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行业洗牌后,存活下来的私人影院究竟能提供怎样不同的体验又能黏住多少消费者?
一间包厢、一块银幕,没有大影院的拥挤嘈杂,却有着媲美大影院的影音效果。“窝”在包厢的沙发里,点播自己喜爱的电影……一段时间以来,这种以主打“私人定制”观影体验的私人影院在悄然兴起,在这里,既有电影院的体验,也兼顾了“私密”的需求,逐渐成为人们享受私密空间的一种选择。
人们在看重私人影院“私享”的同时,更注重的是其是否和自己处在一个格调上。这种个性文化的强势,使得很多人对于私人影院的“定制化”欢喜倍至、趋之若鹜。
私人影院最初在中国南方兴起,在上海、长沙、成都等地都受到年轻人热捧。2015年初私人影院伴随着问题兴起至今,经过行业洗牌后,存活下来的私人影院究竟能提供怎样不同的体验又能黏住多少消费者?
受年轻消费者追捧 “私密性”成卖点
邀几位亲朋好友同看电影,或是恩爱情侣结伴窝在柔软的沙发里,在私密温馨的环境里,随意点播心仪的电影,这是时下悄悄流行的私人影院所拥有的优势。“空间比较私密,环境比较安静,电影比较新、种类多。”在团购消费后不少网友这样评论“私人电影院”。
记者在“大众点评”APP上搜索北京的私人影院,相关影院有数百家。这些私人影院多数将消费群体定为“以学生为主的年轻人、上班族”,影院虽然大小、风格各有不同,但大多选址在学校或者商圈附近,且多“隐蔽”于商住楼、小区地下室和写字楼里。“年轻人不讲排场,讲私密,图方便。对店家而言,这样还能压低租金成本。”曾经从事私人影院行业的大藈告诉《商学院》记者。
影院行业资深观察员卓辰介绍,私人影院最早发展雏形在中国台湾,在中国台湾电影院正值发展初期,由于每天播放的电影和内容有限,达不到许多年轻人观看的量级。所以部分商人看到商机,在中国台湾被称为“MTV”。随后引入大陆,发展成了一时风起的录像厅。
“私人影院是一种新兴产业,是电影院线的互补,是一种新式的消费娱乐方式。”卓辰表示。
“在这里看比较有感觉。”在某大学读英语专业的小张是电影爱好者,前段时间被室友带来看过一次后,就立即办了会员卡,“故事片在电脑上看就行,但有些大片特效棒,电影院早就下档了,想感受效果就可以在私人影院看。”
另外,包厢的相对私密性,也受到不少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情侣和年轻妈妈的欢迎。“我家孩子6岁多,以前在电影院看电影,有时嚷嚷起来吵到别人,会很不好意思,带他来这里,怎么吵闹也没事,孩子还能玩得尽兴。”刘女士觉得唯一可惜的,就是这里没有电影院同步上档的新片。
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郭斌看来,随着消费升级的不断渗透,体验经济的场景也在不断强化。这其中主要依赖于两点,分别是:时代性和个性化。随着越来越多的90后消费者成为消费主力,他们与70后、80后消费者的消费观点存在很大差异。对于体验价值敏感、更愿意付出、对价格的敏感程度会下降。
不过,也有一些消费者对私人影院并不看好。“看电影就是为了看新片,私人影院只有老片,还不如在电脑上看,花那个冤枉钱干吗?”有部分消费者觉得,私人影院只是一时出现的新鲜事物,能否持久生存还有待市场检验。
私人影院抢食传统院线?
