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且不论视讯及灯光部份,其实音控人员(Sound Man)的专业与否,是一场音乐会好坏的关键人物。
音控台是整场音乐会舞台的扩声心脏,它的主要功能是可以混合,平衡和添加效果,声音的来源。多个控制台,可用于在一个单一的声音增强系统的不同应用。音控台必须位于正面操作人员可以看到在舞台上的动作,听到扬声器系统的输出。
有些演出人员对于PA音响收音工程的步骤和工作模式不太了解,便容易在演奏时遇到问题不知如何克服。比方说听不到自己演奏的声音,常常不明白到底是监听喇叭(Monitor)的问题,或是收音麦克风出问题,还是自己的乐器输出有问题,而鼓手会怀疑是不是自己打鼓的力道轻重不恰当所导致。所以乐手、鼓手、歌者与音控人员保持愉快良好、开放性的互动合作关系是很重要的。
基本上演唱会有分硬件和软件两项工作型态的人员。
硬件上包括搭建舞台及音响、灯光的设备工程人员,如舞台架设工程师(负责执行舞台设计案,包括舞台本身、灯光、音响的架设、搭建及拆除)、现场灯光师、音控师、舞台总控等。
而单就音讯而言,音控人员必需了解每样乐器的音色带宽,以其专业收录每样乐器的声音传送至音控台,再过滤噪声干扰后输送声音出来。
有些当红的大团巡回表演时有阵仗排场,除了有几辆货柜车才装得下的专属灯光、音响器材、舞台搭建设备及必备的乐器效果器等之外,身旁总包围着经纪人、私人助理、造型师、技师团、甚至还有专属保镖团等,再加上许多的工作人员。
一、音控摘要
PA 系统
PA的定义:所谓的PA从不同专业层面理解有所不同,Professional Audio或Public Adress,也就是公共广播,PA的要求就是用高效率音响传达讯息给听众,所管的只是声音有传递出去,有被听众所接受到,至于好不好听就没有特别要求了。
要有好听的声音,因此出现了分音路高音质高效率的扬声器,让演唱会的声音可以更清楚且不失真的传到听众耳朵。
再来就是监听系统的诞生,在以前是没有监听系统的,所以乐手很难听到自己的声音,而监听系统的出现等于给了在台上表演的乐手另一对耳朵,让他们可以清楚地听到自己的声音。
早期的音响没有SR,因此演唱会上的音控师做的工作比较像是SR而不是PA(Public Adress),因为他们是要把好听的声音传递给听众,而不是单纯的把声音大声地播放出来而已。而表演当中P.A.人员却对这些并非从头到尾一直存在的声音浑然不觉缺乏敏感,也都可能大大影响到整体演出的水平。
SR系统 (Sound Reinforcement) 音效强化系统
随着时代潮流与科技的进步发现了以往的PA系统已经不符合听众高层次的需求了,因此才有SR强化声音的角色出现,SR的要求就不是单纯的把声音传递出去了,但可能是因为SR的观念比较少人知道。
除了让每个正在演奏中的乐器都尽可能能够被清晰听见在走什么旋律声线之外,每个段落该特别强调什么乐器的表现,哪一小节轮到谁站到前排Solo,她的声音就刚好适时地被推出来,这就已经需要先有一定程度的熟悉了。
光是在舞台上送到乐手耳中的监听喇叭中,每个乐手彼此要求需要听到哪些乐器音量的不同比例,就可能直接影响到乐团在台上会不会因为听不清楚某些声音而导致掉拍或走音的重大失误了。而台下会众所听到的声音,都是音控台将领会者、演唱者、贝司、爵士鼓、钢琴的声音讯号都以最适当的比例,传送到所有会众。
台下喇叭的输出是为教会会众服务的,是所有人、乐器努力及技术结合的总呈现,在决定各种音源取舍的次序上,会定为定一优先考虑,此原则至为重要,各种问题的解决,也优先考虑此原则。
