声 "被包含在内。这是所有复合降噪麦克风都要面临的声学、降噪、结构的设计问题。由于技术发展的门槛,复合降噪耳机大多时候价格较高。
降噪信号方案:数字降噪vs 模拟降噪
在设计降噪耳机时,大多数工程师会希望使用数字降噪系统来处理噪音并产生反向声波。数字降噪系统的优点是,即使在耳机制作完成后,软件也可以进行调整,但这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例如,数字降噪系统通常需要更多的功率,所以耗电量较大。
(1)数字降噪数字降噪系统有一些延迟,因为信号处理需要快速,有时跟不上。由于传入的噪音需要先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再进行降噪处理,再传输到耳机的扬声器上,这样就会有30ms左右的延迟。虽然这听起来并不是一个很大的延迟,但在降噪这件事上,它有可能造成很大的后果。
(2)模拟降噪模拟降噪需要更专业的工程师对耳机进行调校,大部分会有更好的降噪效果。模拟降噪耳机有更好的续航能力,对噪音的反应也会更快。
佩戴方式?入耳vs 真无线vs 耳罩
虽然我的回答主要是介绍耳罩式降噪耳机,但我会介绍三种因为佩戴方式而延伸出来的耳机佩戴方式。降噪耳机根据佩戴方式的不同,一般分为耳罩式降噪耳机、入耳式降噪耳机和真无线降噪耳机。
从降噪效果来看,耳罩式降噪耳机的降噪效果是最好的,因为它可以完全覆盖听众的耳朵! ,所以在物理被动降噪方面也是相当不错的。不过,由于耳罩式降噪耳机往往比较笨重,所以有些用户可能会选择前两种降噪耳机来换取便携性。贴耳式降噪耳机比耳罩式降噪耳机更舒适,但降噪效果却没有那么好。入耳式降噪耳机由于直接深入耳道的关系,所以配合ANC的降噪效果也是相当不错的,携带非常方便! 但有些用户不喜欢入耳式降噪耳机的干扰感,觉得不舒服。
降噪效果:耳罩式>入耳式 >贴耳式 >真无线
舒适程度:真无线>入耳式>贴耳式>耳罩式
购买降噪耳机的考量因素
(1)降噪效果如何除了所有耳罩式耳机都具有的被动降噪效果外,在购买前,对主动降噪效果的评估还应该考虑到降噪芯片、降噪方式(前馈式?反馈式?复合式?)是采用模拟式还是数字式降噪方案? 佩戴方式(入耳?耳罩? 贴耳?)这些因素都会大大影响降噪效果。一般来说,复合降噪+数字降噪+耳罩式耳机的组合效果最好。
(2)音质水平音质水平对耳机的影响,最直接的就是声学设计和腔体结构,驱动单元的大小。主观因素方面,耳机调音师对耳机EQ出厂时的调音也很重要,是强调重低音?是均衡化?这个比较主观,所以对EQ的声音特征有要求。听众一定要自己测试才能准确。除了耳机本身,音源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所以不要买了好耳机就忘了音源。音源是否无损,音频格式是什么?音频输出设备是否能够传输高质量的音源也很重要。
(3)有线无线通用耳机是否支持3.5mm AUX音频输出也是可以考虑的因素,一来蓝牙降噪耳机如果断电了,可以用线来听音乐,二来3.5mm音频孔对传输的衰减率较低,所以音质会更加细腻。一般来说,如果是支持有线3.5mm的蓝牙降噪耳机,还是选择蓝牙降噪耳机比较好。除此之外,3.5mm音频线也会影响音质,但这同样是比较小的影响,就不多说了。
(4)是否可以折叠,方便携带?虽然耳罩式耳机相对来说比较笨重,但带有收纳功能的转轴式设计就方便多了,可以更好的利用空间,在外出、旅途中都可以使用。出行也方便很多,如果你喜欢耳罩式耳机,不妨优先考虑一下是否折叠因素哦。
(5)佩戴风格(耳机类型)、佩戴舒适度主要有三种类型。On-ear、Over-ear、In-ear(贴耳、耳罩、入耳)。根据佩戴方式的不同,三种不同类型的耳机会有不同的降噪表现,一般Over-ear的降噪效果最好。而In-ear是最舒适的,但降噪效果不如Over-ear,所以需要看好了再买。研究一下哪种最适合自己哦。
(6)厂家配件如果考虑到使用支持3.5mm的蓝牙降噪耳机的场景,很多商旅人士都需要将其带上飞机。这时航空转接头就相当方便了,因为在飞机上一般不能打开蓝牙。有了航空转接头,可以将降噪耳机连接到飞机的多媒体播放器上,开启降噪功能,在飞机上就可以按照标准的耳机使用。所以出厂配件有无3.5mm音频线、航空转接头、旅行收纳盒等都是考虑因素。
(7)续航和充电降噪耳机一般至少要有20小时以上的续航时间才行,出差加上等飞机,再加上换车的时间,至少要10小时以上,搭配好一点的类别与降噪芯片,可以更有效的控制功耗。例如,TaoTronics的SoundSurge系列蓝牙降噪耳机就开发了Rapid Charge & GO快充功能,充电5分钟即可使用2小时,45分钟内完成充电使用30小时,我想这是把手机的QC 3.0、PD充电移植到耳机上的一个概念,所以我想充电速度也是现在时间宝贵情况下的一个考虑。
(8)1连2配对(多点技术)蓝牙耳机是否支持 "1对2",也就是俗称的 "1拖2",即蓝牙耳机可以同时与两个设备配对(比如两部手机,或者一部手机和一台电脑),并且能够在多台配对设备之间同时切换音源。这种技术在蓝牙的情况下被称为 "多点技术 "或 "多点连接"。一些编辑,或者是多任务处理者,都需要这种技术,多台设备之间的音频切换会更加方便和高效。虽然我觉得多点技术不是刚需,但是有这项技术对耳朵上的蓝牙耳机绝对是一大加分项哦!

 网友评论
 编辑推荐
  • 专题:北京 infocomm China 2024
  • 2022视听行业高峰论坛 音响行业金孔雀“开屏”揭榜了
  • 专题:2021视听行业高峰论坛
  • 2021 SIAV上海国际高级HiFi演示会展会_联合HiFi专题
加载推荐品牌
  • Topi Partanen:真力8000系列20周年,首任研发总监亲述研发历程
  • 英国Martin Audio玛田 | 耕耘半世纪的专业音响品牌
  • RCF成立75周年 推动音频创新
  • 诺音曼KH 810单10寸有源超低音音箱
加载推荐品牌资讯
设为首页 | 商务信息 | 音响资讯 | 本站动态 | 付款方式 | 关于音响网 | 网站地图 | 网站RSS | 友情链接
本站网络实名:音响网 国际域名:www.Audio160.com 版权所有.1999-2024 深圳市中投传媒有限公司 .
邮箱:web@audio160.com  电话:0755-26751199(十二线) 传真:0755-86024577  粤ICP备05041759号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听学院-商家论坛群: 视听学院-商家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