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中国电子音响行业的丹麦考察交流活动有一项重要任务是前往2家与音频紧密相关的创新孵化园交流学习。
10月7日一早我们首先到访中丹创新中心。2015年哥本哈根大区投资促进署与中国电子音响行业协会联系希望合作创立一个孵化器,当时我们推荐了一家有丹麦背景的会员企业参与了该孵化器的投资。2016年开业时,协会组织了一个代表团参加开幕典礼。经过几年的发展,这个孵化园发展得怎样呢?
中丹创新中心目前占据了2个楼面,每个楼面约有1千多平方米,其中4楼整个楼面的创新项目都是跟音频相关的,叫Sound House。据该中心项目经理Jimmy介绍说这个House是丹麦唯一的完全针对音频的孵化器,从这里已经走出去好几家成功的音频企业。几年前我们代表团见到的一个3人组成的音乐节音频产品的开发创新团队,他们拿出的实验样品还非常的原始粗糙。但是经过几年的发展他们现在已经是一家有一定规模的音乐节周边产品的制造商。
丹麦国土面积很小,人口也只有500多万,但丹麦孕育出了好多好多在某些细分领域内世界顶级的品牌和公司,像马士基的物流,嘉士伯啤酒,Oticon的助听器等都是耳熟能详的品牌。丹麦资源没有挪威丰富,所以只能通过不断创新来寻找生存的基础。
听到一个跟我们音频相关的创业故事。北欧音乐节特别多,有音乐节就会有酗酒,酒后伴随快节奏的音乐有人癫狂,有人需要发泄。而这时的音箱往往成了那些酒精上头的疯狂者的发泄对象。有人就想能否提供一款可以任由人践踏而不坏的音箱,他要像一只不死鸟,任你百般摧残,我却依然欢歌笑语。这款产品上市后果然大受欢迎,至于外观样貌,他生来就是要被摧残的,就无缘漂亮和精致了。
10月11日我们拜访的第二家孵化园是利用B&O老厂房改建的,叫Sound Hub。带我们参观交流的是该孵化器的CEO Peter先生。Peter先生也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上次代表团来丹麦考察也是Peter接待的。Peter原来是B&O的CTO,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退休后一直致力于扶植年轻人的创业工作。
这次对B&O老厂房改建成创新工场,Peter倾注了大量精力。B&O这个老厂区建造于1958年,建筑面积有20000多平米,目前规划都用于创新工场。
Peter给我们介绍了为什么要创立这个Sound Hub。Sound Hub位于丹麦的西北部一个叫Struer的小镇,人口不多,但当地有一个世界闻名的企业,B&O。由于全球制造重心的转移,Struer本地也不再是一个电子产品的制造中心。但当年围绕着Struer的相关配套产业依然还有很多,周边有2个著名的高校,奥尔堡大学和奥胡斯大学。最主要的是一批行业顶尖的技术专家可以作为创业导师来辅导那些创新项目。
另外,B&O是一家顶级音响制造企业,在老厂区已拆除了生产流水线,但坚固的地下结构和空间依然保留了非常完善的各类音频实验设备,像超大空间的消声室,震动和老化设备都很齐全。
目前Sound Hub里有100多个项目正在推进,我们到访当天在奥尔堡市正好有个创新展览会,所以没能见到创新工场的项目团队。但Peter跟我们详细介绍了一些创新的项目。在这里孵化的创新项目有来自荷兰、美国、澳大利亚以及丹麦本土的,涵盖了扬声器、游戏类、专业音频处理、听力改善、健康、智能人工、场馆声学等。Sound Hub为创新项目提供项目立项、团队建立、创业融资、项目辅导等全方位的协助,每年还举办多次面向全球的创新比赛。
Sound Hub免费提供为期几个月的创业培训课程,每个月会集中几天请导师讲解一个创业团队必须学习的项目管理、团队建设、融资方面的知识。Peter特别强调欢迎中国的创业团队去丹麦参加短期的培训或项目交流,他们可以提供非常全面的指导和服务。看到几个已初步达到商业推广价值的项目,我们代表团的小伙伴已忍不住提出进一步合作的希望。
是的,丹麦人口和国土面积不大,但他们多年在音频领域积累的技术研发能力以及前瞻性的学术研究对于中国今后音频产业进一步的拓展有极大的帮助,中丹两国互补性强,丹麦的创新研发能力与中国快速制造能力的结合是一条相得益彰的双赢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