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6787-160
音响网(Audio160.com) > 行业资讯 > 音响信息(音频制作) > 2014小结--动荡的音频行业预测行业走势
2014小结--动荡的音频行业预测行业走势
更新时间:2015-3-5 15:26:45 编辑:温情 文章来源:音响网 调整文字大小:【
[导读]  如果说创新都带有破坏性的,淘汰落后的生产力与落后的观念,那2014年可以称得上最具破坏性的一年,2013年之前的陈旧“行规”已不再适用。

  顺水推舟,事半功倍。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重大的改变,也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2015年的行业走势。
  1、零售为王,2013年,与某知名经销商聊天,“零售太累、利润太低”、“公司转型后 70% 的业务来自工程”、“不需要评测和推广,价格透明了怎么做工程?”
  2014年,反腐力度空前强大,“刑不上常委”的惯例被打破,体制内已不敢轻易花钱,项目也不敢轻易申报。据我们的简单了解,2014年的工程数量已降至2012年一半的一半,加上“大老虎”多牵出女明星或女主持人,2015年文化与音频类项目会尤其谨慎。
  为了生存,工程商被迫开始转移战线,重新拾起零售。国内零售市场终于正常起来,从各商家在淘宝页面下的功夫即可看出。但目前拼的只是表面,以后就要拼内功了。
  2、雷电声卡起步,2014年,Thunderbolt “雷电”接口专业声卡增至20款,Avid、Apogee、UA、MOTU、Lynx,及新锐 ZOOM 和 Resident Audio 都推出了相应产品,USB 3.0 声卡无任何进展,被行业抛弃中...


  我们在2014年首次评测雷电卡,到年底共评测三款:UA Apollo Twin、Resident Audio T4、Apogee Ensemble,欧美市场反应强烈的还有 ZOOM TAC 和 MOTU 的最新接口。可以预料,2015年雷电声卡的数量还会翻倍、同时价格更便宜。但要达到当年“火线”声卡的规模,还要等 PreSonus、M-Audio 和 Focusrite 发布相应的入门产品。
  另外,由于微软公司抵制雷电,Intel 无法从芯片层面支持 Windows,现在 PC 主板上的雷电接口实际都在走火线协议,速度与延迟只相当于 USB 2.0,PC 平台有无希望普及雷电声卡?要看明年初发布的 Windows 10 了。
  
  


  3、iOS 设备普及,谈到 “普及”,意味着入门设备的支持,在2014年,新面世的 USB 声卡已陆续支持 iOS,仅限桌面级、“机架级” 没有太大必要性,包括 SPL Crimson、Audient iD22 这些中端声卡,以及 PreSonus iOne(图右)、Steinberg UR12、Focusrite iTrack SOLO 这三款 99~119 美金价位的声卡,“入门军团” 已经人齐,就差 M-Audio 和 Behringer 了...
  但 iOS 声卡还有三大问题需要解决,一是苹果 MFi 认证(Crimson 和 iD22 都没通过);二是厂商基本不送 “闪电” 转接线,消费者不是非得使 iOS,不能把成本强加给所有人;三是苹果自家的雷电声卡无法用于 iOS...“闪电”不支持“雷电”...
  4、安卓蓄势待发,之前评测室因为看好安卓,特意买了一个淘宝销量冠军——小米平板用于测试,结果 MIDI 键盘在 MIUI 中延迟依然无法接受(至少有 1024 的 Buffer~),现在已经堆满灰了...
  最新的 Android 5.0 据说能解决这个延迟问题(系统层面),现在只能等 MIUI 升级了,据说要在春节后。但在这之前,眼光长远的 IK Multimedia 已经推出了 Android 版本的 Amplitude 和 iRig HD-A,配合星星星手机的“专业音频技术”进行低延迟录音,不过此技术仅限于三星手机,也是让人捉狂...5.0 快点儿来吧~
  
  5、D类/节能减排,音箱厂商会用多种技术包装自己,无论 “三分频”、“同轴”、“反式球顶” 还是 “气动高音”,相互都没有优劣之分,只是方式不同,也谈不上“趋势”。唯一能称得上趋势的只有:D类放大。
  现在市面已难以找到 Class A 纯甲类的有源音箱,十几年前它们被能效更高、发热更低的 Class AB 逐步淘汰了,现在 Class D 大有当年的架势,最开始我们在评测 ADAM SX系列、Barefoot、PMC TwoTwo 的时候才遇到,后来评测万元级的Genelec M、Sceptre、丹拿 BM 三代也有了,而今年我们首次评测了入门级的D类监听:JBL LSR305。
  在2015年,我们预计还会评测两家入门级的 Class D 音箱,他们的价格会首次降到 2000 RMB 左右。Class AB 会越来越少,根据欧盟的节能减排目标,2018年之后非 Class D 的音箱甚至拿不到 CE 的认证....
  
