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进入市场的中国剧院越来越多,然而满足演出的优秀节目却乏善可陈。如何解决当前发展中的矛盾,是剧院在生态不利环境中获得新生的关键所在。
以目前管理模式来看,其中一部分剧院采用了院线统管的形式,如保利院线、中演院线等,它们可以采用“全国一盘棋”的节目派送模式,从而解决节目短缺的一时之需。但还有很大一部分剧院采用的是自营的模式,如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东方艺术中心、苏州大剧院、西安音乐厅等,它们的节目全靠自己筹措、生产。很难有新生的地方剧院像苏州大剧院那样拥有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合唱团、签约艺术家等多样化、综合立体的自主生产的团队,此类剧院可以彰显个性艺术主张甚至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在自为系统中完成节目的生产、演出及观众对节目反馈意见后的修善。
但即使像上述两种运营模式的剧院(院线、有自主生产能力者),也不可能完成所有节目的需求。所以,很多地方剧院变成了“出租方”,这种状态下,节目的质量难以保证,运营管理难以规范,如送票之法破坏了观众的正常消费意识。基于此,笔者经调研后认为,资源共享是目前中国剧院突破瓶颈、发展自我的重要手法之选。
首先,要从宏观构思与自我定位上确立方向与品质层级
地方剧院立足本地区文化构建并服务于大众音乐文化需求是基本任务,以个性艺术创造性发展而为本地乃至全国文化引领做贡献是其功能的深化。因此,在剧院运营伊始(如每年的演出季筹措时),全面规划目标,厘定剧院发展的品格与维度,宏观筹措剧目,落实演出的节目及艺术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这一宏观规划中,认清自我能力与业态环境是关键,如自己的生产能力或本系统内所能调配的资源、观众的审美需求及文化建构的方向等。此类节目大致要占全年节目的三分之一份额,才能具有定调之需。
新加坡华乐团的何伟山在其剧院运营管理班上让来自全国的剧院老总们分别设计出三个单位的、三个个人的业务发展计划。以我来看,其做法一是要让全国剧院经理们知晓自我并了解他人,为打通全国性的资源共享创造条件;二是要宏观构思与自我定位上确立规格并拟定行动计划,以筹措大型剧目计小型节目。只有确立了发展方向及品质等级,才会使剧院运营管理不走样、不偏移,真正实现剧院作为地区艺术殿堂的效能。
其次,要从微观操作上与具体落实中寻找契机甚至捡漏遗珠
地方剧院不能像国家大剧院那样,靠地位而吸引高水平的剧目及艺术家,但可以顺势而为,依据地域性文化或资源优势而达到吸引之效。近年来,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策略使剧院在引入世界级音乐家的节目升级竞赛中各出奇招,他们或眼观六路,或创意无限,调研名团名家在全球的巡演轨迹,并从中发现有无顺道来演出的可能,如祖宾·梅塔、芮妮·弗莱明、卡雷拉斯、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慕尼黑交响乐团的来华演出本来计划只是到京沪的大剧院,但其间又被地方剧院以各地特色而吸引其“顺道”演出。在这场顺势而为的微观操作中,苏州大剧院以其水乡美景为亮点,西安音乐厅以其汉唐古代文化为契机,广州大剧院以其华美的建筑为“诱饵”,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以其现代管理的成熟为筹码等,有的剧院还签订了较为低廉的价格,如西安音乐厅的曹敏说他们签约祖宾·梅塔只用了国家大剧院一半的费用,真可谓捡漏中的典范。在资源共享的观念下,国内外音乐家在中国各地剧院得以尽可能多的亮相,剧院的艺术规格与品级得以提升,这是现代管理赋予剧院的创演活力。
再次,要从创演的充分发展与中国智造的发展上发挥资源共享的潜力
那些有艺术生产能力的剧院在新作品产出之后,不要仅满足于本地的需求,还要有开放的心态而与其它兄弟剧院分享。这其中,各类院线、联盟要充分发挥其协调之力及功能,各承演剧院也要主动出击而来邀请优秀新创节目,这样才能在中国艺术品生产后及时而广泛地展现给观众并及时反馈专家的意见,为智造出精品铺设条件,在资源共享之中充分发挥艺术生产中各方的创造性潜力。
只有将共享观念建立,才能充分利用资源,消解无序竞争,将硬件优势转化为软件实力,将发展初期的中国剧院生态引入到良性循环的轨道。
延伸阅读
剧院闲置、生存堪忧,山西剧院抱团作战找市场
2017年4月21日,临汾市影剧院与太原市话剧团共同签署了战略联盟合作协议,由市话出品的儿童剧《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将于5月底在该剧院演出;由该联盟引进的国内首部以星座为主题的舞台剧《同道大叔十二星座暗黑史》与太原市青年宫演艺中心签约,确定该剧于6月初在该剧院内演出……
