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音箱的概念诞生于2014年,彼时的亚马逊发布了首款智能音箱亚马逊Echo,采用了语音交互方式的Echo不仅可以实现语音播放音乐操作,还能控制接入的智能硬件,甚至能够语音购物。虽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宣传,不过到了2015年,这款产品竟然在整个音箱市场上占据了25%的份额;之后,频频被曝光的亚马逊新智能音箱Echo Show,也在近日如约登场了Echo Show 正面配有一块 7 英寸触摸屏,正面顶部有一颗摄像头,支持初代 Echo 所能实现的语音问答功能,除此之外还能通过 Alexa Calling 与好友进行音频/视频通话。同时,去年的谷歌I/O大会上,谷歌也推出了自家的智能音箱——Google Home,这款基于google Assistant的产品能够实现的功能与亚马逊Echo类似:包括音乐播放和硬件控制。
智能音箱之所以会成为众多巨头发力的重点,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智能家居入口”的地位。入口往往会决定整个生态系统中智能硬件的选择:选择Amazon Echo的用户也必然会选择与之配套的智能硬件,通过这样的方式。率先入局智能音箱市场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拥有更高的占有率。在产品功能/体验差距不大的情况下,实际上影响用户选择的往往是一款智能音箱的生态系统。对于智能硬件提供商来说,更为普及的生态显然是更好的选择。
无论是采用Assistant的Google Home、采用的Alexa的Amazon Echo、使用Cortana的微软Invoke,还是传闻当中的苹果Siri音箱。语音助手都是这些智能音箱的核心。谷歌今年的Google I/O开发者大会就曾多次提到重点:从“Mobile First 到 AI First”的转变。实际上,不止谷歌,不久前结束的微软Bulid开发者大会也将重点放在了”人工智能和云上。智能音箱在这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只是一个试水者,更是学习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