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中,高音的音调总体平衡
更新时间:2018-1-4 10:51:49 编辑:雪韵 文章来源:音响网 调整文字大小:【
大中小】
[导读] 低音,中音和高音是否能够有良好的平衡?要是听起来高音总是感到过多了些,便成为明亮(bright)。如果听起来高音有些显得不足,便成为灰暗(dull)或是高音有衰落( rolled-off)的现象。要是整个音乐被低音所掩盖,便称为单薄(thin), 过轻(lightweight), 或清瘦(lean)。
在重放音乐的表现方面,能否在音调上达到总体平衡便是聆听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低音,中音和高音是否能够有良好的平衡?要是听起来高音总是感到过多了些,便成为明亮(bright)。如果听起来高音有些显得不足,便成为灰暗(dull)或是高音有衰落( rolled-off)的现象。要是整个音乐被低音所掩盖,便称为单薄(thin), 过轻(lightweight), 或清瘦(lean)。
对声特性说来,音响器材在音调上的总体平衡往往总是十分重要的。
高音
对高保真的音乐重放来说,良好的高音是至关重要的。实际上,有许多本来挺不错的音响器材之所以不能很好地用于重放音乐的原因,便是他们的高音性能还有些欠缺。
1 - 难听的高音
用于描述那些希望能够尽量不要听到的难听的高音术语有:
明亮 (bright ),刺耳 (fizzy),前推 (forward),逼人 (aggressive),生硬 (hard),尖刺 (brittle), 锋利 (edgy),干涩 (dry),苍白 (white),坚硬 (wiry),乏力 (bleached),金属声 (metalic),枯燥 (sterile), 解析 (analytical),啸叫 (screachy)和有颗粒或粗慥 (grainy)。
如果某一音响器材的高音听起来比较明显,就表示本来在高频段已有较响的声音之上还加强了响度。例如较响的钹音,人声中那些过重的咝嘶声(sh和s的声音)以及单薄的小提琴声。当音响器材重放出过多的高音时便成称之为明亮。在3kHz到6kHz的高频段,明亮的高音则更为明显。当在音箱的频率响应上有抬高的地方或是电路设计不良致使谐波相对比基波更强时,便会出现明亮的高音。有很多的cd唱机和晶体管功率放大器,虽然测试出来的频率响应还是相当的平坦,但却仍然后让高音更加突出一些。
当有过强的高音高段(6kHz到10kHz)时,听起来便会有刺耳的感觉,特点是像高音进行了漂白(whitening),刺耳的钹音便是由于多了高次谐波的关系,在主钹音的四周还另外有些咝嘶声和空气,刺耳声会让钹音中有更多的咝咝的声音,而不是咝咝嘶嘶的声音。
前推和明亮非常相似,都是用来描述有了过多的高音。不过,前推总是会听起来有些干涩,并缺少了些空间感和空气包围感。
在上面列举的许多术语中,其实有些是有着相同的意义的。比如说,生硬,尖刺和金属声便都是用来描述那些非常难听的声音的。既让人不禁会联想到用力去敲打金属时所发出的那种声音。实际上,金属同金属相碰撞时所发出来得那些独特的谐波结构,倒真的同在要求功率放大器以 超过其允许的输出功率时仍然得以为响亮的声音去放声时产生的那些失真的波形很为相近。
通过实际的比较得知,中音萨克斯管却可以用来衡量高音是否生硬,尖刺和有无金属声的良好尺度,尤其是对高频的低段。如果重放的效果不那么好,萨克斯的声音便会显得单薄,带些尖叫声,让人听起来很不舒服。跟这些令人讨厌的高音完全相反的则是听起来温暖和丰富的高音,当重放出来的萨克斯管的高音谐波带有金属声时,整个乐器便像散了似的。有趣的是,萨克斯管的声音的谐波结构比其他任何乐器的都要复杂很多。这也难怪萨克斯管为何最能用来说明高音方面有无问题了。
苍白和乏力的意思也跟明亮非常相似。不过,我们将更多地用他们来表示在中频的高段由于缺少能量而使得高音听起来显得单薄。由于底下缺少谐波结构的支撑,高音听起来便会淡薄乏味,有点像一张曝光过度的照片。钹音应该是带有光泽的想敲锣似的那些低频成分。如果听到钹音像一串串的白噪声(就像调收音机时电台之间的那些噪声),那么听到的就很可能是乏力和苍白的高音了。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还是那些带颗粒的粗糙高音,在原本悦耳的高音织体(texture)中给添加了好些颗粒。在小提琴独奏,小提琴合奏,长笛和女声中就多半会听到这种颗粒的高音。对长笛来说,带颗粒的高音倒有点像在长管的动态包络上叠加了些粗声粗气的声音或是含糊不清的声音,而带颗粒的小提琴就像是不用弓弦而是用了钢锯去拉小提琴似的。打个比方,就像在一张细腻光滑的毛毯上给撒了些颗粒而让毛毯变得粗糙.