台下喇叭只有输出,少有输入媒介,很少造成音控问题。台上喇叭是台上敬拜团各成员(主领、伴唱团、各乐器乐手乐器)的输出 ,数个麦克风则是输入工具。
基本喇叭音源介绍:
1.台下喇叭(会众喇叭):台下会众听音空间需要 的优先性考虑,一般来说音控手满足各方需求的优先次序为:会众>主领>其他人的需求。
2.台上监听喇叭+乐团喇叭:麦克风→混音器(Mixer)→台上喇叭→(其中部分声音进入原来的)麦克风。
3.全台 =台上+台下喇叭:因喇叭的不同,自然形成2个相对独立听音空间,分别是「台上空间」及「台下空间」。
此二空间的区隔经常造成音控问题的沟通不良。简单的说,「台上空间」某人听不到自己的声音,不代表「台下空间」的会众听不到某人声音,有时甚至可能会众认为那个「台上某人的声音」音量已经过大,需要减低音量才对。
二、常见收音种种
一般音源导线超过约6公尺讯号就会开始耗弱,而经DI Box以后出来以麦克风的线接3 ~50公尺都不会失真,况且又有一个输出导孔到AMP(乐手自己的喇叭), 可以当自己的监听用,即使调再大再小声,也不会影响进PA的声音。
所以,一两千块的DI Box是乐手可以考虑的!!PA的基本架构是在台上收音,然后经由一个很长的接线,叫做Snake送到音控区的混音器,此时音控可逐一调整各个乐器的音量,音色,接什么效果器,要不要录音......等等。
然后将处理完成的讯号,分别传送给音控区的主扩大机和监听喇叭扩大机,而主扩大机传送讯号到主喇叭(听众所听到的),另外监听喇叭扩大机传送讯号到台上的监听喇叭(乐团乐手所听到的)。
那另一种收音方法就是用麦克风架在每个乐手的音箱外放着收音,这样的音效比较混浊没那么清楚,而且会导致某些乐手的因为听不太清楚自己的声音就私自调整自己的音箱。
这样可是会影响到音控台好不容易调整好的环场效果,因为这样的主控权却在乐手而不是音控台,所以即使有突发状况,音控台也调整不到啊!
麦克风的使用:
有线麦克风,大多定向性不佳→ 敏感度【sensitivity】要调低,嘴尽量靠近麦克风。
无线麦克风,大多定向性较佳→ 嘴可以离麦克风远一点,敏感度【sensitivity】要调高(降低喷气爆音)。
个人音质调整用EQ(Equalizer均衡器):
改变音色的快捷方式,比较常用于外场。但正本清源之道在于改变麦克风的:
1.角度
2.距离或把麦克风换掉才能根本解决问题。
三、其他
在较大的场地表演:所有的乐器(包括鼓)的声音都会经过PA再送出来,所以现场的声音是由一到两个音控师所控制。
监听部分可以在舞台边独立完成,可以随时配合乐团的需要。而绝大多数都是靠2位以上的音控人员来完成。
一个负责外场的声音(台下的Balance),一个负责内场(台上的Balance)。再更大一点的场地,甚至可能会有好几个内场音控,让每个乐团成员都能获得各自需要的音场。
在小型的场地表演:如果在小的表演场地表演的话,有时候只有收歌者的声音过到PA,其他乐器的声音没有再经过PA,也就是说现场听到的声音大都是由乐器本身或是音箱所发出来的。
音控师会在整个表演的过程中,随着音乐的变化随时调整乐团的整体平衡,大部分的音控师都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水平。试音的时候他们必须一一检视每个声音,而试奏的声音必须依赖优良的音控人员调整到最佳的状况。
音控必须以会众的立场来调音,因为乐团的意见虽然是重要的参考,但若令会众不舒服,就必须找到一个平衡点。
发音始终不准的歌唱同工,或是拍子不稳、和弦常弹错的乐手,可以减低他的音量(甚至关闭),以避免影响整体演出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