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6787-160
音响网(Audio160.com) > 行业资讯 > 音响信息(专业音响) > 中国文化企业报告2014发布 文化科技融合成为主流
中国文化企业报告2014发布 文化科技融合成为主流
更新时间:2014-7-15 9:41:30 编辑:蓝天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 调整文字大小:【
[导读] 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12日发布了《中国文化企业报告2014》,《中国文化企业报告2014》主编、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教授在报告中认为,行政改革与市场化改革一体化持续推进,对文化产业的某些领域带来了冲击,也将在未来为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市场竞争机遇。

  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12日发布了《中国文化企业报告2014》,《中国文化企业报告2014》主编、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教授在报告中认为,行政改革与市场化改革一体化持续推进,对文化产业的某些领域带来了冲击,也将在未来为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市场竞争机遇。文化传媒企业持续进行转型升级,包括一些上市企业为了战略发展也进行了多样性的并购,包括新媒体和手机游戏等方面的扩张型的战略性并购。并购企业主体或者重视平台,或者以其比较雄厚的实力在努力实现企业的产业转型。文化科技融合成为主流。文化科技融合进一步成为政策重点支持的方向,也是多数文化科技企业今后提升附加价值的主要领域。

  报告称,文化产业领域的业态、商业模式和竞争格局都在发生变化,呈现八大趋势。这八大趋势是:市场化趋势快速增强;数字化技术主导的大平台发展趋势显现;传统媒体和传统文化产业将继续遭遇较大幅度的冲击;企业并购增多,未来5年都是文化企业并购的高峰期;企业两级分化加速,由于4G大平台带来的巨大收入,若干网络巨头企业将成为巨无霸企业;企业创业和企业上市将互相激励;传统企业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资本市场(上市企业)出现两级分化。

  据报告主办方介绍,与《中国文化企业报告2012》与《中国文化企业报告2013》相比,《中国文化企业报告2014》从产业格局和细分市场的角度,对于演出和音乐企业、影视企业、动漫与游戏企业、传统媒体企业、新媒体企业、体育文化企业、文化旅游企业、工艺美术与艺术品企业、广告与营销企业、设计与创意服务企业、文化产业园区及运营企业等进行分门别类的细化研究。注重个性案例与共性理论的对接,特别是注重具体而深入地研究企业管理的成功要素和商业模式的具体特点,并进行有深度和有启发的理论评点,以增强案例分析的丰富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中国文化企业报告2014》还推出2013-2014年系列化的文化企业排行榜和推荐榜,其中,以2014年初公布的2013年营业收入为依据评出腾讯控股有限公司、百度网络科技公司、中央电视台、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凤凰出版集团、湖南广电集团、上海广电集团、中南传媒集团、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江西出版集团“中国文化企业10强”;以上市文化企业2014年第一季度市值为依据评出腾讯控股、百度、网易、百视通、乐视网、东方明珠、中国国旅、华侨城、华谊兄弟、优酷土豆、华数传媒、欢聚时代、蓝色光标、新浪、中南传媒“中国上市文化企业20强”。

  另外,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乐视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腾讯控股公司、欢聚时代、尚8文化集团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百事通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保利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被推荐为“中国最具成长性文化企业榜”。广东长隆集团、北京开心麻花娱乐文化有限公司、太阳鸟游艇股份有限公司、鼎盛文化产业投资公司、恒大文化产业集团、湖南卫视、汉字英雄、又见平遥、深圳大盛国际传媒有限公司、北京青青树动漫科技有限公司等被推荐为“中国文化企业最佳品牌”。光线传媒、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虾米音乐、杭州宋城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爱奇艺公司、优酷土豆集团、蓝色光标、横店集团被推荐为“中国文化企业最佳经营案例”。吕焕斌、马化腾、赵依芳、王健林、贾跃亭、雷军、夏陈安、黎瑞刚、梅帅元、陈辉被推荐为“中国文化企业领军人物”。

  陈少峰指出,在以数字文化产业为核心的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主流趋势下,2014年4G网络将带动进一步的文化科技创新,特别是围绕着数字文化产业领域的各种技术服务和产品的创新。预计今后的数字文化产业领域还将突出视频化、语音技术和娱乐产业之间的互动和产业链的关联性。已有的依赖政府资源和变相财政补助的文化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并将因持续面临政府开支减少而需要转变经营模式和探索新的商业模式的格局。新兴的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文化产业类型和政府依赖类型的各类文化传媒企业都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更多相关: 中国文化企业
 网友评论
 编辑推荐
  • 公共广播在暑假旺季占有“一席之地”
  • 毕业季致青春 KTV让你尽情嗨【专题】
  • TAIDEN台电新品首发 无纸化会议系统成主流
  • 专访Sennheiser技术经理陈子骞
  • KV2 Audio:音频行业的先行者
  • 走进FBT  享受原汁原味的意大利之声
  • QSC:从功放制造商到音频解决方案专家
  • 六十八年风雨历程 成就sennheiser传奇之声
音响人物
设为首页 | 商务信息 | 音响资讯 | 本站动态 | 付款方式 | 关于音响网 | 网站地图 | 网站RSS | 友情链接
本站网络实名:音响网 国际域名:www.Audio160.com 版权所有.1999-2014 深圳中投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邮箱:web@audio160.com  电话:+86-755-33018766  传真:+86-755-33010870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