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6787-160
音响网(Audio160.com) > 行业资讯 > 产品评测(耳机) > 三款主流降噪耳机对比:各有优势功能差异大
三款主流降噪耳机对比:各有优势功能差异大
更新时间:2018-2-28 9:53:19 编辑:蓝天 文章来源:TechWeb 调整文字大小:【
[导读] 无线耳机不仅可以带来更为自由的听歌方式,同时不输于有线耳机的音质也受到了大多数用户特别是年轻人的青睐。

  随着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手机厂商取消3.5mm耳机接口,无线蓝牙耳机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办公和运动的首选。无线耳机不仅可以带来更为自由的听歌方式,同时不输于有线耳机的音质也受到了大多数用户特别是年轻人的青睐。进入到2018年,人们对于无线蓝牙耳机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要具备一定的颜值,佩戴舒适,音质有保证,同时还要有主动降噪功能。目前市面上具备了主动降噪功能的无线蓝牙耳机有很多款,其中以BOSE的QC30、SONY WI-1000X及汪峰的FIIL随身星Pro较为主流。同为颈挂式耳机,而且在人气和性能方面均属于目前第一梯队的三款耳机,非常具有对比性。所以本期TechWeb将这三款耳机进行一下对比,我们一起来看看哪款更适合你。
  BOSE QC30已经发布了两年时间。索尼在今年9月初的德国IFA电子展上,发布了三款1000X系列主动降噪耳机,包括上一代 MDR-1000X 的升级版、头戴式的 WH-1000XM2,类似 AirPods 的“降噪豆” WF-1000X 以及同为入耳但采用了颈挂式设计的 WI-1000X。而FIIL随身星Pro则是2017年9月发布的新品,主打卖点是主动降噪功能和人工智能加持。QC30和WI-1000X的市场定位及功能配置较为接近,WI-1000X也是SONY推出的对标QC30的产品。而FIIL随身星Pro尽管在性能上较前两者有些距离,不过凭借着较高的性价比也格外收到用户关注。

  外观对比
  颈挂式耳机和近期较火的“真无线”耳机差别较大,外观上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这条被戏称为“狗圈”的颈带了。左右耳塞分别通过有线的方式连接到颈带两侧。乍一看这种设计会有些累赘,但厂商在这条“颈带”中加入了电池及降噪配件,不仅有效解决了耳机佩戴沉重的问题,还可以带来音质的提升。
  SONY WI-1000X(以下简称1000X)的颈环相比Bose QC30(以下简称QC30)体积更大,同时采用了金属和橡胶的材质组合。三者相比FIIL随身星Pro(以下简称随身星Pro)的体积是最小最轻便的。外观方面QC30更为圆润,一眼看去佩戴感明显较为舒适。而1000X的设计更为科技感和时尚感。
  1000X的颈环中部采用了外部金属,内部橡胶的材质设计,同时在中部外边印有SONY的醒目logo。而QC30和随身星Pro在材质上使用的橡胶及塑料搭配,颜值方面较差,1000X则更具时尚感和科技感。
  和QC30的线控设计不同,WI-1000X没有线控,左右的操作按键集中在了耳机颈环的左侧,不仅具备了开关机键、音量控制键及播放暂停键,位于颈环右侧还特意设定了一个降噪键。轻按可以在环境音、降噪关闭和降噪开启中进行选择,长按可以开启SONY WI-1000X的专注降噪模式。
  而QC30则采用了耳机线中搭配线控的设计,这种设计不需要将组合按键集中在颈环处,但是从外观上看有些略显累赘,没有1000X那种自由舒适感。随身星Pro同样没有设置线控,所有的操作在耳机颈环处均可以进行,另外,随身星Pro单独设置了降噪开关,可以方便用户随时进行开关。
  线材方面,QC30和随身星Pro的耳机线材质较1000X更为柔软,在天气寒冷的冬天,1000X的线材会变得较硬,而QC30和随身星Pro则会相对柔软一些。
  从外观来看,SONY WI-1000X的做工保持了大法一贯的精细和讲究,在工艺方面无可挑剔,而相比大法,QC30的表现并不是很好,除了耳机外观的廉价感外,颈环两处端口容易开胶,工艺被1000X甩开很远。随身星Pro采用了轻简设计,在外观上最为小巧,但同时也稍显廉价感。另外,1000X在颈环两端设置了绕线凹槽,方便用户在不使用耳机时将耳机线进行收纳;随身星Pro使用了“霍尔开关”,不仅方便收纳,还可以在耳机腔体互相吸附之后做到播放暂停、接听电话等功能。
  佩戴&舒适度对比
  佩戴方面,WI-1000X的重量较其他两者更重,戴在脖颈处会有一些负重感出现,不过不会影响到日常活动。在重量方面随身星Pro最有优势,QC30因为具备了线控,在切歌、调整音量、接听电话时,线控操作比其他两者单侧的按键要方便一些。
  耳塞方面,QC30采用了新款的 StayHear+ QC 鲨鱼鳍硅胶耳塞,相比于 QC20i 的 StayHear 鲨鱼鳍硅胶耳塞,在同样的材质下 QC30 重新设计了耳塞形状。独特的伞形结构在耳道的入口处形成轻柔密封,佩戴舒适、降噪隔音效果出众,同时在剧烈运动中也不会轻易脱落。
  SONY WI-1000X采用的则是传统入耳式耳塞设计,在包装中会有额外6副不同大小的备用耳塞提供,3款硅胶耳塞,3款记忆海绵耳塞。但传统的入耳式耳塞的弊端也依然存在,就是在运动和活动中容易掉落,且塞入耳朵深处会因为耳塞的大小问题产生异物感和肿胀感。

