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发布了《2017年上半年演出市场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专业剧场演出总场次突破4万场,音乐节市场持续升温,演出市场票房收入呈现出逆势增长的趋势。同时,数据背后也反映出未来演出市场的提升空间。
市场数据
1、专业剧场
2017年上半年专业剧场演出总场次4.03万场,比去年同期上升16.81%;票房总收入34.01亿元,比去年同期上升13.52%,其中:
2、演唱会、音乐节
演唱会、音乐节等大型演出活动场次较去年有所下降,但票价的提高和观众人数的增长使票房收入呈现出逆势增长的趋势。
市场特点
1、音乐节市场火热
2017年上半年音乐节约80个,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有23个集中在“五一”期间举办,音乐节举办地呈现出“南多北少”的趋势。音乐节市场持续升温还表现在观众人数的增加。
随着音乐节市场垂直细分,以及年轻观众音乐品味的分化,类型化的音乐节正在兴起,继“民谣热”后,电子音乐节也掀起一股热潮,引发资本市场青睐。
音乐节的商业模式不断被开发,除了基本的门票、赞助费、广告费之外,周边衍生收入,如主题休闲娱乐区,或者创意产品的开发如T恤、海报、DVD等也成为音乐节的利润增长点。
值得关注的是,音乐节作为直接面对巨大用户量的平台,作为商业植入入口具有独特优势,赞助更加多元,地产、汽车、通讯、服装、化妆品、饮品以及互联网平台都能够与音乐节进行衔接。但是,演出内容同质化、专业运营人才的缺乏、不可控的外部因素等短板仍挚肘音乐节的发展。
2、儿童剧市场份额提升
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儿童剧市场增长显著,近上半年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六一”档衔接暑期档,儿童剧密集上演。
二是儿童剧市场获得更多关注,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被看好。
三是针对儿童演出的形式更加多样,儿童演出已突破传统的“剧”的范畴,音乐会、戏曲、舞蹈等都推出了面向儿童观众的专场演出。
值得关注的是,越来越多机构开始尝试购买国外版权、制作中文版儿童剧,折射出国内原创儿童剧的匮乏。
3、传统演艺试水“直播+”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网络表演(直播)平台数量达250多家,用户规模3.44亿。
网络直播门槛低、易操作、受众广的特点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传统艺术,许多传统艺术家成为“网红”,其精湛的才艺备受网民追捧。例如:
演出市场提升空间
(1)演出结构将逐步变化,未来音乐剧将进一步发展
目前我国舞台剧中话剧和儿童剧演出场次较多,音乐剧演出场次较少,以引进国外经典音乐剧为主。而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音乐剧在整个演出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我国演出行业的逐步成熟,演出结构将逐渐变化,未来音乐剧将进一步发展。
(2)驻场剧是未来行业发展方向
由于演出行业在规模和人数上存在限制,要取得较高收入规模客观要求一部剧目长时间的多次演出,因此驻场演出应运而生。驻场只是形式,决定驻场的剧目才是内里。驻场演出对剧目提出了较高的品质要求,有利于推动院团品牌与剧目品质的上升;院团品牌与剧目品质的上升又将对后续演出的票房提供保障,形成良性循环。因此驻场剧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方向。
(3)市场化程度逐步提升,全产业链逐步渗透
我国演出行业仍处于发展之中,尚未达到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市场化程度和商业化水平,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全产业链中,各参与主体积极向上游或下游进行拓展,以完成全产业链渗透,在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形成较强的规模效益。
(4)行业集中度提升,品牌效应显现
随着行业发展,演出行业多家公司完成了长期沉淀,一方面推出的作品本身具有较高的质量,另一方面通过持续推出高质量作品形成显著的品牌效应,成为观众观剧的首选,从而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强者越强的现象比较明显。未来这些公司将进一步利用形成的戏剧品牌,发挥先发优势,市场竞争格局将呈现出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