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通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通过上市委审议顺利过会,准备在深交所主板上市,保荐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据招股说明书显示,此次IPO拟募集10.15亿元,其中4.04亿元用于智能产品的精密制造技术改造升级项目;2.58亿元用于总部技术创新研发中心建设项目;1.53亿元用于电声产品的产能扩充项目以及2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股权结构显示,通力科技实际控制人为TCL的创始人李东生。目前,李东生已经控股了5家上市公司,分别是A股上市公司TCL科技、奥马电器、TCL中环、港股上市公司TCL电子和华显光电。如若通力科技后续顺利上市,将成为李东生控制的第六家上市公司。
历年总营收及净利润
通力科技招股说明书显示,随着持续的业务拓展,报告期内公司收入规模逐年上升。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85.08亿元、97.54亿元和100.31亿元
根据招股说明书,报告期内,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公司实现净利润分别为3.47亿元、2.85亿元和3.72亿元。
虽然2021年的净利润有所波动,但是整体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2021年,受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及实施股权激励计提股份支付等因素影响,公司研发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上升,净利润率小幅下降。
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通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声学产品和智能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及销售的ODM平台型企业,基于声学、无线连接及智能交互技术,服务于全球知名的消费电子品牌企业、互联网头部企业,如哈曼、索尼、三星、Jabra、OPPO、阿里、谷歌、亚马逊、安克创新、字节跳动、联想等。公司产品主要包括音箱产品、可穿戴设备、AIoT产品和精密组件及附件等。
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通力科技在音箱产品领域,已经成为全球知名消费电子品牌的重要供应商,根据中国电子音响行业协会数据,公司 2022年蓝牙音箱出货量为731万台,占全球市场份额为14.48%;2022年Soundbar出货量为312万台,占全球市场份额为18.1%,公司的蓝牙音箱、Soundbar产品出货量均居全球首位。
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公司在TWS耳机领域取得快速增长,TWS耳机的销量从2019年的50多万副增长到2022年的530多万副;并在智能手环领域2022年实现销量突破370万个。
在AIoT领域,从2018年起陆续得到阿里、字节跳动、联想的认可,并成为谷歌、亚马逊等智能语音生态链头部企业的合作伙伴。
在精密组件及附件领域,已经具备了精密注塑、软包、中小微扬声器、充电附件等自主研发、生产能力,并于2022年成功开发了AR、VR设备附件,进入到Meta供应链体系。
根据招股说明书,报告期内,公司分产品的主营业务收入构成如下: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音箱产品、可穿戴设备、AIoT产品、精密组件及附件等产品的销售,合计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超过90%。其他收入主要为销售光学膜片及扩散板、视频产品、备损件、模具等收入,占比较小。
主要客户情况
据招股说明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大客户销售情况如下:
据上图所示,公司除与Harman和Samsung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外,还与Sony、D&M、安克创新等全球知名的声学品牌厂商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近年新拓展了Amazon、Facebook、OPPO、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头部互联网企业及消费电子品牌商客户。
研发费用情况
据招股说明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支出及占营业收入比例具体情况如下: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 38,946.41 万元、51,412.66 万元和53,171.14 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58%、5.27%和5.30%。2021年、2022年公司研发费用较为接近且高于2020年,主要系研发人员数量增长导致研发人员的总薪酬上升,以及研发项目数量增加导致公司整体研发物料消耗增加。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858项境内授权专利,4项境外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88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75项,并掌握了多项非专利技术。
风险因素
根据通力科技公布的招股书信息显示,近三年公司资产负债率为72.37%、75.31%及54.95%。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各期均值61.16%、56.54%以及50.06%,通力科技资产负债率略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
公司外销收入占比较高,且主要以美元结算。近三年公司境外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74.23%、73.18%和83.01%,未来若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发生大幅波动及未来公司经营规模持续扩大后以美元结算的销售额和采购额进一步增长,可能导致公司产生较大的汇兑损益,引起利润水平的波动。
公司原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均在80%以上,对公司经营业绩影响较大。未来如果因为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上游产能供给、供应商经营策略调整、不可抗力等因素导致公司采购的主要原材料价格发生大幅波动或出现原材料产能紧张、供应短缺等情形,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盈利水平将可能受到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5.18%、70.03%、74.38%。虽然公司与主要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业务发展较为稳定,但如果主要客户流失或客户经营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等,将可能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