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六、USB音箱,一次失败的探索
|
|
【音响网资讯】
2.1音箱在国外开始进入高潮,是1998年中期,而在整个1999年里,创新的X.1产品在国内市场取得了出人意料的巨大成功。但是奇怪的是,国内的多媒体品牌,并没有表现出国内厂家通常的积极跟风特点,对此纵然不能说是无动于衷,至少算不上十分积极。直到1999年,才有麦蓝这个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小品牌推出了第一款2.1产品,而漫步者、轻骑兵这些数一数二的大品牌,则要到2000年才磨磨蹭蹭的跟进了。
相反,对于一类后来被证明是多媒体音箱史上第一次重大失败的产物——USB音箱,国内的大品牌们却争先恐后扎了进去,最后全都砸在了里面。
也许,微软的错误示范效果,在里面起了不小的作用。
很多人都不知道,微软实际上是做过多媒体音箱的。
当然,这音箱也并不是它自己做的,至少笔者在和微软硬件部门关系最铁的时候,也从没听微软的人说过微软历史上开过音箱生产线,应该是某个美国品牌OEM的产物。但是——
但是,历史上,确实有过一款得到微软承认的、打着微软硬件商标的多媒体音箱。这也是从国内的资料中可以查到的唯一一款微软品牌的多媒体音箱。
这是世界上第一款USB音箱。
1999年,是硬件厂商力推USB接口的一个关键时期——1998年的IT媒体上,还都在说“USB接口在目前还没有太大用处”,2000年,USB已经逐渐成为电脑上必不可少的一个接口。这里面微软的推动作用不小。
1999年,微软硬件有两个产品得到了当年硬件产品的最高评价——一个就是对后世影响深远的IE1.0,世界上第一个成像式光学鼠标。另一个就是USB音箱,然而从今天来看,后者显然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
平心而论,微软这套音箱的素质不错,很多用过的人(虽然在国内用过的人很少)都给了很高的评价,但也许就是这个素质不错,让包括行业内的很多人错把这套产品的好评价当成了USB音箱的好评价。
当时,国内数得上的知名品牌,几乎都推出了USB音箱产品,其中又分为两大派别——
以国立、轻骑兵、漫步者为代表的一派,采用的是微软式的正统结构——即直接把USB声卡和接口做进音箱的电路;而以麦蓝为代表的,则采用了一种骑墙的对此——USB版M200,还是普通的M200,只不过附件里多了一个USB声卡。
但不管是哪个派别,用户很快就发现上了当——这些USB音箱除了多了一个USB声卡之外,和普通音箱啥区别也没有,价格却贵了20-40%。而且关键在于,第一代的USB声卡,性能实在不敢恭维,声音赶不上最普通的花王ISA声卡,而作为占资源较高的USB声卡,在那个CPU性能不高、总线效率较差的年代,这些USB音箱连在游戏中声音不断断续续都做不到。更不用提在当时还没有彻底退出市场的DOS游戏下,USB音箱根本不出声的问题了。
结果,用户很快就清醒了,第一代USB音箱在中国的历史,以全砸在手里惨淡收场。USB音箱的再次登场,要到5年之后笔记本音箱兴起的时代了。
七、一个神话的诞生和一个时代的结束
1999年底,大家关心的是GEFORCE256和它带来的硬件T&L时代以及刚刚披露的诱人的VOODOO5的消息,对于电脑音箱市场,大家都认为20世纪就将这样结束。然而,就在这一年即将走到末尾的时候,一个神话般的产品突然横空出世了。
当然,这就是惠威M-200.
