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各种社交工具及社交消费场所来看,人的社交需求是恒定的,只是社交兴趣会转移,这一点线下娱乐场所是能很好佐证的。同样的,笔者认为无论移动社交多么发达,多么方便,人的社交需求在线上不能得到完全满足的,线上社交只能是初步社交。尽管微博、微信、陌陌等社交工具降低了社交门槛,找人成本也大为降低,但这种社交只能是底层社交,满足不了社交后的需求,社交还是要落地的。
曾经KTV一度成为大众情感消费的重要场所,无论是同学聚会,同事生日,三五好友免不了聚在一起选个地方唱上几首,也算是曾经很时髦的聚会场所。然而现如今却面临场景化单一的尴尬局面,造成对用户吸引力不够强烈,行业竞争力普遍下滑。一方面是用户社交兴趣转移,另一方面则是满足K歌社交地方多了,用户选择多了,传统KTV的节奏跟不上用户的兴趣点,行业也面临经营转型的重大问题。
社交消费 拒绝单一化消费场景
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社交表现,或许以前球友约个球,打完各自回家,现在则有可能是打完球出身汗,然后洗个澡再接着吃饭唱歌、打牌,毕竟在很多人心里,吃饭唱歌、打牌还是主要的情感沟通通道。如此,可能就有很多KTV场所不能满足用户需求,以致被排除在选择之外。
以早期宝乐迪、欢乐迪、钱柜等各地大大小小量贩式KTV为代表,长时间用户在里边只能唱歌、喝酒,把大帮朋友关在一间小屋子里,而且还经常发现歌曲目录更新不及时,很多新歌不能点,那叫一个郁闷。消费模式单一,用户体验不够好,长此以往,传统KTV必然慢慢被遗忘。
相反,这两年兴起的农家乐倒是发展如火如荼,场地够大,各种娱乐设施一应俱全,吃饭、唱歌、钓鱼、打牌一个都不少,还能满足消费者的猎奇心理,自是周末休闲好去处。高端的还有别墅度假村,一帮人组团租个场地,想怎么玩怎么玩,唱歌还没有时间限制,多好啊,能满足多种社交消费场景。
另外,近两年唱吧APP大出光彩,轻松获取过2亿用户,并挟威势进攻线下,开启“麦颂KTV”,试图走通APP、KTV、智能设备闭环,意欲将唱歌画等于唱吧。
无论是新兴的度假村KTV模式,还是唱吧所引导的互联网公司逆袭传统KTV行业,无论从声量还是话题存在感都强过传统KTV, 可谓是“夕阳无限好,朝阳待可寻”。
循规守旧,只会与用户渐行渐远,最终变成真正的“传统”行业。这里说渐行渐远,还并不是KTV门店的装修及店面大小,而是店面运营模式及外部环境变化所引起的,也是传统KTV行业所头疼的。
鲁迅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消亡。如今集体沉默的KTV行业自然是需要追寻转型之道。
首先,单体经营必定失联。何谓失联?简单来说,单体经营成本整体偏高,后期维护成本更甚,况且只有一个门店很难在团购网站等互联网平台开展高效营销,最后就成为信息浪潮中的孤岛。
其次,单一消费场景会丧失部分用户群体。目前,90后、95后已然成为娱乐消费大军,单一消费场景很难满足他们的多元化消费需求。
最后,KTV行业作为娱乐消费场所,自身得要先经营娱乐化、营销多样化,而不简单是一个店面。
行业升级 KTV+拒绝失联
过往经验,传统行业一定时间内被互联网领域冲击过于猛烈,原由是传统行业往往体量巨大,身子重了掉头难,但只要给足喘气的机会,便会开展迅猛反扑。
KTV行业未来走势一定是强势品牌连锁经营,一个大中心与多个强单点进行矩阵组合,不仅仅是品牌代理,还是更深层次的运营营销合作。整体消费场景多样化,提升店面吸引力及应收能力。
唱吧之所以能快速获取海量用户规模,不是洞悉年轻用户的社交消费需求吗?各种各样的运营活动围绕年轻人所关心的、所喜好的方面展开,然后将用户线上线下互通。反过来,线下KTV就没有办法做出有效反应吗?当然可以的,KTV本身经历几次版本迭代,从早期的单体经营KTV1.0版本,到品牌连锁经营的KTV 2.0版本,再到现在云歌O2O平台的KTV 3.0版本。每个版本代表各个时代的特色,也显示出KTV行业优秀的适应调整能力。
何为云歌KTV?各种云服务上线的今天,用户早已被教育成云端小达人,自然对云服务相当了解。没错,云歌KTV其实也可以理解为KTV+娱乐解决方案,分为前端交互和后端支撑。后端主控由KMS云歌服务管理系统连接交换机、数据库、收银端及办公管理后台,涵盖收银管理系统、包厢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财务系统、会员系统等。前端交互则涉及到包厢显示屏、云歌盒子、点歌屏及移动智能设备。前端与后端连接形成一套完备的KTV娱乐服务管理系统,同时服务于前台和后台,前台用户可以多用户端无缝切换点歌,并且歌单数据库实时更新,后端实现可视化全面管理,对店面经营情况实时掌控。
|