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音集协发出公告,要求KTV终端生产管理商和卡拉OK经营者在今年10月31日前,删除并不再向消费者提供6000多部音乐电视作品。
不少耳熟能详的歌星及其电视音乐作品纷纷在列,其中,英皇娱乐(香港)有限公司的作品多达3800余首。不夸张地说,这些歌曲的下架是对喜爱KTV的朋友们当头一棒,可以说是把大家常唱的歌单一网打尽了。
部分下架歌曲
这次KTV歌曲下架掀起了轩然大波,那么这个大刀阔斧“切”了大家歌的音集协究竟是个什么来头呢?
音集协
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是经国家版权局正式批准成立(国权[2005]30号文)的我国唯一音像集体管理组织,依法对音像节目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实施集体管理。
依据《著作权集体条例》的相关规定,音集协只能代表两会的会员所授权的作品发放许可,所以非音集协或音著协管理的作品均不在许可范围内。
音集协:降低KTV侵权风险
而音集协称,本次公布的6000多首音乐电视作品的权利人均非音集协会员。为降低已获音集协许可的各使用者的法律风险,音集协要求所有VOD设备生产商将公告附件中所列出的音乐电视作品尽数删除。
原本以为,事情至此会告一段落,然而却马上出现了“反转”的剧情。前后有两方称,音集协单方面宣布合同无效是没有法律效应的。
KTV:交了版权费却不让用歌
一方是KTV运营公司,称KTV方始终按照“一个歌房约10块钱/天”的收费标准与音集协签署《著作权许可协议》,协议中也表明“因使用音像作品遇到的著作权纠纷,应由甲方(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和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负责解决。”
同时KTV方也认为音集协的版权信息不透明。“KTV使用歌曲要交版权费已经是行业共识,但是交了钱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版权,而且不知道还有多少歌不能用, KTV的权益何在?”某KTV运营公司负责人如此说道。
天合文化:交足十几亿,未违规
另一方则天合文化公司,一家一直以来受音集协委托代为收取KTV版权费用的公司。此前,音集协同时发布了一份公告,称天合文化在收取费用的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宣布解除与天合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持续十年之久的合作关系,并终止天合集团及其子公司的代收费资格。
而天合文化方面则称,自己十年来足额上交版权费十几亿元,音集协的一系列行为与公告是不负责任的,天合文化方面已起诉音集协。
一方面是音集协称规范曲库是为了保护已经缴费的KTV,规范行业秩序;另一方面是KTV运营方则是称已经交了钱却对版权使用一头雾水,中间还夹着代理收费的第三方天合文化。
这次的纠纷可以说彻底暴露了KTV行业长期以来的版权问题,到底是KTV方乱用无版权歌曲,还是音集协收了钱却无法保护KTV的版权使用?钱交得不清不楚,歌唱得不明不白。
国内关于音乐的版权问题确实一直以来都是老大难的问题,早前,中国传媒大学张丰艳工作小组发表的《音乐人生存现况与版权认知状况调查研究报告》中,就对音乐人的版权意识及对目前中国音乐版权环境进行了探讨。
报告中提到,音乐人普遍认为,近几年版权秩序明显好转,国内数字音乐版权的使用秩序和商业模式亦然建立。
但同时,音乐版权组织的认知程度仍然低下。尽管音著协是中国唯一一家音乐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但大部分音乐人并未成为音著协的会员。即便成为了会员,其中的收益也呈两极分化。
受访者中,有80.77%的音乐人没有收到音著协的版税分配。
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解决版权问题任重而道远。任重,在于版权问题的解决不仅是对音乐人、KTV行业的保护,更是对于促进全行业发展的奠基石。
6000多首“饮歌”下架暴露了版权使用的乱象,如果各方开始大力整顿,接下来可能还会有更多的歌曲在KTV和流媒体端下架,甚至会有更多的歌曲被禁止现场演唱。这对于KTV行业以及演出行业来说,必然是经历了割肉般的疼痛。
但如果版权使用乱况不治理,没有了版权收益这块基础的支持,相信演出行业疲软也只是时间问题,长此以往,或许等待行业的不仅仅是疼痛,更是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