  FIIL随身星Pro的主打特色便是“全天候无感佩戴”,凭借舒适的机身设计和超轻的重量,即使长时间佩戴也不会有疲惫或疼痛感。不想听歌时可以直接通过吸附单元停止音乐、挂断电话。耳机就算长时间挂在脖子上,也轻若无感,舒适自如。耳机采用了入耳式耳塞设计,即使是在运动时也不容易掉落。
  佩戴方面,QC30和随身星Pro的表现更好,佩戴较为舒适,适合长时间佩戴。当然,1000X在佩戴一段时间后也会逐步适应,只能说上手没有QC30简单直接。耳塞方面Bose的鲨鱼鳍设计更为舒适,1000X的耳塞在更换后小编感觉没有自带的那副降噪效果好,这点还是望大家自行测试。
  另外在续航方面,三者表现相当,满电情况下10个小时的使用时间完全没有问题。正常每天使用4-5个小时,2天一充让人比较满意。对于经常出差坐飞机火车的用户来说,续航完全够用,且无需担心在路上没电的情况发生。
  降噪对比
  三款耳机的主打功能都是主动降噪,对于用户来说,该功能也是最为重要的特点。在对于低频部分的表现来说,三者表现差距不大,QC30则会更好一些,随身星Pro相对较弱。毕竟QC30会对低频有更好的降噪功效。在中高频方面,1000X的入耳式密闭性设计反而比QC30的鲨鱼鳍表现差了一些。得益于鲨鱼鳍耳机套的材料和特殊的密封性能更好的将高频噪音阻挡在外,所以噪音最终传入耳内的量会比1000X少了一些。对于并不适合完全降噪的环境下,比如在地铁中,在噪杂的环境下想清楚地听歌,同时又不错过报站提醒。那么QC30则只能选择关闭降噪功能来解决,而1000X开启了自适应声音控制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相比以上两者,随身星Pro的降噪功能稍弱,打开主动降噪后对于环境音没有选择性的过滤,同时无论是低频、中频还是高频噪音,只能说仅具备了较为基础的降噪功效。FIIL随身星Pro的降噪可以理解为抵消了部分低频音,另外让一部分中频音变得更加柔和,但白噪声相对有些明显。
  另外,SONY WI-1000X隐藏了一个非常好用的降噪功能,就是自动优化。该功能是默认关闭的,在特定环境下可以由用户手动开启。长按右侧颈环处的降噪按键,耳机中会自动播放一段音乐,之后自动优化功能将被开启。如果是在飞机或高铁上开启了这项功能,那么降噪功能会更为升级,根据当前的气压进行自动优化,此时SONY WI-1000X的降噪和音质完全可以将QC30秒杀。
  总体来说,Wi-1000X和QC30的降噪效果都非常好,均属于目前的第一梯队。但是大法的黑科技“自动优化”让WI-1000X具备了QC30无法企及的深度降噪程度。随身星Pro在降噪方面的表现一般。
  音质对比
