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角|范周:2017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回顾整个2016年,中国文化产业发生了很多变化。在“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数字创意产业首次被纳入发展规划,人工智能、VR、AR等新科技不断扩展,供给侧改革继续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出台促进了政策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文化+”融入相关产业,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新的一年,文化产业将出现怎样的态势,又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今天,我们走进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看看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教授怎么说。

  一、2017年文化产业大趋势

  截至2016年10月份,前三个季度的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5.5万亿,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今年突破6.5万亿的可能性很大,如果以每年7%的增长速度来看,2017年文化产业增长额的绝对值大概可以达到9—10万亿的量级。2017年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化科技融合更加明显
新兴业态不断拓展

  2017年的文化产业会继续朝着“文化+科技”的方向发展,并且这种趋势会更加突出。文化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VR、AR技术、虚拟增强技术、人工智能已经开始在各个领域开花,并且与文化之间的交互和融合将更加深入,这种新趋势、新业态、新技术和新特点会在新的一年更加明显。

  除此之外,特色小镇将在新的一年大放异彩。2016年7月1日,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具有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的小镇。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文化立法更进一步
  首先融合发展仍然是新一年里的关键词。打破行政分割,努力形成文化产业和相关产业融合的开放促进体系,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文化+”工程,加速文化产业与金融、旅游、教育、体育、信息、建筑、农业、服装、餐饮以及其他服务业乃至相关的制造业等融合,从而衍生新业态,拉长产业链,促进相关产业创新发展。其次文化立法会更近一步。2016年底出台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新的一年大家最为期待的大概要数《文化产业促进法》。除开现有的文化产业相关政策法规,2017年,更多的专业性、指向性强的文件会相继出台,对于文化产业立法的进程加快起到推动作用。

国际文化贸易重量更重质

  国际文化贸易发展会进一步加大出口的力度,文化产品在质和量上都要做大量提升。2016年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豫剧《程婴救孤》、越剧《寇流兰与杜丽娘》等,这种包含中国精神的优质故事要进一步走向国际,将中国文化推向全球。

  二、2017年文化产业发展三问

2017年网络直播的发展态势怎样?

  2016年被誉为“中国网络直播元年”,这一年网络直播呈现爆发式的增长,资本市场的态度也从最初的怀疑观望变成执着狂热。

  首先,网络直播更加规范化。许多哗众取宠、依靠三俗来吸引眼球的内容会被大规模的淘汰。这一点来自于政府执法力度的增强和消费者的理性选择。2016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机构持《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上岗。这一规定被称为“史上最严直播监管令”,这种严格的法规管控在新的一年不会减少。

  其次,“直播+”进一步细化,向垂直领域延伸。除了传统的游戏直播,“直播+电商”、“直播+体育”、“直播+在线教育”等形式将变得越来越多且趋于成熟。随着人们理性的回归和对知识传播形式要求的提升,大量的益智、教育内容会通过直播来进行,甚至传统文化、宗教文化也能够通过直播来传播。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如何促进文化消费

  统计显示,我国文化消费潜在市场规模约为4.7万亿元,而实际文化消费规模仅超过1万亿元,存在着3.7万亿元的文化消费缺口。在人均GDP同等水平下,我国文化消费规模也仅为发达国家的1/3左右。这既说明我国居民潜在的文化消费需求并未得到有效满足,也说明我国文化消费拥有巨大发展空间。

  如何有效地促进消费是文化产业一直在积极进行的一件事,就此而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新的一年要继续深化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做内容过硬的文化产品,在加大供应数量的同时提升产品质量,促进有效消费。就像人民日报在《中国电影,要有容得下“一星”的肚量》一文中指出,“说到底,真正拿出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作品,可能是重要得多得多的问题。”

  其次,目前的文化消费存在一种“消费矛盾”或者说消费的“不对称”现象。有文化消费热情的年轻人没有消费能力,而有钱有闲的中、老年人缺乏消费热情。日本有专门为老年人开发的老年电影,欧美也有电影分级制度,以供不同的人群去观赏,所以我们要积极探索文化产品开发的新模式,培育不同居民的文化消费意愿,给文化消费找到一个合理的出口。

文化产业发展如何从传统文化汲取营养?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是一个怎么都挖掘不尽宝藏,如何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助力文化产业的发展或者说让传统文化在今天焕发青春,是我们一直都在探索且不能止步的事情。

  首先,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合理改造传统文化。许多传统文化并不是没有市场,而是它们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和人们的消费习惯,需要我们在二次开发和利用中去进行活化和创新。

  其次,利用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传统文化进行阐释与创新。“互联网+传统文化”是一个很好的出口,中国唱片总公司正在开发的“听戏APP”以及目前中国正流行的实景演出,都是将传统题材和当下技术相结合,再出新、再演绎。

发布0
相关资讯

版本权所有©1999-2019 音响网™®
 咨询:400-6787-160 0755-26751199(十二线)

触屏版电脑版

  • 音响网
  • 视听号
  • 刷新
  • 分享
  • 我在现场
  •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