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这个春天,传出一个个关于文化旅游的好消息:3月20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亮相;3月22日,国务院《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蓝图已绘,机构已定,心向诗和远方,必将迎来华夏春色,满目繁华。
茅台天酿景区观景平台
从“到此一游”到深度文化体验
“生生不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变成旅游工艺品;农副土特产品变成旅游商品;乡村山居变成民宿;传统民俗变成旅游新体验……如今,文化旅游拓宽了各地农民居家就业和增收致富的门路,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从南到北,从山村到城市,从观光到体验,旅游业已成为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
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成为“五大幸福产业”,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从自然风光游到文化旅游;从浅层的“到此一游”到深度的文化体验,文化丰富了旅游的内容,也提高了文化附加值和旅游品质。”
《天酿》剧照
如今,文化旅游正成为传统景区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以景区中最受欢迎的文化演艺为例,利亚德集团励丰文化开创的沉浸式展演创新体验4.0模式正成为传统景区活力再现的引爆点。正如茅台《天酿》剧目,以“深度体验”为前提,创新国酒文化的叙事概念,在国酒源地的山水空间中,以震撼的方式将独特的酿酒工艺与人们深度品鉴国酒文化内涵的体验相融合,让人们渐次进入了解、沉浸、参与到巅峰体验的至高境界。
避免文化和旅游“两张皮”现象
“单纯的照搬和模仿并不能达到投资预期。前几年所谓的世界顶级舞台秀层出不穷,可结果是纵然有绚丽的舞美,也拯救不了内容的空洞,不能打动观众,所谓的‘大制作’成为‘大包袱’。
文化有文化的逻辑,旅游有旅游的逻辑。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大有学问,不是想当然就能做好的,也不是砸下钱就能实现的,而要多从文化内容和精神情感上深度挖掘,讲好故事、谋好项目、做好产品。如果文化和旅游只是简单相加,各地虽有名人故里、历史典故,但仍是千城一面、千村一面、千景一面,没有特色和个性,不能打动人心,不能找到和现代人的情感共鸣;如果文化+旅游只是概念炒作,就会在热闹一时后,留下烂尾的文旅小镇和门庭冷落的人造景区;如果文化和旅游还是“两张皮”,就会造成旅游地产的大行其道和旅游商品的大同小异,旅游体验冰冷乏力、没有故事和温度,行之不远。”
成都“水韵天府”都市旅游休闲街区
以利亚德集团励丰文化携手成都市武侯区政府、成都市文旅集团策划实施的“水韵天府”都市旅游休闲街区为例,便是从文化内容和精神情感上深度挖掘,将建筑、景观与业态相融合,创意性地提出了情景式消费的活态展览体验新模式,打造成都人逃离都市的“第三地”,让旅游传承起当地文化记忆。
文旅融合需要系统思维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这成为近年来文旅融合的共识,也指导着各地的实践。一个节日,给游客带来别样的体验;一台旅游演艺,给游客带来一个留下来的理由;多住几天,直接拉动旅游消费多出几倍。
文化丰富了旅游的体验,旅游为文化的保护、开发、传承、弘扬提供了资金和渠道,文旅融合实现了良性循环、合作双赢。文化的基因优势在资源,而旅游的基因优势在流量。如果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无资金的支持、无人员的参与,就只能是‘养在深闺’。正是因为有旅游的支持,获得了资金和人气,文化也获得了新生和发展。”
《又见平遥》剧目
文化的内容是灵魂,是情感与心灵的历程,旅游是载体,通过旅游的行为承载文化的内容,形成“灵魂附体、模式落地”的关系。如今,在文化产业视角下的“新常态”中,利亚德集团励丰文化也依托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用新的系统性机制创造共融共生的服务新模式,包括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研发支撑与科技服务以及投融资运营服务等,从而服务于旧城改造与城市更新、景区提升与产业升级、公共文化与产业融合三大领域。
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将在哪些方面着力?业内人士给出了系统思维和实施路径:
在充实旅游内容方面,要科学利用传统村落、文物遗迹及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艺术馆、世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文化场所,开展文化、文物旅游,推动剧场、演艺、游乐、动漫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开展文化体验旅游。
在提高旅游产品品质方面,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提升传统工艺产品品质和旅游产品文化含量。
在运营模式方面,要推动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细高效方式转变,从企业独享向社会共建共享转变,从景区内部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转变,实现“旅游+”和“文化+”的双链互动。
在营销方面,进一步提高景点景区、饭店宾馆等旅游宣传推广水平,深入挖掘当地文化,展示地区特色,做好商贸活动、文化节庆、体育赛事、知名院校、城乡社区、乡风民俗、优良生态等旅游宣传推介,用文化提升旅游整体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