  音质方面,其实三款耳机的音乐表现并不是同一个类型。1000X保持了索尼一贯的“索尼风格”,低音部分会明显感受到索尼特有的音染,对于高音的解析度更好。而QC30的声音是Bose一贯的宽松调音风格,低音较为宽厚,中高频稍显暗淡,不过给人的感觉相对放松和谐。也就是说,1000X在舞曲和流行乐方面优势明显,而QC30在管弦乐和清新音乐方面会有不错的效果。随身星Pro可以保证重低音的输出,人声稍脆,宽松度不高,细节的处理中规中矩。作为一款千元机耳机来说,音质可以说是达标的。音质方面的感受较为主观,因人而异。所以对于想购买耳机的同学,建议可以到实体店实际感受一下,选择适合自己风格的设备。
  其他对比
  人工智能是FIIL随身星Pro的一大卖点,同时这也是Pro版区别于NC版的地方。百度DuerOS(百度度秘语音助手)的加入让FIIL随身星Pro变得非常聪明。耳机可以“听懂”并“学习”用户的需求,主要通过动动嘴就可以轻松实现语音搜歌和语音助手等功能,真正做到解放双手。
  度秘语音助手不仅可以为用户找歌、问天气时间、听新闻、听书,还可以控制音乐以及参与知识问答小游戏。有何需求,只是一句话的事。我们只需双击FIIL随身星Pro的开机键,耳机中提示音出现后,就可以进行人机互动了。例如,我们只需说出“播放一首汪峰的歌曲”,就可以听到喜欢的音乐。除此之外,还可以语音提问,“翻译一下 ‘I want you’”、“《歌手》的冠军是谁?”等等问题,搭载了DuerOS的FIIL耳机都能解答。DuerOS的赋能让FIIL智能耳机的功能更加多样化,服务更加智能化,为智能耳机市场开拓出了更大的空间。
  WI-1000X和QC30都没有配备人工智能,在这一点上随身星Pro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总结:
  SONY WI-1000X、Bose QC30和FIIL随身星Pro这三款颈挂式蓝牙无线耳机,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其实还是较为明显的。SONY WI-1000X在工艺设计方面更为先进,尽管相比QC30重量重了7g,但在实际使用中佩戴感不明显,从颜值上来说也更具科技感和时尚感。QC30则以佩戴舒适的鲨鱼鳍耳塞具有一定优势。随身星Pro设计轻薄,佩戴更加无感,更适合在运动中使用。在降噪和音质方面,三者都可以满足用户们每日生活出街所需。但如果是对于降噪和音质要求较高的用户,TechWeb更为推荐SONY和BOSE。人工智能是2017年的热门话题,同时也是可穿戴设备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随身星Pro在这一点上具备了不错的超前意识,AI加持的耳机也会更加懂你。总而言之,追求外观和音质选择SONY WI-1000X,舒适的佩戴感和降噪选则BOSE QC30,运动和人工智能交互选择随身星Pro。同时随身星Pro大大低于前两者的价格也让其具备了极高的性价比,如果预算没有那么多的同学不妨考虑一下FIIL随身星Pro。