个性化定制,因冯小刚的电影《私人订制》更加风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节奏加快迫使越来越多的人休息时间越来越少,去电影院欣赏影片成为了一种奢侈,私人家庭影院的出现给这些忙碌的人们带来一点闲暇娱乐的时光,而私人影院做为个性化定制的一种,正逐步成为一个新的消费热点。
记者走访了解到,最明显的不同首先是影片。电影院的影片都是院线新片,但记者走访的五六家私人影院,都没有与院线同步的影片,最新的几部也是影院下档了半个月左右的,但类型比较齐全。
郭斌指出,“因为版权的问题,在私人影院不可能有院线当下的新电影,大都是下线的电影,所以说大部分顾客来消费并不是为看电影而来,他们更看重的是这个环境给他们带来的休闲享受。所以说,私人影院的诞生也不全是因为电影,因为它的卖点,可能更多的是时间、体验、社交,而不只是电影。”
记者来到北京西直门附近的一家私人影院,店主热情地让记者在平板电脑上选片,还推荐店内海报上的几部影片,都是近两年出品、口碑较好的影片。最后,记者选了一部外国喜剧片,进入小包厢,打开投影仪,屏幕显示与平板电脑页面相同。
房间内关了灯,坐在双人座的皮沙发上,一旁是茶几。房间里,音响声音浑厚,整个人被笼罩在观影环境中,以前在影院观影不太关注的背景音乐、环境声音也被放大。
“看电影讲究氛围,尤其音响设备、银幕,像看3D影片,眼镜也很重要。”店主告诉《商学院》记者,虽然私人影院没有电影院银幕大,但设备配置还不错,“我们还有个VIP厅,是全景声效厅,观影效果更好,不过那个厅设备也最贵,一个小时198元,一般只有相对专业的人士才会选择。”
记者在探访中发现,除了中规中矩的私人影院外,以足疗养生为主题的影吧也受到很大程度的欢迎,记者在奇境主题养生吧三里屯店的前台竟发现排队现象。
卓辰表示,影院式足浴经过市场验证,就是用“超过120寸的大屏体验+丰富互联网娱乐化内容”打动消费者。影院式足浴未来将会影响传统足浴市场,而国家相关政策,则有意将足浴、KTV等传统行业纳入泛娱乐文化传播场所。那些优先进行改造、以内容、体验方式去打动“新一代”的主流消费群体的影院式足浴,会尝到优先改革、创新带来的“甜蜜蛋糕”。
行业竞争激烈 监管需加强
小楼是个私人影院发烧友,两年时间他去过大大小小数十家私人影院。 他告诉记者,温馨是温馨,体验也特别好,但价格是个“挑战”。
记者对比发现,一间能容纳1~3人的包厢,价格在99元~180元不等。而传统院线在电商大潮的裹挟之下,特价票已经能维持在20元左右的水平,而通过各类订票APP购票,人均消费也就25元上下,而私人影院的人均消费价格在40元~60元不等。
“价格高成为制约私人影院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郭斌看来,定制没有足够的流量就很难做到盈利。加上强调体验感的话观影成本要高、运营能力要高。
对于一些盈利能力弱的体验场所,郭斌提出了他的解决方案,即把体验经济变成范围经济。比如将酒吧转变成影院,在满足聚会的需要的同时,也能从体验场所中盈利。
在行业竞争上,私人影院除了要与传统影院展开竞争的同时,还要面临同类的私人影院竞争。有一些个人在公寓楼里开设的私人影城,由于需要前期大量的硬件资金投入,缺乏相关专业指导,成本回收周期长。五棵松商圈一家私人影院店主告诉记者:“自己的影院现阶段仍以保本为主。”
青柠影咖的创始人之一钟超告诉《商学院》记者,北京比较大的私人影院有艾米1895和云乐迪等等。不过他们的开店成本都比较高,云乐迪大概在400万元左右,而艾米北京店投资近1000万元,回本周期大,在现在国内消费疲软的市场环境下,重资产投入风险还是比较大。
除了成本高、盈利难的问题外,版权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采访中,当记者问道“这些片子的来源到底是何处?”大部分影院负责人都不愿过多谈及,只是称“有自己的渠道”。此外,大部分私人影院的从业者办不到放映影片的资质,只是办理了个体户工商营业执照。由于避开了监管方,不排除有些影院会违规传播未获播放许可的影视作品。
私人影院作为时下新鲜兴起的事物,确实存在不少监管空白。若是在取得正规版权的前提下,“私人影院”的兴起,实际上是给一些进不了院线的小众影片提供了发行与销售的渠道。私人影院的产生,满足了不同受众电影选择的多样性。近些年来,我国每年的电影产量都有数百部之多,但真正能够走进影院与观众见面的,只能占到其中很小的一部分。私人电影的模式无疑是这些小众电影的“最佳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