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演艺大世界”演出近4万场,将以演艺产业带动流量经济
2020-01-14

2019年,上海“演艺大世界”举行商业演出接近4万场,超出年初预定1.5万场次的目标,展现出“流量经济”的蓬勃态势。


有统计显示,刚刚过去的2019年,上海“演艺大世界”举行的商业演出,已经接近四万场。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数字,不仅因为它大大超出了去年年初预定的年演出1.5万场次的目标,接近东京演出市场,更因为它展现出了“流量经济”的蓬勃态势。

对文化市场来说,“流量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学范畴中的概念,一种因为生产要素和资源流动而产生效益的新的经济形态,生动地显示了城市文化的活跃度和市民的参与度。根据经济学界的预测,到2025年,全球流量经济对世界GDP的贡献价值最多可达4500亿美元,占全球经济增长的15%-25%,其中文化艺术市场的占比不可小视。

演艺产业完全可以成为发展流量经济的有效抓手:吸引更多旅游者——也就是市场主体——的到访和驻留,从而创造更多产值。国际上一些演艺产业发达的区域,已经为此提供了具有足够说服力的案例。以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为例:前者一年的观众人次大约为1200万,后者则在1300万左右,都超出了当地常住人口数量。百老汇在一个年度演出季中可以为纽约经济贡献125.7亿美元,其中超过98亿美元来自那些为了去百老汇看戏而赴纽约旅游的游客的各种消费支出。

 

上海打造亚洲演艺之都,同样有着以演艺产业带动流量经济的长远考虑。而“演艺大世界”正是在此过程中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上海“演艺大世界”对于流量的拉动,首先得益于地理位置:这是一个以黄浦区人民广场为核心区域,辐射整个黄浦区乃至上海市中心城区的演艺集聚和产业发展区。可以看出,其所在的区域,原本就与上海的黄金商圈紧密交叉,天然具备交通优势和大客流。

但是,要把客流转化成观众,需要丰富的演出内容和节目样态。“演艺大世界”区域内大部分剧场都有各自鲜明的定位,正是依托这些定位鲜明的剧场,“演艺大世界”得以度身定制三大节展:上海国际音乐剧节、上海国际戏剧邀请展和上海国际喜剧节;也是依托这些定位鲜明的剧场,“演艺大世界”得以汇聚戏剧、戏曲、音乐剧、音乐会等各个门类的艺术表演形式,既有引进的经典剧目和首演剧目,也有本土新创剧目和长演剧目,从而吸纳、聚合不同需求的观演人群。

大批首演剧目和独演剧目的落地,同样强化了“演艺大世界”对于流量的拉动力,并且把流量有效变现成了消费力。统计显示,仅去年1到7月,区域内上演的“中国首演”“亚洲首演”“全球首演”剧目达48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总经理张洁对于“首演”“独演”效应有着非常直观的感受:剧场会员中有五分之一外地会员;拎着行李箱来看戏的观众很多;周边宾馆的入住率明显上升。


“演艺大世界”呈现出流量经济的蓬勃态势,更离不开剧场与剧场在一起产生的集聚效应。区域内有22家专业剧场和26家“演艺新空间”,其中人民广场周边1.5平方公里范围内,正常运营的剧场及展演空间21个,密度达14个/平方公里,是全国规模最大、密度最高的剧场群。商业讲究集聚化,能够产生“1+1=N”的效果,演艺同样如此。其意义不仅在于人气的集聚,还在于通过提供多样化选择增加人流的驻留时间。纵观纽约、伦敦、维也纳、悉尼等知名的国际文化大都市,其核心演艺区都具备这样的特点。

种种因素叠加,最终人们看到的,是流量和演艺的相互促进、彼此共生。演出催生了文旅消费的持续热点,带动了流量;流量又反过来成为演出内容和市场优化的有益因子,甚至带动了本地专业院团的创作。来自各方的数据都显示,这样一种良性循环的生态,使得“演艺大世界”在短短一年间品牌和平台效应凸显,实现了流量经济的正增长:去年,王珮瑜在上海大剧院举办两场京剧清音会,上座率几乎都是百分之百;小剧场戏曲节去年升格为“国字号”之后继续在长江剧场举办,开幕当天一半的参演剧目已经售罄;上汽·上海文化广场去年全年收入1.3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第三季度光衍生品销售就有近270万元。不仅如此,“演艺大世界”核心区域所在的南京东路商圈在2018年上半年到2019年上半年的时间段,娱乐类消费占比从6.11%增加到9.70%,消费额总体增速达到10.11%,明显高于全市所有商圈增速1.2%的平均水平。

经济学界认为,经济的流量化发展是大势所趋,将极大地推动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以这样的视角来看待“演艺大世界”,其成绩令人瞩目,其未来令人期待。

发布0
加载推荐品牌资讯
相关资讯

版本权所有©1999-2020 音响网™®
 咨询:400-6787-160 0755-26751199(十二线)

触屏版电脑版

企业资讯

  • 音响网
  • 视听号
  • 刷新
  • 分享
  • 我在现场
  •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