关于bose
Bose公司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工程教授Amar G. Bose博士创建于1964年,是世界上最早的扬声器生产商之一,也是业内“原音重现技术”的革新者。

早在1950年,还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攻读研究生的Amar G. Bose博士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当时的扬声器并不能很好地传送真实自然的声音。对科学的满腔热情促使Amar G. Bose博士开始了对声音及心理声学的研究探索。通过对人类感觉还原、电子感觉还原的声音与电子仪器测量的声音之间的深入研究,Amar G. Bose博士发明了新的音频技术。

1968年,Bose率先打破传统并摆脱巨型设计,发明了901®直接/反射® 扬声器,让您在房间的不同位置都能感受到自然和真实的立体声效果。该项发明在国际上广受赞誉,并以此建立了在业界的口碑。

Bose在科技上的新发明层出不穷。音频导波管扬声器技术是Bose历经14年的研究成果,并获得美国发明家奖,应用到此技术的民用产品有Bose的Wave®系列产品。

传统观念认为,美妙的音乐中非常重要的低音部分,往往要用很复杂的系统甚至巨型的扬声器才能表现。而Bose发明的音响气量流扬声器技术正是突破传统,既能重播出富有气势的声音,又摆脱了巨型复杂的设计。手掌般小巧的Bose致宝箱能够传送出丰富的立体声效果,绝对是前所未料的奇迹。

在大型场馆扩声系统应用领域,Auditioner® 试听系统是Bose公司另一项技术上的突破。在建筑物还未开工前,甚至只有建筑的设计图,试听系统可以有效帮助专业音响设计人员挑选最适当的音响配置、选择最佳的安装位置,可以有效降低工程风险并达到自然、清晰的声音还原效果。

Bose Lifestyle® 悠闲智能家庭影院系统开创了一体化家庭影音的系统解决方案,体现了崭新的概念和尖端科技的完美结合,不仅表现效果令人震撼并且作使用非常人性化。

今天,Bose 的声音遍布全球,从奥林匹克运动场馆到西斯廷教堂,从美国航空航天局到日本国家剧院。无论在家中或是路上,无论是大型户外场馆或是高端商业场所,您都可以听到一个广受推崇的品牌,那就是Bose。

Bose公司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工程教授Amar G. Bose博士创建于1964年,是世界上最早的扬声器生产商之一,也是业内“原音重现技术”的革新者。Bose总部位于美国麻省,在全球设有5个工厂和21家分公司,在全球拥有员工近万名,近千名科学家及工程师在美国一流的实验室内致力于纯科技的研究,并不断推陈出新,屡获殊荣。

Bose公司以“尽探索之力,享音乐之极”为经营理念,将企业100%的收益都毫无保留地全部投资于企业发展和产品研发。经过40余年不懈的研究与创新,Bose现已诞生400多种创新产品,共获得100多项技术发明专利,并在不同领域屡获殊荣。Bose的产品已经被广泛运用于高端家庭音响、专业场馆音响、航天以及高档汽车音响等领域,同时Bose的品牌也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品质与完美的象征。

Bose公司一直致力于将尖端科技与人们的需求相融合,力求研制出高品质影音产品。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揭晓的2006年“21世纪奢华品牌榜”全球顶级品牌榜上,Bose是音响品牌中唯一连年进入前20位的世界顶级品牌。

博士视听系统(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8月,是由Bose 公司在中国独立投资的分公司,其主要职能为大中华区的市场销售及物流分拨中心,以提供更直接的演示及服务,更好地将Bose的产品及技术与Bose大中华区域的消费者一起分享。
更多相关: 降噪耳机BOSE索尼FIIL
 网友评论
 编辑推荐
  • 2019视听行业万里行之走进企业武汉
  • 2019视听行业万里行之武汉
  • 北京InfoComm China 2019展会
  • 独家策划:北京IFC2019不落幕展精彩抢先看
  • dBTechnologies品牌故事:核心竞争力来自原创和性能
  • 精益求精,缔造完美品质—George Krampera,一生追求完美声音
  • Crest Audio(高峰)-站在创新的高度 俯瞰市场之所需
  • KV2 Audio:音频行业的先行者
设为首页 | 商务信息 | 音响资讯 | 本站动态 | 付款方式 | 关于音响网 | 网站地图 | 网站RSS | 友情链接
本站网络实名:音响网 国际域名:www.Audio160.com 版权所有.1999-2019 深圳市中投传媒有限公司 .
邮箱:web@audio160.com  电话:0755-26751199(十二线) 传真:0755-86024577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听学院-商家论坛群: 视听学院-商家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