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能将自己主要的精力都用到做一件事情上,并且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那么这就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
从1985年到2014年,广州大学的周锡韬教授从事专业音视频和灯光技术的教学、科研、设计和技术顾问等工作将近30年,为声像灯光行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如今早已桃李满天下,却始终心系音视频和灯光领域,活跃于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的一线工作中。
周锡韬,广州大学副教授,广东中南声像灯光设计研究院技术总监
培养“跨界”的综合学科人才:学生不愁没工作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正值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方兴未艾。当时全国各地的电台和电视台最早引进一些专业音响灯光设备,却发现没有足够的专业人才掌握使用这些设备。当时国家广电部的有关文件提出“希望高等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基于这个原因,广州大学确定开设“音响录音”专业(后改名为“音视频与艺术照明”专业),培养声频技术(电声、建声)、视频技术、灯光技术方面的人才。周锡韬被委派参与筹建工作,担任专业负责人,并讲授“音响工程”等主要的专业课程。
专业初建时,广州大学还欠缺昂贵的进口专业音响设备进行教学,当时是和广东电台、电视台合作,利用电台、电视台的部份设备进行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随后,相当一批毕业生分流到全国包括北京、上海到青海、西藏等多个省市的电台电视台工作。到了90年代,众多专业音响灯光生产厂家、工程公司和剧场、会议厅等纷纷建立,社会上对专业音视频灯光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多,学生的就业范围也从广播电视扩展至更广阔的专业音视频灯光领域。
广州大学光色电分析系统测量实验室
目前就读“音视频与艺术照明”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十分乐观,每年六月份毕业,而在年初元旦春节前就有大批企事业单位来学校招人“订货”, 一个学生至少有三个就业单位可供选择。周锡韬谈到这个专业的优势:一是“跨界”,它包含声频技术(电声、建声、)视频技术、灯光技术等多个专业,使得学生在产品设计和工程设计、施工等领域中既熟悉各个专业本身的特点,又掌握这几个专业之间的关联,以及设计和施工中容易产生的矛盾和处理解决的办法。另一优势是教学中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
政府和企业的专业顾问:声像灯光工程质量的把关者
中南声像灯光设计研究院的是依托于广州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音视频与艺术照明学科的一个科研机构,以产学研结合形式组建并专门服务于声像灯光行业,承接声像灯光系统工程项目。研究院团队由一批声像灯光学科领域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提供工程设计、咨询顾问、技术指导、指标测试和竣工验收等服务。周锡韬担任研究院的技术总监。
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舞台机械测量验收
作为集科研、设计、教学及社会服务于一体的非赢利机构,研究院很受政府单位的青睐。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幕之前,广州市相关部门就委托广州大学对广州地区30几个体育场馆进行声学光学的技术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分别写出论证报告,和提出专业的整改意见,哪个场馆已符合国际标准,哪个场馆符合国家标准,哪个场馆个需要改造或增加设备等等。当今,研究院已经参与了上百个剧场、音乐厅、会议中心、体育馆音视频及灯光工程的设计论证,技术指导和测量工作。最近广州市立项建设新的博物馆、科学馆、美术馆和文化馆,广州大学声像与灯光技术研究所和广东中南声像灯光设计研究院分别受广州市重点公共项目管理办公室委托,承担上述四馆的光学和声光展示及多媒体技术的专项技术研究工作。周锡韬代表研究院作为技术项目负责人。
沙面白天鹅宾馆亮灯仪式实景
国家标准草拟者:规范行业设计和检测标准
灯光、音响系统属于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边缘学科领域,一个工程项目完成后往往会面临“七嘴八舌”、评价葆贬不一的局面。从艺术领域的角度,通常灯光、音响都难以有统一的评价标准。音响好不好听?灯光好不好看?尽可见仁见智、各抒己见,但技术领域则不同。灯光、音响系统各项主要的技术指标都可以量化,如音量大小是多少声压级(dB)、灯光亮暗是多少照度(lx)等 ,都可以用声学、光学的专业仪器测量出具体数值,并以此作为客观评价的依据。
中南声像灯光设计研究院参与珠江两岸声像灯光表演的调试评测工作
周锡韬被聘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全国剧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88)委员,曾参与制订《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和《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等5项国家标准。国家有关部门近年来也颁布了多个有关灯光、音响和声学装修的标准和规范,对不同类型的厅堂(剧场、音乐厅、会议厅和体育场馆)分别提出明确具体的指标要求,相关的工程项目从设计、招投标到施工、调试的全过程,都必须严格执行这些标准,最后通过测量,各项指标均达到合同的要求才能通过验收。测量验收的文件资料则存入技术档案〔以免留下“技术后遗症”〕,使工程项目经得起各方面的检查和长时间的考验。
在专业音响灯光行业超过30年的经验,让周锡韬不仅亲自参与见证着行业标准法规的不断完善,同时也见证着中国专业音响灯光企业的发展壮大。从最开始的模仿制造到如今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中国专业音响灯光企业已经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对于未来专业音响灯光企业的发展,周锡韬认为未来中国企业在专业音响技术、灯光技术与世界的差距会越来越小,因为中国人聪明而善于学习,特别是技术层面的东西(如放大器,处理器电视机)比较容易掌握,但是某些产品如音箱,是技术与艺术高度结合的“精品”,国外积累了几百年的音乐素养和文化底蕴,这是较晚起步的中国企业一时间难以补上的。未来中国专业音响灯光制造商只有把产品的技术和艺术更紧密结合起来,而且努力加强人才的培养,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立足于世界之林的知名品牌。
专家介绍:
周锡韬,广州大学副教授,广东中南声像灯光设计研究院技术总监。解放军武汉通信学院无线电工程专业毕业,留校任教。后转往广州特种灯泡厂任工程师兼副厂长。1984年起任教于广州大学,任职实验中心主任兼电教中心主任。1985年参与主持开设广州大学“音响录音”专业(后改名为“音视频与艺术照明”专业),任专业负责人并讲授音响工程等主要课程。1988—1989年作为公派访问学者到加拿大哥伦比亚理工学院进修声频和计算机技术。1995年起先后在广州大学声像与灯光技术研究所及广东中南声像灯光设计研究院从事电子、声频、视频、灯光、智能化等专业的教学、科研、工程设计、技术指导和测量工作。
被聘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全国剧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88)委员。参与起草《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和《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等5项国家标准。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公开出版《数字声频设备与系统工程》、《信息化音视频设备与系统工程》、《会场系统工程》…等专著9部。参与剧场、影院、会议中心、体育场馆等各类音视频灯光智能化工程设计、论证、技术指导和测量项目近100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