2.悦耳的高音
用于描述悠扬悦耳的高音专业术语有:
圆润 (smooth),甜美 (sweet),柔顺 (soft),纤细 (silk),柔和 (gentle),清澈 (liquid)以及流畅 (lush)。如果高音听起来过于圆润丰满,便称为渲染,衰落或是甜腻了。如果听来感到高音圆润,甜美和纤细,便很不错了。而听来衰落和甜腻的高音则表明音响器材在圆润方面过多了些,因而已产生了声染色。
在听过明亮,生硬和带颗粒的高音之后,再去听有衰落和甜腻的高音,多半会感到满意的。不过从欣赏音乐的角度考虑,这样的高音却是不耐久听。因为这种高音听起来让人感到没劲,不动人,缓慢,单薄,沉闷和缺少细节。这些术语都是用来表明高音在丰满丰润方面有过多的表现,从而缺少些生动活鲜感,空气感,开阔感和紧凑感。如果高音还过于柔顺,那么就会欠缺空间感。音乐听起来显得沉闷,封闭而不再有气势和开阔感。
倍频程高段的空气感 (top-octave air)则描述高音的向上延伸到无止境似的情况。因而让人有把存在于音乐中的空气也给听到了感觉。然而,只要音箱对高音作稍许的衰减,便会使倍频程高段的空气感减弱,与之同时减弱的还有原已变得有些模糊不清的声场。
重放出的高音便应跟真实的音乐中的高音一样。在这种高音中应当有甚多的能量,但又不是合成的,没有带颗粒,也不应听来干涩。在现场演出中曾听不到的那些不好的高音,在声重放时同样不得让人听见。更为重要的是,高音听起来应当是音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叠加在音乐上边的一些单独的噪声。然而,要是某一音响器材在声重放时有了些声染色,那么就宁愿问题出在圆润方面而不要出在明亮方面,因为从重放音乐的角度考虑,这样多少还可以让人能够接受。
中音
倡导对音响器材进行主观评价的权威人士J. GORDON HOLT先生曾指出:要是中音不对头,其余一切便无从谈起了。
中音之所以会那么重要的原因是,大部分的音乐能量都集中在中频段,尤其是大多数乐器所发出的那些很重要的低次谐波更是如此。中频段不仅包含有大多数音乐的能量,而且人耳对中音和高音的低段也比对低音和高音的高段要灵敏些。具体来说,人耳对大致从800Hz到3kHz这一段的声音最为敏感,甚至于对这一频段的音量微小变化以及频率响应上的稍有改变也最为敏感。人耳的听觉,对听得见的最轻柔声音,在中频段也比在两个边频上要低了好多。千百年来,人们每天听得最多的声音,便是人们的讲话声,树叶的沙沙声以及动物的嘶哄声等。这些声音的能量也都是集中在中频段的。由于长时间的锻炼,所以人们对中频的听觉也最为敏感。
1. 声染色
中频上的声染色更令人头痛。当音箱在响应曲线的中频段有些峰值和谷值时,听到的声音就会非常的不自然,音箱的毛病将会在中频段露出马脚。中频的声染色会在重放出的音乐中让某些声音得到增强。男声便特别能够说明中频段是否正常。往往是通过比较发出母音来进行判断。有些特别的声染色会发生啊喔的声音;而频率稍低些的声染色又会让喔呵的声音得到增强;音调高些的声染色可能会发出哦的声音;另外一些声染色又可能会有些啸叫。有些中频声染色就像是将双手做成杯形状后放在嘴边讲话似的。有时,像这样的有中频声染色的声音还会从音箱中或车门板中发出来。
还有一种中频低段的声染色,即使是那些价格相对贵的high end 音箱也在所难免。这便是由音箱箱体的震动所产生的中频低段的声染色。音箱在某些频率上会产生谐振,从而激发出声能。在受到音乐中某些音符的激励时,音箱便会在这些频率上产生谐振。音箱谐振听起来就像是有些音符“向前跳动”或是“听来明显”。这类问题在钢琴独奏时更会听得清楚,左边琴键的升调或降调会跟其他音符的声音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些有问题的声音之所以会跳了出来,是因为他们又更多些的能量,有些声音是由音箱中的发音单元发出来的(扬声器锥盆的前后移动);而还有些声音则是由音箱箱体发出来。有些乐器也有这样的问题,乐师们将此现象称为“狼音”(wolf tone )。这类声染色还会波及到低频的高段。中频量过多时便会让演奏似乎在往前推,让音乐有扑面撩人的感觉。而当中频响应曲线上出现了较宽的谷值(相当于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中频能量有些过少)时,便会给人以演出似乎在后退而距离远了些的感觉。
总之,如果在重放录有男声的录音制品时,听到的声音没有抑制顿挫而甚为单调,让人讨厌和声音还带些共鸣,便很有可能在音箱的频率响应上有了峰值和谷值。如果听到的是从单只的音箱发出来的声音,那么这类男声的声染色便会更为明显。在过去的十来年,音箱的设计有了很好的进步。
文章来源:音响网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网友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