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为期5天的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落下帷幕。
5天来,深圳文博会游人如织,活动纷呈,签约不断。本届文博会实质性成交2032.014亿元,比上届增长23.42%;其中,出口交易金额176.972亿元,同比增长7.35%;总参观人数达587.085万人次,同比增加12.08%。
再现“满堂红”,各放异彩
一把刻刀就能将一块枯树根化腐朽为神奇。深圳文博会的江西省鹰潭市展位上,中国根艺美术大师宋智勇的根雕技艺,让观众啧啧赞叹。
木雕,是鹰潭市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博会上,最畅销的是这种雕花樟木的‘女儿箱’。今年我们运了几个集装箱。”鹰潭市展团负责人徐卫华说,几年来,正是通过文博会,让这种鹰潭姑娘的传统嫁妆走向了世界,成为鹰潭的城市名片。
小到传统工艺品,大到文化创意项目,在文博会上,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江西赣州签约5个重大文化项目,总投资约76.5亿元,其中包含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第四代高科技主题公园——复兴之路文化科技主题园;山东济宁携中国第一个国际文化慢城——曲阜文化国际慢城等78个项目来深招商,有20个项目达成签约合作;河北有54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签约,总金额达1044亿元。
在本届文博会重点项目招商推介合作签约仪式上,云南、新疆、西藏、天津、四川等地以及中国邮政集团集中推介了各自的优秀文化产业项目,签约的招商合作项目共计36个,签约金额共约140亿元。
从首届1个分会场、700家展商、交易额356.9亿元、观众不到50万人,成长到如今66个分会场、2297家展商、587.085万人次观众,文博会已经成为国内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交易博览会。
技术资本驱动,业态创新
本届文博会首次设立文化创客馆,占地2660平方米,设置创客成果、创客嘉年华等五大展区,70多家个人创客、团队、孵化器参展。
深圳龙岗区拥有13个分会场,农业、电商……业态多元、亮点频出,成为文博会产业融合的缩影。
此外,文化与金融的跨界融合也备受关注。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文化四板”在文博会上展出;文化与金融合作发展推进会上,广东23家文化、金融单位达成合作授信协议;新三板文化企业高峰论坛举行。
在金融资本和市场的助推下,中国文化产业驶入了快车道。2015年,共有100多家文化企业登陆新三板,其中影视公司居多。截至2016年5月9日,新三板近200家文化企业合计市值接近600亿元,总资产约为250亿元。
“深圳的文化产业一开始没有就文化论文化,而是主动将文化和其他业态嫁接,找到了一种成功的发展模式——‘文化+’。”国务院参事王京生认为。
突出“一带一路”,文化交融
文博会国际范儿越来越浓。参展本届文博会的海外机构达到了115家,比上届增加了37%,海外展区面积占比超过20%,在7500平方米的“一带一路”展馆中,一个个“方格子”展位紧紧相连,参展沿线国家数量从15个增加到35个。
作为“一带一路”馆最大的展馆之一,俄罗斯馆非常引人注目。本届文博会展团组织100多个民族的文化、艺术项目及3D项目参展。
“我们来文博会最大的目的,就是让大家了解老挝这个古老的国度。”老挝展位上,负责人叶子以手绘的漫画向观众推介老挝的旅游资源。他介绍,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这是老挝第二次参加文博会,展团还带来了传统手工艺品、草药、咖啡等具有当地特色的产品。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的核心,文化走出去是第一步。”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表示。“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论坛上,艺术品鉴证备案系统研发与数据库建设等30个文化项目签约落户深圳;“一带一路”文化发展智库成立,20名专家受聘。
本届文博会有来自美国、英国、法国等98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9500名海外采购商参展;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总额为137.377亿元,占文博会出口总额的77.63%,比上届增长34.89%。
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小甘表示,本届文博会体现了“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办展水平,体现了“质量型内涵式”的办展思路。“希望深圳各区、各文化企业利用文博会这个国家级平台,加强与国内外展商的交流和合作,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