老版的麦博M-200,麦博的第一款经典产品
刚刚进入多媒体音箱市场的惠威,其实是很不成熟的。比方说一个当时很多人就觉得好笑的事情——惠威最早选择的宣传平台,既不是当时最为权威的飞翔鸟,也不是正在飞快上升的短歌行,而是刚刚改版为PCPOP,虽然有名但在音频领域毫无建树的显卡之家。只是在后来,惠威才把自己的宣传阵地转到短歌行上来。
M-200的历史地位,无论怎么评价也是不过分的。它是从1994年轻骑兵推出RDS-1000以来,作为中国多媒体音箱代表的木质2.0音箱发展到最高峰的产物,也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第一款以HIFI理念来设计的多媒体音箱,同时也是作为中国多媒体音箱市场独有的产物——准HIFI多媒体音箱的鼻祖。
但是,M-200的出现,同时也宣告了2.0音箱作为多媒体音箱主流产品的时代的彻底结束,多媒体音箱从此进入了2.1为王的时代。作为一个时代,以这样一个皇者之资的产品作为终结,也算是得其所哉了。
M-200也是中国多媒体音箱历史上最富于谜团的产品之一,从1999年底上市到2007年中退市,这期间M-200到底有多少个版本,没有几个人能说清。但很多老玩家都认为,最好的版本还是最初的这个版本,即粗纹面网的版本。不过这个版本很奇怪的在市场上存在的时间很短,大概只有半年多一点而已。
和后来几年对于多媒体市场的冷淡不同。惠威在这个时候,对于M-200的推出是相当重视的。不仅做了很多评测与广告的正常推广活动。而且还特邀了曾德均大师这样的行业元老来参与推广。并且在转过年来在广东的总部召开了国内多媒体行业的第一次媒体音频专业人员的论坛研讨活动。为此,惠威还专门购置了两辆客车用于参与研讨会的媒体与专家的出行。
实际上,这次会议对于中国多媒体音箱行业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一些后来公认的对于多媒体音箱的认识与定义,诸如多媒体音箱属小功率半自由近声场系统等都是这次会议上所提出来的。而惠威也在这次会议上,信心满满的提出了自己的超高端产品M-200MKII的计划并展示了工程样品。这个M-200MKII并非现在的同名产品,而是一个相当于现在T200B定位的双单声道音箱。
但是,事实证明,惠威这个时候对于市场的预期过于乐观了。历史证明,这个时候的中国市场,并没有做好迎接高档准HIFI音箱的准备,用户还沉浸在多声道系统带来的冲击感之中,而这个市场,是这个时候的惠威所不擅长的。
发觉了这一点的惠威,对于是否要全面进入多媒体音箱市场产生了疑虑与争论,终于,媒体研讨会上乐观的全面入市计划无疾而终,M-200MKII在连新闻稿都发了之后终于宣布取消。蛰伏下来的惠威在疑惑与内部争论中等待着不知何时会来的时机。
八、飞翔鸟的毁灭与短歌行的崛起
2000年5月,一个事件震惊了整个网络IT业,国内最著名的IT技术网站飞翔鸟宣告正式分裂,飞翔鸟硬件站分裂为倚天硬件和ITPOWER两个网站,飞翔鸟软件站和游戏站则彻底关闭。当时在《电脑高手》杂志的笔者曾为此写下一篇沉痛的祭文。
飞翔鸟的真正创始人是谈毅,此人也是国内最初的专业评测人员之一。谈毅和自己的同学孙嘉、MARS(抱歉,忘了此仁兄的本名了),三个同寝室的大二学生在1997年建立了一个个人网站,即后来的飞翔鸟。飞翔鸟最初,和当时众多的网站一样,是完全凭兴趣与义务做起来的公益性网站。谈毅广开言路资源共享的管理方式,为飞翔鸟的火爆提供了基础。到了1998年,飞翔鸟已经成长为拥有超过30人进行更新与维护的庞大组织。
但是,这种凭借兴趣与义务建立的组织,从一开始就是松散而不稳定的。特别是当谈毅于1999年因为个人原因离开飞翔鸟后,在成员地位平等又没有制度约束的情况下,飞翔鸟愈加变成一个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组织。挂名的、出工不出力的成员占了大多数,到了末期,实际还在为网站工作的人,大概不到1/3。
