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或见到这样的场景:
培训的人,嗓子必然会沙哑,
公共场合的广播总会出现麦克的啸叫声,
几百人的会议厅,领导的讲话总是听不清晰,
……
这种时有时无,但必然会发生的事情,最大的原因,
有可能是因为使用的麦克风不够专业或者是使用的音箱系统不够好。
音响器材绝大部分都已经数字化,有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音色等式的两端——输入和输出——本质上仍然还是模拟的。如同音频专家开始拥抱数字技术一样,IT工程师也开始研究声学语言。而他们遇到的第一个障碍往往是网络会议和讨论系统。
第一:清晰度是关键
首先,音质的含义并不绝对。而是取决于环境。“音质好”的语音与“音质好”的音乐含义并不相同。原因如下:
音乐关乎保真度。在音乐方面获得良好的音质,需要再现乐器完整的频率范围。基本频率与泛音频率的和谐融合能够产生超凡美感,而房间内的回响能够进一步提升这种感觉。
而另一方面,语音关乎的是清晰度,这就很不一样了。清晰度的终极目标是能够简单分辨说出的每个字是什么。看起来很简单,对不?可实际上,噪音带来的干扰对我们准确感知语音有显著影响。
你试过在古老高挑的礼堂中聊天吗?延时反射能让音乐更加丰富,更加庄严,但却是清晰度最大的敌人。
语音清晰度在企业、机构及政府环境中都是最重要的。你希望CEO的演讲声音不错。你希望学术报告能被充分理解。议员们希望大家听到自己的声音。在会谈或会议中可能会影响可听度的因素都需要减轻或消除。
第二:一切从话筒开始
系统的音质由最弱的环节决定,因此在来源就捕捉高品质的音频便至关重要。而话筒仍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出发点。
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使用不方便的会议麦克风,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会议过程、时间等产生影响,比如延长会议时间、耽误会议进程等。
在会谈室或会议室中主要使用的话筒种类是支架安装式和佩戴式。表面安装式或悬挂式话筒等特殊种类也不少见。对于语音及演讲等使用情景而言,某些设计元素是共通的。大多数都会带有内置防喷罩和减震架来将噪音降至最低。大小、形状、重量和观感也是重要的设计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