这是发生在山西演艺集团演出剧院联盟第一次会员大会上的一幕,联盟单位集体发力,不仅为本土剧团、地方剧院找市场,也为剧院从国内引进优秀的舞台剧目做桥梁,促使演出方与剧院方成功对接。这两项签约,让特意从阳泉、晋城、孝义等地赶来的20多家剧院跃跃欲试,有心通过剧院联盟的东风,培育当地的演出市场。
地方剧院生存堪忧
据统计,山西国办文艺院团共有128个,数量在全国文艺战线中名列前茅,但大部分剧院除了政府出资支持的惠民演出外,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有些甚至生存堪忧。
此次联盟大会上,刚当选的副会长、山西金视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营销总监郭俊莱说,全省各地市人口不少,但是文化繁荣程度不高,文化资源与消费不匹配,这是很多剧院和院团面临的尴尬,尤其是在文化体制改革后,不少剧院要自负盈亏,生存就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
临汾市影剧院负责人表示,以前剧院的主要职能是放电影,收入还不错,再加上政府给的惠民演出的补贴,剧院还能略有盈余,可自2016年以来,随着各大院线的入驻,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临汾市影剧院票房直线下滑。孝义市的东风剧院也是如此,本土没有合适的剧目,只能外请,可是请一部剧目的费用太高,如果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必然卖不出去票,所以剧院也只能承接惠民演出,以及一些大型会议,基本上也是靠政府补贴度日。
是地市的老百姓不愿意看演出?还是优秀的演出院团怕条件不好不愿意去地市?晋城市泽州影剧院,算是特例。该剧院不仅成功邀请了《二泉映月》《红旗渠》等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优秀剧目,还邀请了由刘晓庆主演的话剧《风华绝代》,观众购票非常积极。通过这些尝试,该剧院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剧院的使命就是演出,只要我们坚持就能做好。现在请演出团是很贵,比如《风华绝代》的成本就高达28万,但是对于中老年消费群体来说,刘晓庆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偶像,他们就愿意走进剧院看戏;儿童剧很有市场,但外请剧团也很贵,我们通常就会找赞助商,这样成本就能锐减;国家艺术基金的优秀剧目,有些是零演出费,只需要负担剧团的食宿、交通就好,这样卖起来票就没有任何压力。”泽州影剧院负责人说,老百姓不是不愿意看戏,演出方更不会挑剔演出的场地,只要培育一个好的演出市场,有好的剧目作为支持,剧院就能从尴尬中找到生机。
团体作战共找市场
“山西演出剧院联盟”成立于2015年,通过联盟这个平台,有专人为演出团体找市场,为演出场所找剧目。之前,山西省京剧院的儿童剧《孙悟空大战白骨妖》就成功推广,在各地市巡演,今年甚至还走出了山西,在上海各小学巡演100场。如今,剧院联盟又吸引了各地市的剧院加入,目的就是让剧院回归根本职能,演出能常态化,把市场培育起来。
郭俊莱算了一笔账,“以前,大家都是单打独斗。要是单独请某个剧团演出,光道具运输、人员食宿、交通的成本就非常高,如果全省剧院联动起来,以集体打包的形式来对接演出团方,费用就能节省很多。比如在太原演完就能去榆次,再者长治、临汾等一条线下来,各地市院团的购剧成本就会降低很多,市场也就可以慢慢培育起来。”就拿山西大剧院来说,归北京保利院线运营管理,集中采购、集约经营,跟剧团签约时就签订了全国巡演的项目,可以在保利旗下的30多个剧院演出,这样的打包价格肯定有非常大的优势。同样,山西有不少专业的艺术院团,新创、经典剧目不在少数,如果联盟化运作,可以推荐该剧巡演,对于演出方来说也是非常有吸引力。剧院有了生命力,有戏可演,更多的演出团体能进驻到剧院里丰富观众需求,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走进剧院。
不过,协调近30个剧院或院团统一行动,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毕竟对于欣赏剧作来说,众口难调,或许太原人喜欢话剧,晋东南人民就喜欢歌舞表演呢,怎样来处理共性和差异性?郭俊莱说:“先由小型演出到大型演出过渡,由低成本、低票价运作到高成本过渡,由单一的剧目到多元剧目过渡,慢慢培养市场,培养观众的消费观念。”就拿之前提到的临汾市影剧院来说,此次与市话签订了儿童剧演出协议,最为受益的就是观众了,因为采购成本降低了,票价就降低了。临汾市影剧院负责人说:“我们以前也举办过儿童剧演出,但大多是演出公司办的,票价太高。现在我们计划每个周末演出一场儿童剧,最高的票价也就是100元出头,我们计划通过联盟再对接好的剧目,把市场培育起来,其他就水到渠成了。”
请进来,是剧院联盟最主要的职能,把省内的优秀剧目推广到全省各地市,把国内的优秀剧目吸引到山西来,而在未来,走出去也是该联盟需要做的最为迫切的事情。
来源:音乐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