如果还只是一个自由社区的话,那么这都不成问题,但是随着个人网站商业化的大潮,当飞翔鸟开始有了收入的时候,成员内部的矛盾越来越激烈。先是游戏站无疾而终,再是软件站的彻底崩溃与解散(至今,飞翔鸟软件站的数据是为谁所销毁的,似乎依然是个谜案),到最后,就是飞翔鸟旗下最核心的硬件站的大分裂。
随着飞翔鸟的灭亡,飞翔鸟系似乎从此一蹶不振,倚天硬件虽然继承了飞翔鸟的全部信息资源和客户资源,但却再也没有恢复到飞翔鸟昔日的辉煌。而在音频领域里,飞翔鸟的第一权威地位,也从此被新兴的短歌行所取代。
从飞翔鸟的毁灭中,得益的至少有两个网站,一个就是在这之前人气还不旺的PCPOP,由于飞翔鸟的一片混乱,大部分飞翔鸟论坛的会员都投向了结构类似的PCPOP论坛,同年6-8月,PCPOP又作为平台提供者参与了《电脑高手》发起的全国IT技术辩论大赛,从此一炮而红。
而另一个受益者,就是短歌行。但是,显然短歌行并未能从飞翔鸟的教训中吸取足够的经验,我们后来会发现,飞翔鸟身上发生的事情,在后来的短歌行身上再次发生。
短歌行,本是云飞(潘赤忠)在1999年初左右建立的个人网站,但坦率的说,云飞兄在圈内,论音响技术上是把好手,但论起做媒体来说,确实不是个能手。短歌行真正开始成长起来,还是云飞的好友昆冈和飞翔鸟音频论坛的版主刘恩惠相继加入短歌行以后的事情。
这二位哥们确实都颇有做媒体的天分,在随后的岁月里,一主攻软件一主攻硬件,撑起来短歌行的大半边天。特别是恩惠兄,论技术,恩惠当时在圈内也许算不上最好,但他有一样本事却是别人不具备的,那就是出文章的速度和规模极为惊人,甚至他自己都笑称为“快枪手”,而有一样本事是我至今对恩惠佩服得五体投地的——那就是他可以就一个题目反复写出多篇文章,还能写得各不相同自有新意,这个本领我确实自叹不能。
凭借这个本事,恩惠兄在一段时间内几乎包揽了各大纸媒体的音频专题,与当年飞翔鸟的起步靠的是谈毅等人在纸媒的专栏一样,这对于短歌行的起步起了巨大的作用。(此前,有朋友提到短歌行的歌曲下载问题,确实,短歌行的歌曲下载为短歌行的人气提供了相当巨大的作用,但是这是多年之后的事情了,准确地说,短歌行提供歌曲下载的时候,它已经是业内的第一多媒体音频媒体了。在这个初创时期,还是刘恩惠和夏昆刚的文章为短歌行的人气提供了一手的支持)
除了自身的因素以及上面所说的飞翔鸟分崩离析的背景外,短歌行能够成为后来国内多媒体音频的第一媒体,和两个厂家也分不开。
这两个厂家,一是创新,二是惠威。
短歌行最早的出名,其实并非是在评测之类上,而是对创新SB LIVE!声卡波表库的研究。有年头的烧友应该还能记得从短歌行上下载的巨型波表。可以说,由于这方面研究所带来的影响,是短歌行作为媒体而赚下的“第一桶金”。
有趣的是,标志着短歌行的影响力达到最高峰的,却也是和创新有关的,这就是2年之后的,把创新拉下神坛。
而相对来说,惠威给予短歌行的影响,要更为直接。
当然,与前面所说的短歌行自身的原因相比,这两个厂商的影响只是次要的因素,但这种直接因素,同样也是不可少的。就像《微型计算机》已经具备了成为国内第一硬件媒体的潜质,但还是需要一次3D显卡的大规模评测来助其上位是同样的道理。
我们前面说过,惠威M-200最初的宣传平台,莫名其妙的选择了在音频领域毫无影响力的显卡之家。不过很快,可能是由于云飞本人当年在惠威短暂任职的原因,惠威的主要宣传平台迅速转移到短歌行上来。当时对于M-200的全程分析报道以及曾德均大师对于M-200的试听分析等等都发表在短歌行上。而对于惠威发起的媒体研讨会,短歌行也作为特约媒体做了全程的报道。待这一切结束的时候,短歌行已经俨然成为国内一线的音频媒体。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短歌行开始进入自己的黄金年代,团队规模开始迅速增长。不过今天回头去看,短歌行显然重蹈了飞翔鸟的覆辙——短歌行最黄金的年代,成员一度达到近10人之多,对于一个纯粹的专业类网站来说,这显然比当年的飞翔鸟更显臃肿,随之而来的问题,该来的也都会来了。
页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更多相关:
音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