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近一个世纪前的1925年,邵氏兄弟在上海成立了独一无二的天一影片公司,在此十年后在香港开设了制片分公司。1958年,弟弟邵逸夫移居香港,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公司,并建立了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制片厂,拥有1,500名员工,包括内部电影导演、编剧、演员、摄影师、制片设计师和道具师等。邵氏兄弟的设施,即邵氏制片厂包括10个室内布景、几个室外布景、有15匹马的功夫马厩、电影实验室、录音室和放映室,使其能够提供从前期制作到制作和后期处理的全部电影制作要求。在随后的60年里,公司成为全球华语影视和电视内容制作的领导者。邵氏在香港制作了1000多部故事片,其中许多如今已被视为中国电影的经典之作。
早年邵逸夫先生和影视明星合影照
2000年,邵氏片场开始从清水湾的历史旧址迁往将军澳,并于2005年开始运营。如今,邵氏影城占地10英亩,建筑面积93,000平方米,通过万兆光纤主干网连接。该地段提供录音棚、18个声音和图像编辑室、制作办公室和车间设施,为大中华区和海外的故事片制作、合拍片以及电视项目提供服务。根据全球趋势,制片厂还在处理越来越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形式的流媒体制作。
两年前,为了跟上全球数字制作的步伐,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邵氏影城开始了大规模的升级工作。其中包括一个杜比视界(Dolby Vision)调色室和一个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混音室。升级的项目是获得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认证的邵逸夫影院,该影院于2023年夏天竣工。
邵氏影院升级为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混音室
邵氏影院占地750平方米,拥有363个座位,包括后部的18个可躺式贵宾座位,是同类剧院中最大的影院之一。影院由知名音响师Tom Hidley设计,他是邵氏所有后期制作设施的幕后功臣,影院建在由夹在混凝土板之间的巨型橡胶支座组成的地基上。为了进一步减少外来噪音和振动,影院采用箱中箱设计,确保不与邻近房间共用任何墙壁。
新影院是邵氏制片厂将其后期制作设施用作多功能空间的理念的最好体现。影院的大小可以让电影导演和后期制作人员在一个真实世界大小的影院里回放他们的混音,体验电影上映时观众将听到的声音。此外,该影院还为电影和电视提供音频后期制作服务,可作为混音影院进行声音设计、声音编辑、音频混音和5.1、7.1和Dolby Atmos格式的音效制作,还可用作调色套房。此外,该影院位于大长廊的尽头,毗邻宴会厅、展览区和贵宾休息室,其设计考虑到了电影首映式、电影颁奖典礼、盛大晚宴和鸡尾酒会的红地毯仪式。
贵宾休息室为演员提供休息设施和安静的采访空间
由Ptarmigan Integration提供并安装的79只Meyer Sound扬声器组成了杜比全景声系统。其中包括5只Acheron 80两分频银幕声道扬声器、12只X-800C大功率影院超低音扬声器、6只VLFC超低频控制单元、10只HMS-15和36只HMS-12影院环绕扬声器以及10只750-LFC超紧凑低频控制单元。
“Meyer Sound系统正在成为好莱坞电影后期制作设施的行业标准,”Meyer Sound国际销售总监Scott Gledhill评论道:“现在,世界各地的著名电影制片厂都从使用相同的系统和工具中获益匪浅。邵氏影城建造了世界一流的混音室,并不惜重金使其与全球一些顶级设施相媲美。”
影院的FOH位置有一张96通道Avid S6调音台,配有三个主控模块和96个推子,由当地解决方案提供商传新科技(Digital Media Technology)提供和安装,并配备了四台运行Pro Tools HDX的Mac Pro电脑。剧院的其他设备包括杜比CP850影院处理器、杜比渲染和母带处理单元以及杜比IMS3000集成媒体服务器。视频内容由一台Barco SP4K-55B RGB 52,000流明激光放映机输出到17.6米宽的Stewart Filmscreen放映银幕上,银幕增益为1.3。
96通道Avid S6调音台
“这个项目的成功离不开杜比公司的支持,”邵氏影城制作服务和营销总监Helena Young说。她特别强调了杜比公司内容和行业关系总监Alex Or和工程师Harrison Wang的作用。“他们从规划阶段就为我们提供了技术指导,帮助我们规划房间和扬声器的要求,以满足杜比Atmos认证的标准。”
第一位在剧院进行混音的客户是屡获殊荣的导演Dante Lam,他拍摄了动作电影《爆裂点》。邵氏影城还举办了首届国际电影节,致力于发掘和推广年轻的电影人。
邵氏影城还与香港知专设计学院合作开设了一个虚拟制作设施,旨在支持电影业的专业化教育,并改善城市的拍摄设施。新摄影棚拥有最先进的虚拟制作工具,包括全港最大的三星微型LED显示屏和变相虚拟制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