  6、DJ 制作进化,从 Google 的搜索量看来,钢琴与电吉他都是夕阳企业(全球80%的钢琴销量都在中国...),而 DJ 与 EDM 都是蒸蒸日上的,同时制作方式与设备也在快速进化中。Akai APC、LaunchPad、Ableton PUSH 越来越受到 DJ 们的青睐,控制器的分类也多了一个 “Live Controller”。
  作为 DJ 新标准的 NI 公司,除了用 Maschine 重新炒热了鼓机这种设备,今年推出的“旗舰” Kontrol S8 最让大家吃惊的地方在于——“旗舰” DJ 控制器居然可以不用转盘?连 S2 和 S4 都有,但 S8 反而没有,官方认为 “搓盘” 已经不再是 DJ 的必须技能。反倒是更加强调效果的变换、鼓机与采样的触发。
  
  7、黑胶唱片复活,这个趋势让所有新闻工作者大跌眼镜,几年前没有人能预测到。
  根据 Nielsen SoundScan 最新发布的统计,传统的数字音乐销售——包括网上单曲销售、专辑付费下载,分别衰减 6% 和 9%,而点播类音乐(不用下载)的业务是增长 54%,占到唱片行业收入的 27%(美国唱片协会统计)。除了这类 “高科技” 行业,“低科技” 的黑胶唱片销量增长是 52%!达到920万张!连续9年增长!
  不过国内的黑胶唱片销量(以及便利店的黑胶唱机销量)貌似没有任何变化....这又是个迷....虽然国内一直在跟风欧美,但黑胶这种只能放在家里,无法拿出去装13的风是不会跟的....
  8、厂商直销,苹果的直销模式让各行业大佬都蠢蠢欲动,当然,最先动的可能是压力最大的那位...
  吉他行业行业的衰败(下图 Google 搜索趋势)让 “双巨头” 很紧张,于是 Gibson 拼命地收购音频公司,恨不得亲自推出监听音箱,而有 GuitarCenter 前任 CEO 加持的 Fender 开始直销电吉他,官网价格完全不高于各大电商,并且包邮,连零售商的利润也想抢走...目前 Fender 的直销仅限美国,一旦成功,中国又危险了...
  音频行业?虽然 Avid 自有网店相当于摆设,但 Apogee 官网的商城已经偷偷上新全系列设备(以前官网只卖线材和衣服什么的),从 JAM 到 Quartet 都有,价格同样不高于任何电商...美国的厂商都不淡定啊~
  
  9、破产与收购,20岁的年轻人已经不需要在家里安静地放歌听了,打手动、看动漫、微博/微信对骂、约炮...都是能让大家上瘾的活动,娱乐活动多种多样,这时首先遭殃的便是 HiFi 和监听行业。
  在将近一年内,STAX 被漫步者全资收购;Scan-Speak 年初被台湾 F-东科收购;当然,高潮还是年底 Dynaudio 被山东歌尔收购,以至于12月中旬 ADAM 被德国 CWM 控股公司收购(创始人 Klaus 出局)大家都不会大惊小怪了....
  除了 HiFi,倒霉的还有日企,前两年 Onkyo、Tascam 被 Gibson 拿下、年初天龙和马兰士被 inMusic 部分拿下,年底 Pioneer 被大财团 KKR 收购,找不到买家的 Vestax 就直接破产了...真是惊心动魄的一年....另外,目前全乐器行业第二巨头 Roland 在5月份进行了 MBO/管理层收购,没被别人收购就好...也有例外的,乐器行业第一巨头 YAMAHA 年初收购了美国 Line6 公司,算是替日企争了口气...
  
  10、国内外同价,由于各种高昂的进口税,国内价格比国外高是共识,2014年开始,由于零售竞争激烈,总代理之间的竞争也开始加剧。与国外同价的产品越来越多,例如 Audiobox USB,美国最大电商 Sweetwater 报价99美刀,如果直接去美国买,需要 99 USD x 1.08 消费税 x 6.2 汇率 = 663 RMB,但国内均价是 595 RMB,比美国还便宜10美刀。那说明总代理们都亏本了?当然不是,只是他们聪明一点:
  结构性降低利润,牺牲入门型号的利润以提高品牌知名度,吸引大家消费高利润的高端型号; 与厂商谈判,降低中国地区的供货价,老外眼里中国现在人傻钱多速来,谈判比以前轻松;减少渠道(例如二级分销商),直接供货给零售商,或者干脆自己在天猫与京东零售。
  对于消费者,这当然是一件好事,在2015年,我们认为三种商家的日子会比较困难:二级分销商(刘强东语录:“未来不需要分销商”)、水货商(价格持平了还买水货?)、以及依然维持国内高价的厂商和总代理。

 网友评论
 编辑推荐
  • 走进一禾 十年打造音视频领域精品工程
  • 走进菩声 让世人听到震撼心灵的天籁之音
  • 走进声扬企业:听于声 勤于思 其声舒扬
  • 走进优麦机构 运用全新理念助力企业发展
  • KV2 Audio:音频行业的先行者
  • 走进FBT  享受原汁原味的意大利之声
  • QSC:从功放制造商到音频解决方案专家
  • 六十八年风雨历程 成就sennheiser传奇之声
音响人物
设为首页 | 商务信息 | 音响资讯 | 本站动态 | 付款方式 | 关于音响网 | 网站地图 | 网站RSS | 友情链接
本站网络实名:音响网 国际域名:www.Audio160.com 版权所有.1999-2015 深圳中投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邮箱:web@audio160.com  电话:+86-755-33018766  传真:+86-755-33010870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